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现代武侠小说家,大家肯定会想起金、古、梁、温、黄,或者金、古、黄、梁、温,金及金庸,古乃古龙,黄就是黄易,梁自然是梁羽生,温就是众所周知的温瑞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金庸和古龙谁的武侠好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金庸和古龙谁的武侠好看(古龙谁才是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

金庸和古龙谁的武侠好看

提起现代武侠小说家,大家肯定会想起金、古、梁、温、黄,或者金、古、黄、梁、温,金及金庸,古乃古龙,黄就是黄易,梁自然是梁羽生,温就是众所周知的温瑞安。

这应该是武侠小说中的华山五绝了吧,当然,武侠小说家可不止只有他们五人,上个世纪五十到80年代,武侠小说百花齐放,先后涌现出来大批的优秀武侠小说家,卧龙生、诸葛青云、柳残阳、司马翎、箫逸、司马紫烟、独孤虹、黄鹰、倪匡等等,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这五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怎么排名,金庸古龙都是前两名的存在,那么谁才是最好的武侠小说家呢?

要想看看他们的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我们需要说说近代武侠小说的兴起,这个问题,那么,又无法绕开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梁羽生,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聊聊吧。

说起近代武侠小说的兴起,居然是个意外,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意外吧。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来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先生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先生,为了自己门派的利益与荣誉,相约在擂台上拳脚相争一决高下。

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比武本身毫无精彩而言,不知道是传统武术的没落还是他们学艺不精,草草的几分钟就结束了,比武本身毫无精彩可言,基本和街头斗殴没有啥区别,以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先生把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先生鼻子打出血获胜而宣告结束,这个本是毫不起眼的小事,却是武侠小说杰开天辟地的大事!

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就源于此!

当时陈文统先生(梁羽生是写作的笔名),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在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先生的灵机一动下,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是1954年1月20日(武侠爱好者一定要记住这个日子)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形。可以说《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而笔名梁羽生的陈文统,就是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

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

梁羽生先生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总编辑罗孚先生的要求,在报纸上尝试写武侠小说。他也没有把握确定是否能受到读者的追捧不得而知,谁知道居然好评如潮,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一发不可收拾,历时八个月,终于完成这部开山之作。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继续奋笔耕耘,洋洋洒洒写了30多部武侠小说。其中,1955年2月,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完结,写连载太累,他需要休整,但必须有一篇武侠小说顶上版面,罗孚先生便向查良镛先生紧急约稿(据说是梁羽生推荐的)。

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梁羽生进大公报时是金庸面试的梁羽生,现在是梁羽生推荐金庸, 这两个同龄人(都是1924年出生),兴趣爱好相同,又都成了武侠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封笔的时候,又推荐了年轻的古龙为自己创的《明报》写稿(金庸一九五七年离开《大公报》,他在《大公报》工作了十载),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为了使得《明报》能够继续刊登新派武侠小说作品,金庸给古龙写了一封信,向他约稿,请他在《明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古龙很重视金庸的约稿,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陆小凤传奇》,于1973年在《明报》连载。《陆小凤传奇》问世后,大获成功,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让古龙赚得盆满钵满。金庸也是获利良多。

古龙原名熊耀华,此人天纵奇才,最先写小说也是模仿金庸等人的小说,但是反响平平,一怒之下,痛定思痛,改变思维,最终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剑走偏锋,把西方侦探推理小说柔和在传统武侠小说当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已是超越梁羽生,比肩金庸的存在,那么,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金庸古龙,谁才是武侠界的中神通呢?

比较两人的成就大小,自然是作品来说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比较:

第一,武侠小说的数量与质量:金庸先生就很好统计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即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外加一部《越女剑》,总计将近900万字左右。

古龙就比较多了,号称70多部,总计2000多万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也选出15部来,以便和金庸对比,古龙最好的15部武侠小说,《陆小风系列》,《楚留香系列》,《欢乐英雄》,《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碧血洗银枪》,《七种武器》,《绝对双骄》,《英雄无泪》,《武林外史》,《边城浪子》,《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在数量方面,古龙是遥遥领先金庸的,字数是金庸的两倍还要多。

质量方面,就15本而言,几乎不差上下,但是,金庸最好武侠小说得比古龙最好的好,最差的也比古龙最差的好,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就拿金庸最好的3本和古龙最好的3本来做比较,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多拿几本自行比较。

金庸最好的我首推《天龙八部》,其实有争议,很多金庸武侠迷认为是《鹿鼎记》,但是我看来,貌似不算武侠小说,韦小宝我也不喜欢的,所以我选择有战神乔峰的《天龙八部》,该书里面包含了金庸对佛学,哲学,人性,等等许多方面的理解,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整容庞大,结构严谨,成功的塑造了乔峰段誉虚竹等主角的形象,里面的配角也大放异彩,慕容复、鸠摩智、段正淳等等,人物内容更丰富、矛盾冲突更剧烈,看起来也更过瘾,悬念设置的也非常巧妙,节奏扣人心弦,不愧是武侠小说的上乘之作。

古龙最好的我选《多情剑客无情剑》,其实古龙最好的小说不太好选,你选《欢乐英雄》好像也没有问题,你选《楚留香系列》也可以,《绝对双骄觉》得似乎也入选,但是我最偏爱《多情剑客无情剑》,虽然这本著作看名字也许应该是阿飞为主角,也许古龙是准备以阿飞为主角来写的,只是写着写着,自己也控制不住,向李寻欢倾斜了,这一倾斜就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就跑偏了,但是书名有太酷太美,舍不得更换,那就将错就错吧。

《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横空出世,他打破了武侠小说自金庸之后不可读的神话,原来还有剑走偏锋,标新立异的另类武侠小说,给武侠小说的创作指明了另一条道路,也给我们后来的想要写武侠小说的人指明了道路。对当时和后来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多情剑客无情剑》多么出色,大家都公认武侠小说最好的就是《天龙八部》,在下也无异议,当然本身《多情剑客无情剑》在内容和故事上略显单薄,所以,第一本《天龙八部》胜《多情剑客无情剑》。

第二本,金庸的我认为是《笑傲江湖》,这个争议不太大,但是有人说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不可以吗?当然可以,其实这几本都是神作,仅次于《天龙八部》的存在,但是综合来说,《笑傲江湖略》胜一筹,毕竟金庸先生的小说后期的比前期的要好。古龙的第二本我《选楚留香系列》,其实《陆小凤系列》也不错,我是最先看《楚留香系列》的,尤其是《血海飘香》,感觉太棒了,紧着着就是《大沙漠》,非常吸引人,读起来就放不下,如痴如醉。

《笑傲江湖》和《楚留香系列》的影响力其实平分秋色,都是多次被翻拍,相比较而言,可能楚留香的影响力还要稍稍得好一点,毕竟有秋官郑少秋这样的楚留香代言人嘛,当然这也是影响力的一个体现,至于小说结构,构思,文笔,悬念设置,人物形象刻画等等,都是大师级的,相差并不大,就文笔而言,自然是才大如海的金庸略胜一筹,悬念设置古大师稍稍占优,刻画人物方面古龙的楚留香又占上风(当然影视的功劳很大)。但是总体来说,《笑傲江湖》的主角令狐冲不敌《楚留香系列》的楚留香,但是金庸的配角却很出彩,东方不败,任我行,君子剑岳不群,五岳盟主左冷禅,远远地胜过姬冰燕、胡铁花、石观音、水母阴姬等,综合而言,金庸稍稍胜出。

第三本金庸我选《射雕英雄传》,其实《神雕侠侣》更受广大年轻读者喜欢,但是我觉得《射雕英雄传》更好,理由就是里面宣扬的侠义主题很是传播正能量,比《神雕侠侣》里面的爱情主题境界更高一点,至于其他方面,旗鼓相当。古龙我《选陆小凤系列》,很多人认为《欢乐英雄》没有入选表示诧异,其实很简单,就从翻拍的次数来说,《欢乐英雄》似乎就没有资格入选,毕竟那些导演包括古龙的眼光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真有那么好,为何不多翻拍几次呢?也许有人就会说了,那是因为《欢乐英雄》不适合拍成影视,影视的影响力不用我多说了吧,既然不适合拍成影视,那影响力就有限,作品的比较,当然要比影响力和传播度啦,所以它真没有资格入选前三。

那么《射雕英雄传》和《陆小凤系列》谁能胜出呢?就影响力而言,平分秋色,就小说本身的结构,构思,文笔,悬念,人物刻画等等来说,几乎在毫厘之间,《射雕英雄传》略胜一点,鉴于篇幅的原因,具体的我就不分析了,这三本书之间的比拼我写的非常肤浅,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专门全方位的比较一下金庸和古龙的排名前五的小说。总的来说这轮比拼还是《射雕英雄传》略胜。

总而言之,就数量而言,古龙完胜,就质量而言,金庸稍胜,综合来说,旗鼓相当。

第二,影响力和艺术成就,就影响力来说金庸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金庸小说有被翻译成越南文、泰文、印尼文、东埔寨文和马来文,日本德间出版社于九十年代投入巨资出版日文版的《金庸全集》。在韩国,汉城的书店也摆放着韩文的金庸小说,韩国有十二家出版社盗印了金庸的小说,世界各地甚至出现了英译本和以色列文版本。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英译的《雪山飞狐》。香港理工大学译了《连城诀》、《侠客行》、《射鵰英雄传》、和《鹿鼎记》,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法文版的金庸武侠小说,这已经突破华人圈,汉语圈,全面走向世界。

更不要说上世界八十年代陆续推出研究金庸小说系列丛书,并命名为“金学研究”,揭开有组织研究金庸作品的序幕。所谓“金学”,是沿研究《红楼梦》称“红学”而来。金学是指对金庸小说的批评和研究,一些聊谈的文章,论者多并未将之划入金学之列。1990年陈平原在北京师大开设了研究金庸小说的专题课,1996年严家炎在北京大学开设研究金庸小说的课程。其他如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也设立金庸作品研究室。

台湾方面,东海大学、台湾国立师范学院,同样设有金庸小说的专题研究课程。至于金迷,老少皆有,上至八九十岁的老者,下到小学初中的学生,而古龙的爱好者基本上以青少年为主,当然也有部分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只是不多。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爷爷都非常喜欢看金庸的小说,也是金庸迷。金庸武侠的影响,可谓巨大!

至于古龙,影响力就相对比较小,没有听说被翻译成外文传播在国外,也没有被某所大学请进学校作为课程,也不像金庸小说被选入中学教材。在这方面,差距就非常大。

至于艺术成就,说起艺术成就,有人就说了,一个武侠小说家,何谈艺术成就?狗肉上不了正席,难登大雅之堂,还谈什么艺术成就,这是过去的偏见,现在再有这种想法,那就是无知了。在这方面,金庸远远领先于古龙,曾经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专门成立的金庸小说研究会来研究金学,这就有点比肩红楼梦的意思,还入选了初中语文课本当做范文,可想而知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了。

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北大曾有教授对金庸作了个评价。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我觉得他的小说在在人物塑造方面故事情节悬念设置整体布局等方面超越四大名著,仅仅在文笔文化功底等方面不敌红楼梦。而古龙小说在语言上出奇制胜,短小精炼,哲理性强,对人性的刻画甚至更胜金庸。由点突出,但是缺点同样不少,主角形象比较单一,语言特点比较雷同,写作也是丢三落四,经常前面出现的角色,后期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再也没有出现了。金庸小说就没有这些明显的硬伤。

其实,金庸古龙都是天才,金庸才大如海,古龙才华横溢,原本,他们作品的质量以及影响力不会有如此大差距,有人把它归结于古龙的英年早逝,否则也有时间向金庸那样把作品一而再再而三的修订,力争完美,但是,要我说,即使古大侠现在依然健在,恐怕也不会这么做,性格使然吧,性格决定命运,诚不欺我。

古大侠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糊口,走上写作的道路,就像是现在的网络写手一样,每天都要写5-8000字,甚至10000多,这样写的东西,估计自己都不会检查修改,如何能精益求精呢?等到小有名气之后,实现了财务自由,嗜酒如命古大侠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花天酒地上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益求精了,等到报纸编辑堵在家门口催稿了,古大侠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包烟,两个时辰,一本武侠小说及诞生了,接着拿着稿费继续挥霍,甚至有时候拿了稿费先去挥霍,等有空在交稿子给编辑,这样的写作态度,这样的不自律,这样的性格,即使现在依然健在,也很有可能不会去修订以前的武侠小说,除非,修订一本出来,依然就够大卖,拿到足够的钱,可以说,他就把写武侠小说当成摇钱树,至于自己的名声,敬业程度,职业道德,古大侠是不屑一顾的。

唉,可惜这样的天才,如果能像金庸那样敬业,爱惜自己的名声,态度端正,谁敢说他不能真正比肩金庸,甚至超过金庸呢?让人痛惜的天才,上天给了他天才的大脑,却配置了糟糕的性格,老天爷这个玩笑看得太大了,人很多古迷愤愤不平,惜哉,天才古龙!

综上所述,大家也就明白了吧,综合来说,古龙和金庸的差距还是有点大,尽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不输金庸,但是在影响力和艺术成就这方面就差距很是明显,造成这个差距的,不是古龙的才气不如金庸,主要是古龙性格的原因,虽然古龙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武侠小说界前二的存在,仅次于金庸。这个排名,相必,大家都能接受吧。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见不见楚留香,三位大神皆西去,武侠江湖谁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