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观雨大神经”,顾问谈书,作者授权推送
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将近2年,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这场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
那片被战火吞噬的大陆正是他们文明的起源,看到此情此景,美国人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他们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哈喇子...
恪守中立的美国佬在这两年赚得盆满钵满。
众所周知,战争是一个巨大的财富黑洞,它所进行的每一秒钟都要消耗天量的物资,而当时世界上还没被牵扯进战争,还在正常生产的现代工业大国就只有天高皇帝远的美国。
于是之前对美国爱搭不理的各路列强们,如今只得争先恐后地捧着黄金和借条来往美国人手里塞,以换取急需的战争物资。曾经迷信勤劳致富的美国人一夜长大,他们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当然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欧洲各路军队的配合,他们自己虽然打得不可开交,但谁都没有在大西洋上为难美国的商船。于是美国人可以放心的把货物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买家手里。
所以美国人对当前这种海上秩序非常满意,既然如此,那就请欧洲的兄弟们千万不要停,接着奏乐接着打。
不过这个时候的美国人并不知道,此时的大西洋正在暗流涌动,他们赖以发财的海上秩序其实已经摇摇欲坠......
德国人的锦囊
———————————
美国人引领的交易盛会掀起了欧洲购物的新高潮。但有一个重要国家却一直没有参与,他就是德国。倒不是德国人抠门,而是他们的海上贸易线路被英国海军卡住了脖子,有钱花不出。
于是德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手买买买,自己则不得不忍受物资短缺的苦楚。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军队再能打也架不住后勤跟不上。站在德国人的角度看,既然这个局面是因为英国海军封锁造成的,那么锅自然就得由自己的海军来背了。
帝国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中用啊。
而此时的德国海军恰好处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
他要是实力非常弱也就算了,这样的话大家也不会对他寄予多少厚望。但问题是他实力并不弱,当时的德国海军是仅次于英国海军的世界第二,所以他们一直都背负着全德人民的殷切期望。
但你要真对他寄予厚望嘛,他又确实没有英国海军强,人家是老牌的海洋霸主,纸面数据上明显压过德军(实力对比大致是3:2)。
海战的作战方式简单粗暴,用一句中国近代著名诗句来描述就是“大炮开兮轰他娘”,谁胜谁负就看双方的火炮谁大谁多,纸面上比你强就是真的比你强,弱者挑战强者的行为俗称“找死”。
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阅舰式:
于是德国海军就这么瞻前顾后地蹉跎了快两年,如今国内已经被封锁到饿死人了,他们的主力军舰都还全须全尾地蹲在港口里,整得跟个吉祥物似的。
那德国海军是不是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呢?
也不是,正所谓“事在人为”,德海军实力虽然弱于英国,但差距也没到天渊之别的地步,弱势的棋局能否翻盘,主要还是看棋手。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这么龟缩下去永远都没有机会。
1916年初,主张主动出击的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出任德国海军司令。舍尔虽然主张主动出击,但也并非一介莽夫,他很清楚靠硬来是不行的,得智取。
莱因哈特.舍尔中将
但是“大炮开兮轰他娘”的海战怎么个智取法呢?
舍尔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我们瞄准一支英国的分舰队,然后一把梭哈全军出击,造成一个局部的绝对优势,以微小的代价一口吃掉这支分舰队,从而改变双方海军的实力对比。
一旦英国海军在纸面数据上失去了对德军的明显优势,那他们也就失去了严密封锁德国海军的能力,再往后就算引发舰队决战,德军也不虚了。
这个思路听起来很合理,但为什么之前没有人想到呢?那是因为这个策略里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难点:
英国人不是傻子。
- 一来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派一支分舰队到海上瞎逛,等着你来围剿。
- 二来就算真有那么一支分舰队在海上瞎逛被你盯上了,你又能怎么样呢?人家只要一看到你德国海军倾巢而出,那自己肯定也会全军出击去接应这支舰队,不可能让你舒舒服服地以多打少。最后的结果还是大家一起整整齐齐的“大炮开兮轰他娘”,一个下午就能给你干到大结局。
这可怎么办?
要想到办法,就得先了解一下当时英德海军对峙的基本局势:
英国和德国之间的这片海域有一个名称,叫“北海”。它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但它和真正广袤的大西洋之间又隔着一个英国。
德国海军想要真正去到大西洋上驰骋,就需要先往南或者往北绕过英国。而南边是英吉利海峡,这里太过狭窄,已经被英国人用大量的水雷和老式战舰封堵,德军冲不过去,所以实际上只有往北一条路。
英国当然不希望德国海军冲出牢笼去威胁他们的殖民地,所以英军就将包括所有战列舰在内的海军主力布置在北海北部的斯卡帕湾,扼守住进出大西洋的咽喉,由海军司令杰利科上将指挥。
约翰·杰利科上将
这个部署就将德国海军彻底地封印在了北海之内。在这片不大的海域里,德国军舰但凡敢露头,英国人就马上可以冲过去给他们一顿猛锤。
所以德国海军当了两年缩头乌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他们也不是一点事都没做,毕竟国家的工资还是天天在领,不干点活也确实说不过去。
在这段时间里,德军把高航速的战列巡洋舰全部编为一队,由老油条希佩尔少将指挥,在北海里到处打游击。
弗兰茨.希佩尔少将
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很像,两者吨位接近、火力相当,都是当时海军的主力。不过战列巡洋舰减少了装甲,腾出了更多的重量空间来安装锅炉,所以它的航速更快,但防护力不如战列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薄皮高速”版战列舰。
这类战舰特别适合执行灵活机动的任务,希佩尔就经常带队去偷袭一下英国商船,骚扰一下英国沿岸什么的,反正就是不让英国人睡个安稳觉。英国人不胜其烦,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也把旗下的主力战列巡洋舰编组为高速前锋舰队,驻扎在前线海域,专门负责搜捕截杀搞偷袭的德国人。
这只精锐高速分队的指挥官,是被寄予厚望的皇家海军新星:贝蒂中将
戴维.贝蒂中将
贝蒂出身普通家庭,13岁就参加海军,一路摸爬滚打,仅39岁便晋升少将,成为自纳尔逊以来最年轻的非贵族少将,后在1913年又晋升为中将,被誉为“纳尔逊再生”。
丘吉尔对他极其看重,把高速前锋舰队的指挥棒交到了这位将星手里。
于是英德两支高速舰队就此在北海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警惕性极高的希佩尔大多数时候都能跑掉。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915年初,他终于在一次偷袭行动中被贝蒂蹲了个正着。
在战斗中,希佩尔被实力占优的贝蒂揍得抬不起头,自己也差点喂了鱼,不过他最终还是侥幸带着大部分弟兄逃脱,史称“多格尔沙洲海战”。
德国人的这一仗虽然打得灰头土脸,损失掉了一艘装甲巡洋舰,但却为舍尔智取英军提供了灵感。
被击沉的德老式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我们刚才提到,舍尔的策略里有一个很大的难点:英国人不会乖乖地把一支分舰队送到你的主力面前。
所以该计划的关键点就是想办法把英军的分舰队给勾出来,而“多格尔沙洲海战”的经验就提供了现成的办法:
自从开战以来,贝蒂舰队就像个跟屁虫一样一直在追着希佩尔舰队不放,所以只要让希佩尔充当诱饵,再次带着他的舰队在海面上出现,贝蒂就必然会有所行动。而因为上次未能全歼德军,所以说不定这次他们还会多带几艘重量级的军舰出来。
如此一来,鱼儿便上钩了,接下来就是收网。
收网的关键是速度,德军主力不能等到希佩尔钓上“大鱼”后才出动,因为那样会给英军主力留出太多的反应时间,导致以多打少的时间窗口关闭。
所以舍尔是这么计划的:
整支公海舰队(德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名称)会跟着希佩尔舰队一起出发,不过会一直保持在他身后80公里的地方。这个距离既离希佩尔舰队不远,又超出了视距范围,不会被“大鱼”发现。
一旦贝蒂舰队咬钩,希佩尔就要尽力拖住对方,并将贝蒂舰队往大部队的方向引。等贝蒂舰队进入包围圈,公海舰队就会如同天神下凡般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以多打少把他们一口吃掉。
在当时,无论是战列舰还是战列巡洋舰,都是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的“金疙瘩”,只要能够一战击沉对方几艘“金疙瘩”,就足以改变双方在海上的力量对比。
简直完美!
舍尔赶紧把他的锦囊妙计拍电报汇报给了柏林,威廉二世看到电报后精神为之一振,二话不说,准奏!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16年5月31日凌晨1点,舍尔的计划正式启动。
首先出港的是希佩尔(此时已升为中将)率领的诱饵舰队(以5艘战列巡洋舰为核心,下文简称“希佩尔分队”),这支分舰队将在太阳升起后开到挪威海岸以南,在那里招摇过市,找机会欺负一下路过的英国渔船商船什么的,以此吸引皇家海军的大鱼。
就在希佩尔舰队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舍尔亲自率领的公海舰队主力也鱼贯而出。他们会一直和希佩尔保持着距离,默默地等待着前方战报。
参与此次行动的德军各类舰艇总数达到了99艘。
整个计划看起来天衣无缝,接下来只需要按步骤进行,重创英国海军就只在弹指之间。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计划,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永远会有意外发生:比如说英国人早早就截获了舍尔拍给柏林的电报...
梭哈
————————
德国人无论科技水平还是战斗素养都非常强悍,但不知是因为种族天赋还是懒得投资的原因,他们的情报能力一直烂出天际,自己的密电被截获了都还浑然不觉。
不过英国人只破译出了部分内容,因此他们只知道德国海军在这两天要搞事,但不知道他们具体打算怎么搞。当然了,不管德国人出动几艘军舰,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截杀机会,毕竟这帮能鼓起勇气出来一趟可不容易。
于是早在德军出海的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司令杰利科就接到了来自海军部的命令,要求他率领皇家海军主力出港迎敌。
接到命令的杰利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直以来他的战略都是利用英国海军的纸面优势对德国进行“远程封锁”,守好北大门就行,并不主动求战。这个战略的关键点就是两个字:“求稳”。
英媒调侃杰利科是“看门狗”:
作为强势一方追求稳字当头倒也合理,毕竟主力战舰都挺贵的,万一梭哈梭没了这国运也就到头了。
只是这不符合英国吃瓜群众的期待,英国海军的传统是纳尔逊那样的一往无前一战定乾坤。所以对于英国人来说,找机会和对手决战才是正道,老这么互相“你过来呀”算个什么事。
如今海军部的命令已经发到手上,杰利科稳是稳不下去了。不管他愿不愿意,纳尔逊的荣光都在向他招手,这一仗要是打好了,伦敦的大雕像马上就能安排上。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不知道德军的具体计划,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只能按最严重的可能性来进行应对,于是杰利科下达了命令:
皇家海军,全军出击。
5月30日晚,就在德军出发前几个小时,英国皇家海军的151艘各类舰艇分别从3个港口出发,多头并进。
按老规矩,在舰队前方担任前锋的还是由贝蒂率领的战巡编队(以6艘战列巡洋舰为主,下称“贝蒂分队”)。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次给贝蒂增加了4条“大鱼”:4艘刚刚完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它们编组为第五战列舰分队(下文简称“女王分队”),就跟在贝蒂舰队后面,随时听候贝蒂的差遣。
那个年代没有卫星和雷达,大家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基本都是连蒙带猜,信息获取主要靠散布在各个区域的负责盯梢的潜艇。
因为英军出击的时候并没有整合成一支大舰队,而是分散行动,所以埋伏在英国港口附近的德国潜艇无法判断英国人到底出动了多少军舰,只知道英国人出动了。
德军潜艇:
收到潜艇的汇报后,舍尔半蒙半猜地得出结论:这只是英军的例行巡逻,问题不大,咱接着按原计划走就行。
实际情况绝对不是什么“问题不大”,而是“问题很大”,因为舍尔的计划只是把对方的几艘主力战舰勾出来,而不是把整支皇家海军给勾出来...
5月31日中午11点,大洋上的皇家海军开始汇合,其中的24艘战列舰排成了6路纵队(每队4艘),他们打算先开到贝蒂分队后方90多公里的位置再做打算。
此时世界上的两大海军几乎是以同样的姿势举起了拳头,只是因为都不知道对方的葫芦里装着什么药,所以心态上还是比较谨慎的,主力舰队和前锋舰队都保持着较远的距离。
然而到了中午12点多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突然向懵懵懂懂的德军袭来:英军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关于德军主力舰队动向的情报。
现在英国人不仅预先知道了你要搞事,还知道了你主力舰队的动向,那么你实际上就成了一只裸奔的待宰羔羊。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会怎么做呢?
既然知道了德军主力已经倾巢而出,那么此时英国海军最合理的操作就是主力舰队立刻与前锋舰队合兵一处,然后开启最终决战,一举歼灭德国公海舰队。
英国人如果真这么操作的话,那么等待希佩尔那支“诱饵舰队”的就不是什么“几艘英国主力战舰”了,而是一次齐射就能让他们上天的整支英国皇家海军。
舍尔谋划猛如虎,希佩尔一命要呜呼。
千里姻缘
———————————
然而神奇的是,得到情报后的英军司令杰利科不仅没有下令舰队合并,反而让主力舰队减速,拉开与贝蒂分舰队的距离,让他单枪匹马冲在前面。
而贝蒂本人也丝毫不慌,自信满满的率领着麾下战舰加速前进。
这是怎么回事呢?英国人脑子秀逗了吗?
其实杰利科和贝蒂的决策都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情报本身。德国战五渣的情报部门在这一次扳回一局,把英国的“007”们给耍了。
当然,德国情报部门能有这样的发挥,主要还是依靠舰队司令舍尔的算无遗策:他早就料到英国人可能会刺探主力舰队的动向,所以他出港的时候就特地在港口放了一个假冒的旗舰电台,假装旗舰还在港内发电报,而真正的旗舰则保持无线电静默,偷偷出发。
喜欢窃听电报的英国情报部门果然中计,于是他们传递给皇家海军的情报是这样的:德军旗舰还在港内,主力并未出港。
收到这个情报后,杰利科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在他看来,德军既然没派主力,那么他们搞的这个事自然就不会是什么大动作,顶多就是老一套:派希佩尔的小舰队出来偷鸡。所以有贝蒂领导的前锋舰队就足够了,自己应该率领主力远离战场,隐藏实力(避免被对方搞清楚己方主力战舰的具体数量)。
不过贝蒂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了,他一直对一年多前的那场“多格尔沙洲海战”耿耿于怀。
在那场战斗中,贝蒂开局占尽优势,他的旗舰“狮”号冲锋在前,重伤希佩尔旗舰和末舰。
但关键时候“狮”号被希佩尔舰队的齐射击穿水线,海水涌入动力舱,动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严重受损,无线电失灵,导致该舰不仅航速大减而且还无法向舰队发出清晰的指令,只能靠旗语勉强传达一下信号。
战场本来就是一个意外频发的地方,实际作战讲究的是一个临机决断,现在老大被打成了哑巴 瘫痪,那么按理说其他军舰就应该赶紧自己想办法去继续战斗。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其他军舰的舰长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千万别犯错,免得回去背锅。”
旗语命令不够清晰?不要紧,不清晰咱就琢磨,什么时候琢磨清楚了什么时候再行动,这是最稳妥的。
于是英国人就这样你看我我看你的生生放走了希佩尔的主力,最后仅是围住了一艘掉队的老式装甲巡洋舰,贝蒂的脸都气歪了。
当时的英国海军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待得太久,已经患上了“大企业病”,系统里一个个都是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高手,丘吉尔甚至直接这样评价这支军队:
“一旦打起仗来,只会管理军舰的人远远多于善于指挥战争的人。”
说白了就是打卡上班的专业人士很多,挺身而出的奋勇之士很少;平时工作看不出任何毛病,一到关键时候就谁也指望不上。
好在今天的行动还有贝蒂这样的猛人去为他们打头阵,这位“平民中将”所拥有的进取心绝非那些贵族军官能比,他正憋着一口气要弥补一年前的遗憾。
当然了,压力其实也不是很大,因为贝蒂知道自己身后还跟着皇家海军的全部主力;而自己所需要面对的,不过是一支小型的德国分舰队而已,怎么看都将是一场轻松的战斗。
德国那边的希佩尔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认为自己将要面对的不过是一支英国的小型分舰队,而自己的身后则跟着公海舰队的全部主力。
于是这两支各自海军的先头部队就开始了愉快的双向奔赴。不过他们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大海太大了。
一战时期的海战要打起来,其实是需要一些缘分的,茫茫的大海一望无际,双方舰队因为看不到对方而互相错过的事情时有发生。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贝蒂和希佩尔其实已经开到同一片海域,但是因为相距较远,所以谁也没看见谁。如果再这么开下去,双方很可能就会就此别过,两国海军也就出门逛了个寂寞。
不过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命运要你们相遇,你们就指定不会孤单。
正当双方准备擦肩而过的时候,一艘丹麦靓仔大摇大摆地从两支舰队之间的区域路过。这是一艘货轮,开足马力的它从烟囱中喷出了高耸入云的黑烟。
这根烟柱过分醒目,很快就引起了贝蒂和希佩尔的注意,于是双方都派出了侦察船前去一探究竟。下午2点20分,英德侦察船同时发现了对方,于是各自舰队中担任前哨的轻型巡洋舰立马开始交火,一场海战就此打响。因交战区域临近丹麦所在的日德兰半岛,所以此战史称“日德兰海战”。
冤家路窄
——————————
希佩尔很快得到了前哨部队与英舰交火的消息,不过一开始他只知道是自己的轻巡碰上了对方的轻巡,至于对方轻巡后面跟着什么并不清楚。
所以希佩尔的心情既兴奋又复杂,兴奋的是英国人终于上钩了,复杂的是如果英军总共就来了这么几艘轻型巡洋舰,那么这个庞大的钓鱼行动就算是白费了。这点肉还不够煤费的,怎么着也得钓上几艘战列巡洋舰才行啊。
于是希佩尔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往交火地点,1个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海平面背后的烟云,那是正在升出海面的英国战列巡洋舰编队。
大鱼上钩了!
贝蒂的战巡编队:
英军阵中领头的是贝蒂的旗舰 “狮”号战列巡洋舰,这艘战舰化成灰希佩尔都认识,正是它在一年多前差点送自己喂了鱼。
而英军的贝蒂当然也看到了一年多前从自己手中侥幸逃脱的希佩尔舰队。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原来是你小子!
不过再怎么眼红,希佩尔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自己的任务是当诱饵。于是他立马下令舰队调转船头,朝身后公海舰队主力的方向驶去。
在贝蒂看来,德国海军这个举动真是“士别三日,不用刮目相看”,这不还是那个小样么?
其实就纸面实力来说,贝蒂分队并不比希佩尔分队强多少,仅是多一艘战列巡洋舰而已(6比5),硬要追上去决战的话,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不过贝蒂是英国海军传奇纳尔逊的忠实粉,恪守着英国海军最传统的信条:皇家海军,逢敌必战。
所以此时贝蒂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决不能再让德国人跑了。
另外别忘了他还留有一个后手:
前文提到过,这次贝蒂舰队后面还多了4个强劲的帮手:4艘英国最新式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该型战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粗的381毫米主炮和英国海军里最厚的装甲,而且率先装了全燃油锅炉,所以速度也是战列舰里最快的。
这只“后手”现在就跟在贝蒂身后十几公里的地方,于是贝蒂小算盘一打:就算自己在战斗中“阴沟翻船”也不要紧,等后面的四艘女王级追上来,德国人还是在劫难逃。
既然是稳赢的局,那就先上去和希佩尔“遛遛”,毕竟6打5,优势在我。
希佩尔这边眼瞅着贝蒂舰队已经碾了上来,也就干脆不跑了,他命令舰队放慢航速,摆出战斗队形准备决战。下午3点48分,这场英德战巡编队间的战斗正式打响,双方一字排开,各舰各自寻找目标捉对厮杀。
在贝蒂看来,现在舞台已经搭好,灯光师已经就位,自己终于可以闪亮登场。接下来就是秀出我大英海军的顶级操作,让德军这个爆发户看看什么叫做“百年海军”了。
然而等大炮响起来后贝蒂才发现,自己手下这些炮手的实战射击水平不能说是糟糕,简直就是离谱,他们甚至可以瞄着这艘船打到另一艘船的身边,还把队友炮击的水花当成自己的炮弹落点来进行瞄准修正。
英军的分工也非常混乱,具体谁负责哪艘敌舰都没安排明白,结果有的德舰被两艘英舰招呼,有的德舰则没有英舰招呼。
一通炮击过后,德军这边只是扬起了一串串水花,身上一点烟火都没沾着,不知道的还以为英国人在炸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海军这个“爆发户”则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平,他们的水兵分工明确,命中精准,仅几轮齐射后就开始屡屡命中英舰。
看着自己人fire起来炮炮打水花,对面德军fire起来则拳拳到肉,贝蒂感到有些遭不住,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吃大亏。堂堂皇家海军少将当然不希望以这种方式“青史留名”,于是贝蒂立刻下令舰队调整方向,拉开与德舰的距离,避其锋芒。
然而人往往拼的就是一口气,你一露怯,厄运就来了。调整完方向的贝蒂还没来得及走几步,他所在的旗舰“狮”号就被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号一炮掀翻了一座炮塔的天灵盖,里面顿时血肉横飞,火光冲天。
“狮”号战列巡洋舰上有4座炮塔(每座炮塔2门主炮),被打掉一座虽然损失惨重,但也不至于丧失战力,剩下的三座接着干就行。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一炮不仅让贝蒂失去了一座炮塔,还开启了他原地起飞的倒计时,字面意义上的“原地起飞”。
这是因为当时英舰炮塔的设计和水兵的工作方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该舰炮塔的底部直通弹药库,通道上只有一道需要手动关闭的防火门来阻隔可能的火灾。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水兵每向炮塔装载一枚炮弹,就要手动开关一次防火门,以保证防火门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紧闭的状态。
但是我们只要想象一下就能体会到:真要严格按照这个章程来干活的话,那是相当的麻烦。
来来回回的开关防火门累死个人,而且也影响装弹速度,决战时刻上头又只会不停催促炮塔连续开炮。既然如此,反正装炮弹的工作场所在甲板下面也没人盯着,不如就让防火门一直开着吧...
身为打工人,我非常理解这些水兵的想法。不过现在是真的中弹了,然后就真的起火了...很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热焰就冲过城门洞开的弹药通道,直奔弹药库而去,弹药库瞬间置身火海,即将殉爆。
更糟的是,由于当时的局面过于混乱,所以包括贝蒂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对这个险情一无所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此时已经被炸断双腿的炮塔指挥官哈维拼尽最后一口气发出了指令:立刻打开通海闸门向炮塔灌入海水!
随着大量海水的注入,总算避免了殉爆,哈维则重伤不治,炮塔内部70名官兵仅2人幸存。
不过英雄终归是稀缺品,英舰队的另一艘战舰“不倦”号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艘排在队列末尾的英国战舰被德军同样排在队列末尾的“冯德坦恩”号在1分钟内连续命中3炮,而且同样是被击中炮塔,炮塔工作人员图方便的工作作风也和“狮”号一模一样,结果也同样遭遇弹药库起火的险情。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哈维”。最终这艘还未能命中对手一炮的战舰因弹药库爆炸而发生殉爆,场面如同一座海底火山喷发,1.8万吨的船体瞬间被炸成碎片抛向空中,1017名舰员仅2人幸存。
军舰殉爆效果图:
这一下局势就变成了5 V 5,贝蒂大惊失色。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没等他从“不倦”号灰飞烟灭的场景中回过神来,舰队里的另外两艘战舰“大公主”号和“虎”号也跟着相继起火,纷纷喊起了救命。
贝蒂是怎么也想不到,堂堂皇家海军打起硬仗来竟然拉胯成这样,愣是把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打成了德军单方面打靶。
另一边的希佩尔则是大喜过望:看起来整支公海舰队的任务我一人就能给他包圆了。
于是他一边得意地扬起嘴角,一边指挥舰队加大打击力度,然后打着打着他的笑容就逐渐凝固了起来。
英舰的身后突然冒出来了4个大家伙...
神兵天降
——————————
此时在战场上“神兵天降”的正是之前一直跟在贝蒂身后十几公里处的女王分队。看到狡猾的“英贼”居然还留了这么一手,希佩尔的心情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自己今天可能就要交代在这了,喜的是这次居然钓到了这么大一条鱼:6艘战列巡洋舰 4艘战列舰。
一旦后边的大部队围上来把他们吃掉,英德的海上力量对比就将彻底扭转,那自己可就死得太值了。
当然了,话虽这么说,能跑的话还是尽量跑,毕竟自己这几艘战列巡洋舰也挺贵的。
不过等你看见战列舰的时候,战列舰的巨炮也看见了你,这个时候就不是你想跑就能跑得了的了。
看到岌岌可危的贝蒂分队,女王分队还在极限射程就拉响了它们的381毫米巨炮。很快,拥有最先进火控系统的分队旗舰“巴勒姆”号就在18公里外一发入魂,砸中了德舰“冯德坦恩”号的屁股,创造了一战海战中最远的命中纪录。
尾部中弹的“冯德坦恩”:
屁股被砸出大窟窿的“冯德坦恩”号果断回击。
虽然德国人炮术精湛,同样远距离命中还以颜色,但它的主炮口径只有280毫米,打在“女王”级战列舰厚重的装甲上就像是在挠痒痒。德国人的心头顿时涌上一股遭遇降维打击的绝望感,种种迹象表明,他们这一次是完犊子了。
这边贝蒂看到本方的强援赶到,终于松了口气。作为世界第一海军的前锋,“0-1”的结果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他收拾收拾心情,再次意气风发地站到了官兵面前,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为“不倦”号报仇!
然后“轰”的一声巨响,贝蒂又一次在自己的舰队里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的景象,这一次起飞的是英国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之一“玛丽女王”号(排水量2.7万吨)。
“比分”瞬间变成“0-2”。
不得不承认德国海军的战场表现非常专业,在遭到对方绝对优势火力围攻的时候,依然可以沉稳地还击。
而且德国人脑子很清醒,在发现自己肯定干不过那4艘女王级战列舰后,他们就干脆集中火力攻打贝蒂舰队。一边顶着对方战列舰的巨炮轰击,一边围攻眼前的战列巡洋舰,就算跑不掉也要和它们来一把“极限一换一”,拉几个垫背的。
“玛丽女王”号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希佩尔分队的二号舰“德弗林格”号连续命中,又双是炮塔起火引爆弹药库,全舰一命呜呼,1274名舰员仅8人生还。
“玛丽女王”殉爆遗照,左边她的队友也被巨炮掀起的水柱包围:
作为舰队指挥官,贝蒂这一天下来可谓“战功卓著”:对面一个人头没拿着,自己还连续赔掉两艘大家伙,打出了英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吨位损失。
不过贝蒂自己倒是很平静,他歪戴着海军帽,向同僚们调侃了一句: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our bloody ships today”
我们这群该死的战舰今天出了点问题……
把锅甩给硬件设施后,贝蒂并不打算就此告辞,崇拜纳尔逊的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反向纳尔逊”,于是他又向舰队下达了最新的命令:更近接敌!
紧接着这4艘伤痕累累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就继续开足马力向德军杀去。
仗打到这个地步,德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眼前这些英国佬虽然炮打得不怎么样,但架不住打起来不要命,都沉了两艘了还往前冲,搞得希佩尔很难脱身。
同时远处那4艘女王级又太过强悍,32门381毫米主炮连续在德舰跟前掀起冲天水柱,搞得希佩尔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再这样下去他的舰队早晚会被一波齐射带走。
绝境中的德国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只能派驱逐舰冲到英舰跟前放鱼雷,干扰一下英军的前进路线,赢得一些喘息之机。不过也就拖延了20分钟左右,双方驱逐舰拿鱼雷互射一通“把蛋都下完后”,英军又重新开始了对德军的追击。
被耽搁的贝蒂并不担心自己会跟丢希佩尔,因为有一艘英军轻巡洋舰未受到鱼雷攻击的影响,一直紧跟在对手后面盯梢,不停地向贝蒂报告德舰的最新位置。
然而该舰的瞭望员盯着盯着,就突然在望远镜的视野里看到了一幅令他毛骨悚然的画面:
前方的海平面下缓缓地升起了一片黑烟笼罩的桅杆,仿佛一片黑色森林迅速从海底长出。瞭望员下意识的数了数这些桅杆的数量,1...2...3...4...5...
整整22艘战列舰!
同时还跟着一大票轻巡洋舰、驱逐舰等等...
此时的贝蒂还在猛追猛赶,眼瞅着就要和友军完成对希佩尔舰队的合围,结果德军官兵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全队上下一片欢腾。
此景让贝蒂有些疑惑,不过很快他就不疑惑了,因为他看到了整支德国海军展开在了自己的面前。
德国公海舰队展开:
哎呀我去。
贝蒂的抉择
———————————
绝对的力量永远是最好的镇静剂。
看着迎面而来的22艘战列舰,本来已经杀红眼的贝蒂瞬间冷静,他只用了2分钟就做出了一个违背纳尔逊的决定,下令全队掉头180度,跑!
而跟在贝蒂身后11公里处的“女王分队”则正杀得兴起,并没有马上领会贝蒂的意图,依然懵懵懂懂地全速往前冲。等他们发现情况不对想掉头时已经晚了,这4艘战列舰身形巨大,半天转不过弯来,没多久就被迫进入了公海舰队的射程,被200多门巨炮瞄准。
随着一连串巨响,英舰周围掀起无数水柱,每分钟都有几十发重型炮弹砸到它们身边。很快这些战列舰就相继中弹,不过皮糙肉厚掉血不多,于是它们就一边挨打一边跑路。
而贝蒂虽然跑得早,但处境也不轻松,因为希佩尔可没打算放过这个老对手,此时的他已经从之前逃跑者无缝切换成追击者,掉个头就开始追击贝蒂。
经过一个下午的较量,贝蒂很清楚自己手里这几条牌不是希佩尔舰队的对手,他们活命的唯一机会就是在希佩尔追上自己前与司令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会师。所以此时的贝蒂除了埋头狂奔外别无选择。
双方就这样你追我赶地在海上“飙船”一直飙到下午5点35分,这个时候贝蒂舰队离杰利科的大舰队还有一段距离,但贝蒂却突然发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命令:舰队减速,不跑了。
他这是跑累了放弃了么?
当然不是,就在刚刚逃跑的这段时间里,贝蒂通盘考虑了一下全局,算了笔大帐。
在当时的情况下,贝蒂只要继续跑下去,很快就可以和主力会师,这样的话不仅贝蒂分队安全了,还能干掉咬在后面的希佩尔分队。
但同时贝蒂也意识到,现在德国海军的全部家当都漂在海上,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英国人将有机会一鼓作气地歼灭整支德国海军,梦回特拉法尔加。
英国海洋霸权的起点,一百年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
在这个背景下,贝蒂也好,希佩尔也罢,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让德国海军开进皇家海军的包围圈。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让希佩尔过早地发现存在于海面上的皇家海军大舰队,否则他的提前预警就会让德军主力跑掉。
回顾这半天的激战,贝蒂在指挥上犯过很多错误,但现在,他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为皇家海军赢下一个未来。
舰队减速后,贝蒂随即指挥各舰调转船头,横着拦在了希佩尔舰队前进的方向上,这将迫使德舰做出同样的方向调整并进入战斗状态。
如此一来,德国人便没有机会提前发现正疾驰而来的皇家海军主力了。
希佩尔杀到后果然按照贝蒂的预想展开了战斗队形,与老对手再次开始对决。此时双方的军舰都已经遍体鳞伤,它们一边对射一边进水,侧倾的侧倾,起火的起火,还能打得响的炮塔也越来越少,不过都觉得自己胜利在望没必要撤退。
德国海军司令舍尔也没闲着,他率领的主力舰队此时正追着“女王分队”揍,也在往这个方向开过来。
追击女王分队的德军战列舰:
为了实时了解战场情况,舍尔一直在接收希佩尔的战场反馈电报。只是开到一半的时候,希佩尔的电报突然没了声,这是因为希佩尔在前方和贝蒂厮打得太激烈,无线电装置被打坏了。
当你失去了对前方战场的感知后,再继续前进下去其实是有些冒险的。
不过舍尔实在无法放弃全歼女王分队和贝蒂战巡分队的诱惑,遂继续率队朝战场前进。
而在这个决策的过程中,他忽略了一个细节:
之前通过和希佩尔的联络,他已经很清楚的了解到贝蒂舰队突然放弃逃跑的举动。他就不仔细想一想,贝蒂在明知希佩尔身后还跟着公海舰队主力的情况下,为什么就突然不跑了?
绝望之墙
——————————
傍晚6点,贝蒂和希佩尔舰队一路激战正酣。
打着打着,希佩尔忽然感觉不太对,他发现英国人的火力好像比之前强了,而且很快他还接到了一个报告:己方有几艘在前方外围激战的轻巡洋舰碰到了劲敌,且被其重伤。
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贝蒂的这几艘破船没这实力啊。
于是希佩尔赶紧仔细观察了一下战场局势,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北边海面上又多出了3艘英国战列巡洋舰!
可惜希佩尔旗舰“吕佐夫”号的无线电通讯室已被打坏,他暂时只能通过信号灯来进行指挥,未能将情报及时通报给舍尔。
这3艘战列巡洋舰正是皇家海军大舰队的先头部队,由胡德少将率领的“无敌”号、“不屈”号以及“不挠”号。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就是之前在阿根廷海域围杀德国斯佩舰队的“元凶”。
等希佩尔发现它们时,它们其实已经来了快半个小时了...
这一下希佩尔有点慌了。他倒不是害怕这3艘战巡,这不过是给自己身后的主力舰队多送三道菜而已。他真正紧张的,是这3艘战巡后面会不会还跟着什么。
于是希佩尔赶紧派出速度快的轻型舰船前去侦察,如果这些侦察船能马上发现英军主力,那么希佩尔仍有时间向后面的舍尔通风报信。
然而就在这些侦察船刚刚出发的时候,胡德分队麾下的4艘驱逐舰向希佩尔分队发起了自杀式冲锋,以一沉一重伤的代价挡住了希佩尔的侦察部队,德军也就此失去了最后的预警机会。
15分钟后,杰利科率领的皇家海军主力抵达战场。
当时的战场形势图:
傍晚6点16分,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开始从搜索队形转换为战斗队形,24艘战列舰有条不紊地展开成了一条单列纵队,保证所有的主炮都能指向侧舷的敌方。
一直被舍尔追杀的女王分队此时也开到了战场,他们心领神会地直接开入到皇家海军战列线中,于是皇家海军战列线里的战列舰总数就达到了27艘(女王分队的“厌战”号因舵机失灵原地打转,后被德军围攻,重伤退出战场)。
这27艘战列舰一字排开,绵延10余公里,组成了人类史上最长的战列线,在德国舰队前方竖起了一道“绝望之墙”。
正在展开战斗阵型的英国大舰队:
很快,正追着女王分队打的德军主力也以战斗队形“拍马赶到”,期间还顺手炮击了两艘因追击德国轻型巡洋舰而脱离大部队的英国老式装甲巡洋舰(排水量1.2万吨),造成其一沉一重伤(重伤舰在后来拖回家的过程中沉没)。
至此,双方预热结束,这一小片2万米见方的海域里一下子就聚集了包括49艘战列舰和12艘战列巡洋舰在内的200余艘各类舰艇,总吨位近190万吨,兵力超10万人。
欧洲人在这一刻站上了他们在海权舞台上的最后一个巅峰。
沸腾之海
——————————
因为傍晚天色昏暗,所以刚刚杀到战场的舍尔还看不清远处的情况,他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舰队突然间驶入了一场夏日的雷暴狂潮中,天边响起的滚雷如潮水般朝自己涌来,与本方舰队的巨炮轰鸣交相呼应。
这是什么情况?
随着舰队进一步前行,舍尔看到在远方昏暗的天幕下,整条海平线上此起彼伏地闪起了点点亮光,如同一条铺陈在海面上的闪烁星河:
一望无际,璀璨夺目。
而伴随着这些“星光”的,正是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笼罩在众人耳边的滚滚雷鸣。紧接着几秒钟后,一团团巨大的水柱在舍尔面前掀起,然后如倾盆大雨般砸到战舰的甲板上。
现在即使是初出茅庐的水兵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是跟整支皇家海军撞上了啊。
确认真相的舍尔一时间头皮非常发麻:原计划是钓条大鱼,结果钓上来个龙王。
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选择了,各舰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发出命令:开炮!
双方舰队都拼尽全力向对方喷射出火舌,500多门巨炮瞬间撕开了北海的天空。海面上掀起一层层遮天蔽日的水柱,各型军舰卷着火苗和浓烟于战列舰阵前来回穿插。整片海洋仿佛煮沸一般,在两百多只钢铁巨兽的咆哮中上下翻腾,空气里弥漫着的咸腥水雾和刺鼻硝烟砸向每一个人的脸颊。
德军阵中的4艘排头兵“国王级”战列舰首先遭到重击,尤其是排在最前面的“国王”号,更是几分钟内被连续命中7发重型炮弹,全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不过凭借那个时代最厚的重甲,它还是扛住了英军的这一波齐射,并未遭到致命损伤。但这个场面已经足以让德国人大惊失色。
战场形势图:
舍尔谋划数月,本来是为了给自己与英国人的海权斗争开一个好头,谁知道现在英国人居然直接写起大结局来了,于是此时的舍尔不得不面临一个灵魂拷问:
这可咋整?
优秀的指挥官必须学会快速接受现实,看着自己向德皇吹的牛逼毁于一旦,舍尔倒是一点也没犹豫,他立刻向全军下达了指令:敌前转向!于是各舰纷纷原地掉头180度,跑了。
敌前转向的公海舰队:
此时冲在队伍最前面的希佩尔也迅速调整方向,率领自己的战巡编队跑路,不过贝蒂并不打算让这个老冤家全身而退,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就是赶尽杀绝。
为了整合战力,此时英军已经将胡德少将率领的三艘战巡划给贝蒂统一管理,于是贝蒂现在就拥有了7艘战巡。而且那三艘战巡因为是刚刚才加入战局,所以还没受什么伤,状态特别好。
这下真的是“优势在我”了,于是贝蒂直奔希佩尔而去。其中胡德少将的座舰“无敌”号更是勇往直前一马当先,一口气就冲到希佩尔分队几千米处,开始贴身肉搏。
近距离开炮的命中率很高,所以贴身肉搏拼的就是射速,而英军流行的这种“不关防火门式装弹法”自然是打得很快的。于是离得最近的希佩尔旗舰“吕佐夫”号根本无力招架,很快被胡德分队连续命中,船头被打出一串大窟窿大量进水。该舰本来就伤痕累累,现在更是全船失去平衡,航速骤降三分之一。
激战中的“吕佐夫”号:
希佩尔明白自己是跑不掉了,他淡定地指挥“吕佐夫”号开炮反击,看看能不能在临死前再拉个垫背的。不过希佩尔的队友并没有自顾自地逃命,他们一看老大被打到半瘫,便立刻拍马来救。
最终“吕佐夫”号和姐妹舰“德弗林格”号携手爆种,在对方的火力压制下连续反击命中“无敌”号,而且又双叒是打中炮塔。
毫不意外的,懒得关弹药库防火门的“无敌”号也和前两艘沉没的英国战巡一样因弹药库火灾发生全船殉爆,如同一场绚丽的烟花,照亮了黄昏的海面。
殉爆的“无敌”号:
“无敌”号全舰包括胡德少将在内的1034人绝大部分阵亡,仅6人生还。胡德少将是日德兰海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希佩尔这一下算是把斯佩舰队的仇给报了,而贝蒂则刷新了自己在两个半小时前创造的英国海军单日吨位损失最大纪录。
不过“吕佐夫”号因为受伤过重已无力再战,希佩尔只好让其自生自灭,自己换乘到队内受伤较轻的“毛奇”号战巡上继续战斗(撤退)。
希佩尔准备登上驱逐舰从重伤的“吕佐夫”号撤离::
当然了,无论希佩尔再怎么神勇,也改变不了德军处于绝对劣势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来说,现在真正要命的问题是能不能把主力舰队给安全带回去。
此时杰利科的战列舰编队已经从战斗队形变换为搜索队形,朝逃跑的公海舰队追杀过来。而舍尔则在撤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在匆忙中选择的撤退方向并不理想(没有对准母港,容易半途被拦截),所以舍尔还想带队再调整一下航行方向。
还有机会吗?机会还是有的。因为德军在之前掉头时释放了大量的烟雾弹,所以这个时候的战场能见度很低,双方暂时处于谁也看不清谁的状态。于是舍尔便决定赌一把,抓住这个机会带队大幅转向,朝更有利的方向驶去。
然后好死不死,又一次迎头撞上了正在四处索敌的皇家海军主力...
英军司令杰利科定眼一看,这刚刚才逃跑的德国人怎么又转身杀回来了?他对德军这种“不死不休的勇气”非常敬佩,然后下达了全军开炮的命令。
向德舰开火的英国战列舰:
那么舍尔会不会故伎重演再来一次“敌前转向”呢?他确实想,但条件已经不允许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敌前转向”这个操作虽然看起来很骚但实际上风险很大。因为战列舰原地掉头的速度很慢,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它既没有办法开炮,也没有办法躲避炮弹,就是一个没有反击能力的大型固定靶。
舍尔的第一次“敌前转向”之所以能奏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这个操作很突然,英国人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德军会在气势汹汹的冲锋过程中突然秒怂。难道堂堂公海舰队千里迢迢开过来就是为了冲到自己面前说一声再见?于是英国人一时错愕,未能抓住这个机会。
- 二是当时离英舰较远,火力压力没那么大。
这一次情况就不同了,英国人知道你随时会原地掉头,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因为战场能见度比较低,所以这次冲得比较近...
对于德军来说,现在继续往前冲可以壮烈地全军覆没,故伎重演原地掉头则可以窝囊地损失惨重,反正横竖都是个死。不过舍尔并没有放弃,他的大脑在嗡嗡作响之下飞速运转,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有些残忍.....
未完待续
附录:英德两军参战主力舰队配置列表
英军
杰利科主队:
贝蒂分队:
德军
舍尔主队:
希佩尔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