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托管(幼小衔接公开课)(1)

应彩云穿着一抹淡橘色的连衣裙,甜甜地微笑着,真像一朵怡然自得的云彩。但是当她说起一些进了大班就盲目刷题、识字、认拼音的孩子,表情却晴转阴了。她说她无法想象,这些还没入学就被习题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采访中,她一直在痛心疾首地强调,幼小衔接,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刷题”。那么,她眼中真正有效的幼小衔接,又是什么呢?

■应彩云和孩子们共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家长所说的幼小衔接,可能更多的含义是等同识字、做算术,认拼音等,其实提前让孩子学习这些学科内容,无异于拔苗助长,小学三年级开始,提前学将可能“拖后腿”。应彩云说,自己教过的孩子以及身边的孩子,“在上小学前提前学过的,可能一二年级能拿一百分,但是基本扛不过三年级。” 还有一些孩子,让她特别心疼、觉得可惜。

曾有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在校外机构学写作文,“上语言课时,我们确实发现这孩子语言能力似乎比别的孩子好。但是后来孩子上了小学、上了初中,再没有听说他的作文有多好”。

“有一个孩子,小班时家长就让他学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也非常准确。但是我就发现,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这个孩子现在读小学一年级,有一次回来,我问他,上学读书了感觉怎么样?”

孩子回答:“很傻的,很没劲,我都学过的。” 应彩云一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敢想象,这样的孩子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的状态是怎样的。我也不敢想象,他三年后甚至是更大了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

前不久,应彩云和孩子们分享一篇题为《晚上》的散文,文字很美:

晚上,是太阳下山回家的时候; 晚上,是霓虹灯赛跑的时候,

晚上,是月亮和星星捉迷藏的时候,

晚上,是爸爸回家一起吃饭的时候,

晚上,是把电视机声音关小的时候, 晚上,是洗澡的时候,

晚上,是上床前和爸爸妈妈说晚安的时候

……

这时,有一个男孩举起手来,表情幽怨:”应老师,我的晚上,是做100道习题的时候。”

第二天,应彩云老师送孩子来送上学的妈妈提出质疑:“你为什么要给他做这么多题?”

作为老师、作为母亲,每次看到那些被习题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她总觉得心疼。 “让孩子不断做题,其实是父母最偷懒的办法,以为一张卷子扔给孩子,自己就可以解脱了。”

她向家长呼吁:“别再让孩子刷题了,让孩子保存对未来的好奇心吧,毕竟,孩子的未来还很很长!”

幼小衔接贵在培养态度和习惯

应彩云觉得,谈幼小衔接,首有必要先有必要厘清幼小衔接的概念。“可能很多人以为,幼小衔接就是从大班下学期到入小学,这半年的时间”,应彩云说,其实不然。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小衔接就“悄悄地”地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都是在为以后学科领域的学习打基础。

“比如,从中班开始,就有一些小任务——当然,每天的任务不会超过2个。我们定时对孩子说,请你回家带一个小纸盒,请你带一张旅行的照片,请你问问奶奶是属什么的?这样,让孩子渐渐养成完成任务的习惯。大家都知道,进了小学后,每天要完成相关的作业和任务,幼儿园的训练就是为了让孩子进了小学后顺利过渡”。

所以,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初步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好奇好问、不怕困难等),学习习惯(初步的时间观念、自我计划、任务意识、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等),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暑假在即,幼小衔接可以做什么?

那么,即将到来的暑期,幼小衔接最重要是做什么?应彩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自己整理桌子。“小学里,课桌是孩子一个人使用的物品,爸妈走不进教室帮忙,现在是否能学会好好理课桌,将影响到他以后5年小学的学习效率。”此外,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个孩子入学前应该养成的习惯。这会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并保有积极乐观的入学状态。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起床后,先上厕所、再刷牙、喝水……“这种良好的生活秩序感,会帮助孩子学会到了小学后先干啥、再干啥,很笃定,不至于太慌乱。回到家里,知道书包放下后,先适当娱乐一下,再做作业,或者先做些作业,再娱乐一下等等,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现在很多家长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结果有的孩子表达欲特别旺盛。

上课时,老师问题没听完他就抢着回答,伙伴没说完他就抢白。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反应快。可实际上,他学习的效率却很低。可以说,倾听质量差的孩子,学习的成效一定不高。学会倾听,也是一门必修课。

关键期的亲子陪伴

应彩云说:孩子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期,幼小衔接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这期间,有一些重要的品质和习惯需要养成,所以,特别需要成人陪伴。

成人可以陪伴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习得知识。比如:一起去超市、一起清洗食物、一起外出找路等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因为,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计算题。 成人可以陪伴孩子在玩耍中保持好奇心,爱上探究。比如:大雨之后,一起做小船。应彩云说:“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儿子幼小衔接时,我们一起用墨鱼骨头做帆船,为了不翻船,儿子学会了用三角尺。

成人还可以陪伴孩子阅读。一起读完书之后,成人和孩子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海阔天空地聊天,是孩子收获最大的时候。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成人尽心尽力的陪伴。应彩云说:“我们会发现,关键期的陪伴会令孩子以后轻松面对学习,你也可以轻松面对孩子的成长。所以,要留出时间,花点心思,给幼小衔接关键期的孩子。因为这时期的用心用劲,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