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张淑婷 实习生 程祥

最近,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段小清河北岸的朱家庄村一片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赢得了足球爱好者的青睐。这片由政府出资、朱家庄村运营的足球场2021年投入使用后,不仅场场爆满,还先后承接了多次全国性比赛。球场不仅成功“出圈”,每年还给村里带来了50多万元的收入。

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凯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下一步,我们打算培养专业的裁判和足球人才,让村里更多人爱上足球,让足球在这里扎根。”

济南足球俱乐部排名(济南这个足球场火了)(1)

夜晚的足球场如同白昼,场上不时传来呐喊声和哨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场场爆满

朱家庄大球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西。一块绿色的指示牌立在路边,绿茵球场就在前面。

此时,足球场上正进行着一场比赛。球员们在球场上穿梭奔跑,随着哨声,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呐喊。这是一个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地面上铺着干净整洁的人工草皮。

据了解,朱家庄大球场2020年10月开始建设,占地13亩,约8600平方米,于2021年5月15日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球场每天早上8点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现进出足球场需要提前预约,全天共有6个时间段可以预约比赛,每时段2小时,一场比赛的费用为500元。

刚踢完球、满脸通红的刘唐是一位业余足球爱好者。刘唐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历城区幸福苑开车来的,全程约一个小时。“我第一次来时有些震惊,没想到在城郊还有这么标准的足球场,不仅场地够大,草皮也是新的,照明、围栏等各种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刘唐说。

为了预订晚上的好时段,刘唐与球友花2000元订了四场。记者从刘唐手机的预订页面上看到,朱家庄大球场近三个月的夜场都被预订了,周末更是全部满场。

济南足球俱乐部排名(济南这个足球场火了)(2)

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政府出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2019年前后,济南市体育局下发文件,要在历城区建设两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作为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凯第一时间准备并递交了资料。刘凯告诉记者:“由于当时递交材料的村子不多,所以我们的申请很快就通过了。”

然而,建足球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土地,也需要资金。

刘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哪儿找空地。“11人制足球场大约需要13亩地,村里都是农业用地,大块的闲置土地非常少。”刘凯有点发愁,但走访全村后,他发现村里靠近小清河的西南角上有一块大小合适的闲置土地。

有了地,还需要资金,但刘凯并不担心,因为足球场是由历城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建设并划拨资金。

历城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犇告诉记者:“当时历城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投资近500万元用来建设两个足球场,济南市体育局也给每个足球场划拨了足球场专项资金150万元,我们一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足球场建起来了。”

现在,球场由朱家庄村负责运营,收入也归朱家庄村所有。而历城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只负责开展监督公益项目和球场低收费等事项。

体育致富

刘凯告诉记者,朱家庄村想建足球场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村民对足球的喜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喜欢踢足球的人经常在大垛场上踢球。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一个足球大家互相借着踢。“村民们有时还会组织比赛,踢赢了就能多借一天足球。”刘凯说,在这种氛围下他也爱上了足球,不仅与同村的小伙伴一起组成了15人的球队,还自己攒钱买了足球服。

2016年,朱家庄村投资建设了自己的足球场,那是一个5人制的小足球场,占地约600平方米,“有了足球场后,村里喜欢足球的人就更多了,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群人在足球场边加油呐喊,许多不踢球的人也开始上场参与。”刘凯说,“但好景不长,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我们的足球场被拆除了,没了踢球的地方,大家都觉得十分可惜。”不过那时谁都没想到,一个更大更新的足球场即将在这里建起。

除了村民的喜爱,刘凯说,“现在济南喜欢踢足球的人多,场地少,很多足球爱好者只能去大学的场地踢足球。但受疫情影响,高校不再对外开放,能踢球的地方更少了。我们建一个对外开放的足球场,一定能吸引很多人。”

事实上,刘凯还是低估了足球场的火爆程度。随着足球场的竣工,朱家庄村办公室咨询处的电话就几乎没断过。“什么时候可以进场?怎么预约比赛?去哪里预约比赛?一场比赛多少钱?”而球场正式投入使用后,更有组织直接预约了一年的场地。

“现在我们一年能接1000多场比赛,每场比赛的预约费用为500元,一年大约能收取50万元。如果承办足球联赛,球队也会交报名费,如果按3000元/队,那么一场比赛就能给我们带来约30000元的收入。”刘凯说。

让足球扎根

随着足球场成功“出圈”,刘凯意识到了“运动致富”的秘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去年我们举办比赛时,有上百支队伍从全国各地赶来,短短20多天里,村里的客流量就达到了3万多人,而他们创造的消费更多。”刘凯说,“但由于我们村的基础建设跟不上,没有宾馆,没有餐馆,所以营收并不好。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球场附近建宾馆。”

另一方面,刘凯也想继续发展足球周边产业。他发现,球场每次举办比赛时都需要从外界寻找裁判,“如果我们也培养专业的裁判,比赛就不用外聘了。”刘凯说。

“此外我们还打算引进专业的摄像机以及配套设施,这样不仅可以直播球赛,还可以制成录像,能更好地分析球队战术以及球员的跑位。”刘凯告诉记者,他希望大球场更专业,不但会配备更衣室,也会配备淋浴室等。

“现在我们还打算培养村里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让足球在这里扎根。”刘凯说,“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办足球夏令营和足球进校园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对足球感兴趣,从而培养一些专业的足球人才,去年我们就把一个孩子送去了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不过刘凯告诉记者,现在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刘庆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