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金庸的故事可说是八零九零后最为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甚至可以说我们就是最后一批有“武侠梦”的人,即便如今武侠故事已不再流行,但每当电视上演着那些由金庸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时,我们总不免放下遥控器,跟着电视剧再回味一番剧情,即便那些剧情对于我们而言早已不再新鲜,却总能提起我们的兴趣。

而作为金庸迷,很难说我们心中没有遗憾,笔者所指的遗憾倒不是因为书中某些让人意难平的桥段,而是指一些未被金庸写出来的故事。

比如金庸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宋、元、明、清这四朝,但严格来说,金庸在宋末背景的《神雕侠侣》完结之后是跳过了元初时期的故事,直接写了元末背景的《倚天屠龙记》,金庸为何要如此安排,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其实这背后或许藏着一段让人悲痛的故事。

一、后神雕时代

《神雕侠侣》的故事发展到第三次华山论剑就结束了,其实对于读者而言,还有不少故事值得去写。

金庸为什么没写杨过(难怪金庸跳过元初的故事不写)(1)

(杨过夫妇剧照)

比如根据《倚天屠龙记》的设定来看,杨过夫妇后来虽然云游四海,但最终的归宿还是活死人墓,否则后世又如何会出现他们的传人黄衫女子?而他们后来云游四海的故事就耐人寻味。

又比如郭襄寻人的故事,她走遍了五湖四海,只为再见杨过一面,她又会遇上什么趣事?她后来又是如何创立峨眉派的?

还有张三丰,金庸安排他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登场,又让他得到杨过传授几招绝招,大有让他接过“主角的大旗”的意思,他后来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代宗师的?

还有最让读者牵挂的郭靖,作为“射雕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最后一次襄阳大战时,又是怎样一番场景,他是什么时候想到要制定“倚天屠龙计划”的?

金庸为什么没写杨过(难怪金庸跳过元初的故事不写)(2)

(郭襄剧照)

不过很可惜,这些发生在后神雕时代的故事都没有被写出来,金庸甚至没给出任何的解释,他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或许与杨过之死有关。

二、杨过之死

杨过死了吗?笔者所指的杨过之死自然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了,而根据书中的细节来看,杨过后来的结局或许不会太好。

《神雕侠侣》书末的那次襄阳大战中,固然郭靖才是襄阳守军一方的核心人物,但最终起到一锤定音效果的人却是杨过。

杨过先是凭借黯然销魂掌击杀了金轮法王,让蒙古一方损失了一员大将,而后又打了蒙哥大汗一个措手不及,他直接一记飞石击出,一代蒙古大汗的人生就此落幕,蒙古大军也溃不成军,只得退兵。

如果你是忽必烈,你会怎么看杨过?固然他是蒙哥之死的受益者,但他要服众,也需要给弟兄们一个交代,在襄阳城破,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忽必烈必然会发动大批人马在中原地区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哪怕把大地掀个底朝天,他也要找到杨过,将他除之而后快。

很明显,从结果来看,杨过应该是难逃一死的,毕竟整个中原都在蒙古的掌控之中,杨过无处可躲。

金庸为什么没写杨过(难怪金庸跳过元初的故事不写)(3)

(杨过、小龙女剧照)

不过你可能要说了,如果杨过死了,黄衫女又是哪来的?其实很简单,《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发生在元末,本就距离《神雕侠侣》过去了数十年的时间,黄衫女子多半是杨过孙辈或者重孙辈,也就是说在“后神雕时代”,杨过或许早已有了孩子,只是他与小龙女将孩子安顿在活死人墓。

至于负责照料那孩子的人自然是前来看望杨过的程英和陆无双,这也是为何后世的黄衫女子会九阴真经的原因,多半是她爹或者爷爷曾在程英手中学过此招,程英是黄药师的关门弟子,她有机会学那速成版《九阴真经》也实属正常。

不过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杨过好歹是五绝之一,什么样的高手才有能力杀了杨过?蒙古一方还能有这样的强者?

答案很简单,新一代的蒙古国师,八思巴。

三、天下第一高手

八思巴这个角色并没有在书中正式被提及,但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其实早有暗示他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明示。

在郭靖闯蒙古军营的时候,忽必烈身边就有一位看起来十分不简单的僧人。

书中是这么说的:“此时国师、尼摩星、潇湘子又已攻到身前,郭靖眼瞧四周军马云集,比适才围得更加紧了。王帐前大纛之下,忽必烈手持酒碗,与一个和尚站着指指点点的观战,显见胜算在握,神情极是得意。郭靖大喝一声,负着杨过向忽必烈扑去,只三四个起伏,已窜到他身前。左右卫护亲兵大惊,十余人挺着长刀长矛上前阻拦。郭靖掌风虎虎,当者披靡,一名亲兵被他掌力扫得向外跌开,只须再抢前数步,掌力便可及忽必烈之身。众亲兵舍命来挡,又怎敌得住郭靖的神勇?国师眼见危急,金轮飞出,往郭靖头顶撞去。郭靖低头让过,脚下丝毫不停。

金庸为什么没写杨过(难怪金庸跳过元初的故事不写)(4)

(忽必烈剧照)

金轮法王是此时的蒙古国师,忽必烈有事不和他谈,而是和一个身份不明的和尚谈,足见这和尚的身份不简单,而根据历史事实来看,这个和尚极有可能就是后来的蒙古国师八思巴,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能够成为蒙古国师,自然是本领超群的,他的实力在杨过之上也不足为奇,若真如此,那他便是元初第一高手。

四、憋屈的古墓派

杨过死在八思巴手中,也解释了为何金庸不写这段故事,因为这样的结局对于杨过而言不太体面,对于古墓派而言,也是十分憋屈的。

杨过之死绝不是遭遇战,而是杨过夫妇有心赴死,他们知道,蒙古不找到他们是不会罢休的,于是他只能安排古墓侍女或是程英、陆无双照看好自己的后人,接着他们夫妻二人则坦然面对前来复仇的以八思巴为首的蒙古群雄,继而战死。

金庸为什么没写杨过(难怪金庸跳过元初的故事不写)(5)

(杨过、程英、陆无双剧照)

而他们嘱咐给古墓派传人的遗命便是不要主动与蒙古人为敌,待到蒙古式微之时再见机行事,这也是为何沉寂了多年的古墓派会在倚天时代登场插手江湖之事的原因。

如此一来,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