为什么女神那么好看(女神为什么那么神)(1)

(一)反串

  有一种表演,叫反串。

  这个词的意思,原本是指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后来把跨性别演出也叫反串,现在多指男扮女的扮装演出。

  在以前的戏曲行业中,女艺人一直是稀缺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部分嗓音和体型有特点的男演员,就专门以装扮女性角色为职业,例如梅兰芳。这是最早的反串。

  而现在的反串,已经不再是因为行业需求而做出的一种角色调整,更多的是对大众的好奇心猎奇心的迎合,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投机。这种投机行为中,高端的,如李玉刚。但是,那个在舞台上尖着嗓子、拿腔拿调的歌手如果不是因为反串的原因,能赢得那么多的掌声和尖叫吗?和许许多多实力派女歌手相比,李玉刚并没有多少优势。

  一个男人,用装扮女人的办法去博取关注,本质上和人妖没什么区别。

  和男人不同,美丽、漂亮、妩媚等等这些性征明确的词语,是女性的专属。

  当地有位有名的反串演员。有位同事说,她近距离欣赏过这位演员的表演。她用了一个词来描述:妖娆。她还说,“妖娆”的同时,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想一想也是,一个很纯粹的男人,喉结凸出,关节粗大,刚刮过胡须的下巴又粗又糙,却非要涂脂抹粉,翘着兰花指,迈着小碎步,娘腔娘调,这样的场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观感?

  就像一个女的,偏偏要学孔二小姐的样子,不仅搞得自己性别感错位,最终连基本的认知能力都受到影响。

  当然,性别认知障碍患者除外。

  (二)女儿国

  以前读《西游记》,最感兴趣的,是女儿国。

  在一个以闯关打怪为主要情节的故事里,女儿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女儿国没有妖怪,虽然举国皆为女子,但是人民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尽管女王一心要嫁唐三藏,不过也只是以“托国之富,倾国之容”诱惑而已,并没有霸王硬上弓,强行婚配。这一点,是老鼠精、玉兔精远远不如的。似乎这个化外之地,并未礼乐崩坏。直到最后被唐僧师徒放了鸽子,也只是忍气吞声,独自面对失恋带来的痛苦。

  但是,后来再去读这一章,就有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女儿国举国都是女子,“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而女子们全都“长裙短袄,油头粉面”,那女王也“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妖娆,春笋妖媚——此情此景,和《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相比,温柔了不止一点半点。

  只是,有些不正常。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有个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认为整个文明的设计都是以压迫女性为目的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体系为女性留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屈从。波伏娃认为,女性所表现出来的被动、屈从、附庸等特点,是和男权社会直接相关的。没有了男权的压制、诱导、强迫,女人一定会更加独立。

  这个观点,不适应女儿国。

  按理说,这个“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的西梁女国,即使不是一方女权鼎盛的乐土,至少也应该表现出女权主义者的本色,比如性别平等,人格独立等。在女儿国,群体单一的性别特征是不会导致任何性别歧视的,所以,女儿国的社会心理和审美也不应该表现出鲜明的女性(男性视角下的)特征。

  最不堪的,自然是西梁女王。这位身处金字塔顶端的女人,这个连怀孕生孩子都可以自己搞定的女人,本来可以更独立更强大,却因为一时色迷心窍,成了大家饭后茶余八卦的主角。

  (三)女神的神

  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基本上千篇一律。如果还有例外,就是《离骚》中的《山鬼》。那个独特、忧伤、野性,同时又美丽的女子,曾经是多青春少年的梦中情人。

  但也只能是梦中情人。对现实中男人而言,这样强大、独立、不可驯服的女子,是不受欢迎的。

  男人喜欢的女人,是要用水做的。

  对,就是宝哥哥说的,用水做骨肉的那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做的女人,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强大的适应性。耐压,抗打击能力强。所以尼采才说,“如果你去见妇人,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实际上,很多人误解了尼采的意思,事情的真相是,拿着鞭子的女神莎乐美坐在马车上,拉车的是尼采和保尔。

  莎乐美,一个“让男人怀孕的女人”,一个让尼采、里尔克、佛洛依德为之痴迷的女人,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一个睿智、勇敢、乐观、独立、自由、优雅、温柔、深邃、知性的女神级的女人。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制止男人对女人控制欲的蔓延。当然,也无法妨碍女人的自我塑造。

  一个学会了自我塑造的女人,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她会时刻带给你震撼,也会时刻带给自己惊喜。

也许,女神就是这样炼成的。

  那个在人群中闪闪发亮的,光明磊落的,温柔的,坦荡的女子;

  那个庄严肃穆的,爽朗的,被生活厚爱的女子;

  也许,就是女神一样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