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身体弱气血不足要怎么食疗调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身体弱气血不足要怎么食疗调理(身体瘦弱的原因是什么)

身体弱气血不足要怎么食疗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肖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製。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我们先来看原文“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肖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釐,毫釐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这段话有点长,但是从文字上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就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从而再提出了一些就是关于《灵兰秘典论》重要性的总结性的知识。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源”,这句话很好理解。至道在微就是说医学之道是非常微妙,非常精妙的,而且变化无穷,没有穷尽。孰知其原?怎么样才能知道它的本来根源呢?这应该就是黄帝来问,岐伯就回答。有的时候我们读原文的时候就会知道,有一些问题是没有说黄帝曰,岐伯曰。但你根据上下文,你就会知道,肯定是二者之间的一个对话。(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回答就是“窘乎哉”,窘就是困难的意思,“窘乎哉”就是说回答这样问题挺困难的。“肖者瞿瞿”,肖指的是非常的瘦弱,这个人非常的气血不足,非常消瘦。张介宾注解为“精神日销”,“肖者瞿瞿”,“瞿瞿”什么意思呢?瞿瞿就是惊疑的样子。连在一起,就是这个人精神日消,而且非常惊疑。“孰知其要”,这样的人怎么会知道他的要点呢?怎么才能明白它的原因呢?

再往后我们看,“闵闵之当,孰者为良?”“闵闵”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忧愁的意思,这个人的忧愁的样子就是闵闵。高世栻注解为“闵,忧也,闵闵,忧之深也。”就是非常忧愁的一个状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就是说即使是非常的忧愁,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的担忧。但是也不知道怎样办才好,怎么做呢?叫“孰者为良?”

再往后“恍惚之数,生于毫釐,毫釐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这里就有一个恍惚,恍惚什么意思呢?王冰注解为“恍惚者,为似有似无也”。张志聪在《集注》里注解说“心神之萌动”,也叫恍惚。其实恍惚就是似有似无的意思,也就是说医学之道非常精妙,是在似有似无之间。也就是在心的一念之前,是生于毫釐,这个地方的釐同厘,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繁体字的厘,形容非常的微小,非常的细微,“毫釐之数,起于度量”,从毫就开始算。我一会儿讲毫釐之数是怎么样一个计算的倍数。用这种度量方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就是越来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也就是说越积越多,从毫厘开始越积越多。不断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些病,很多病都是从极其微细、极其微小的状态下积累的,越积越多越积越多,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病情就复杂,而且严重了。这个时候身体的外在表现就表现出来了,这个外形就体现出来了,外形体现出来之后就难治了。一开始的时候,没发现,自己也没有注意。前面这一段有很多前贤的理解。我们先来看前贤是怎么理解一些关键词的。

第一个“肖者瞿瞿”注解是不一样的。刚才讲了肖其实就是消瘦,身体瘦弱,元气虚这样一个表现。《素问集注》里是这样认为,他认为肖,指的是消息,瞿瞿指的是惊顾,惊顾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受惊吓,然后往那边看。比如你在正常走路,突然旁边有一个地方出现巨大的声响、爆炸,你受了惊,然后眼睛往那一看,这就叫惊顾。什么意思呢?这段话的注解,《素问集注卷二》里注解“消息其道之微。瞿瞿,惊顾貌,是其道之微妙,而孰能知之也。”也就是说“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也就是说医学之道是很难通过一般的观察方式观察出来的。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了之后,人们就容易惊恐,然后才发现他的问题。小的时候不注意,变大了之后,出现问题了之后,就会经过出现惊顾,受惊吓,然后去看他的这样一个状态,这是第一个解释。

第二个解释,就是张介宾,我刚才讲《类经》里的注解,在《类经•脏象类》里注解说肖为消耗,“谓十二官相失,则精神日消,瞿瞿然莫审其故,诚哉窘矣,然所致之由,果孰得而知其要也?”也就是这实际上指的是精神消耗的意思。

张介宾还说这里边涉及到因果关系了,“瞿瞿然莫审其故”,也就是说如果是说十二官怎么样,我们之前上节课讲了,“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所以十二官这样的话就不相识。如果是“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也就是说,如果十二官不协调好,尤其是心,心主神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调适。身体的五脏六腑都会受牵累,都会使道闭塞不通,使道就是脏腑之间气的通道。闭塞不通了之后,气血不通了,心脉大伤,身体就不好了。张介宾注解通常都是根据前文的意思进行贯穿式的理解。

“果孰得而知其要也?”果就像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出来的这个瓜果已经熟了。“而知其要也”,瓜熟了,你得到这个瓜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因是什么啊?你的种子是什么?种子要是不好的话,果熟了之后你才知道,你就能推之这个因就不好。要是果特别好的话,你往前推就知道这个因是好,这里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说的一个因果关系,其实就是以前我们俗语所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个意思。(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