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老子参透世间自然万物玄机,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得知后,早早等候老子的大驾光临,连等了七天七夜,在东边有紫气升起后,连忙焚香恭候大驾。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奇书(第一个读道德经的人)(1)

来人果然是老子,见尹喜学识渊博,有灵性慧根,加上跪拜行弟子大礼,其态度极其诚恳,便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道德经》送给了尹喜,而后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尹喜得到《道德经》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抛弃了官职,前往深山老林之中修炼研读《道德经》长达十五年之久。最终解其奥妙,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九卷书简,以名字作为书名,曰《关尹子》,也被后世尊称为《文始真经》。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奇书(第一个读道德经的人)(2)

然而在清朝《四库提要》中,对这本书有着匪夷所思的结论。

《汉志》有《关尹子》九篇,刘向《列仙传》作《关令子》,而《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则其佚久矣。南宋时徐藏子礼始得…或唐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关尹子》原书已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失传,而今的版本都是唐朝之后出现的伪作。

那么如今流传的《关尹子》到底是真书还是伪作呢?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奇书(第一个读道德经的人)(3)

目前传世的《关尹子》全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9篇。

一宇篇

论道朦朦胧胧,云:“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二柱篇

论包容,云:“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两精相抟而神应之。”

三极篇

论圣人之道,云:“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四符篇

以五行论述神精魂魄,云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行回环不已。"

五鉴篇

论心,云:“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

六匕篇

论思与梦,云:“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金兵刀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簋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丘原野。"

七釜篇

记异闻,云:“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豆中摄鬼杯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可语,皆纯气所为。”

八筹篇

记变化,云:“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

九药篇

论为人处事,云:“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奇书(第一个读道德经的人)(4)

从《关尹子》章节结构以及用意来看,该书明显源自老子的“自然之法”,但再深入解读,不难发现其思想已经偏离了人文哲学的范畴,更重于从道家理论学说,加上过多神仙方技,让本书在思想层次上大打折扣。但比之其他术数文献,其书还有不少可取之处。现摘取部分章节,供有兴趣的读者揣摩,辨别其是真是伪。

符者,精神魂魄也。

曰: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灭之,其来无首,其往无尾,则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欻无起灭尔,惟无我无人,无首无尾,所以与天地冥。

曰: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行回环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万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则变物为我,无物非我,所谓五行者,孰能变之?

曰: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于文则然。鬼者,人死所变。

药者,杂治也。

曰: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极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曰:天地万物,无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非我,我不得不养。虽应物,未尝有物;虽养我,未尝有我。勿曰外物,然后外我,勿曰外形,然后外心。道一而已,不可序进。

曰: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能无不闻。

曰:古今之俗不同,东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岂执一豫格后世哉。惟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欲,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曰:圣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卫。用之当,桔梗芣卫生之,不当,金玉毙之。

曰: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奇书(第一个读道德经的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