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网络时代,人要分群,移步到微信,拉一个群就可以了。

可以面对面建群;也可以由一个人发起,拉着大家一起群聊;还可以让群里的某个人,拉一批人参与进来。

刚开始,遇到了群,就像找到了组织和归宿一样开心,总得感慨一番才行。时隔多年,忽然发现,微信群不少,但是还有人发声的群不多。

有的群,每天都有动态,但是里面都是转发的链接,几乎没有人说话。

认真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以下几种群,沉默的时间,越来越长。

(有一些微信群曾经非常热闹)(1)

02

同学群:走出校门多年,人的层次不一样了。

说起同学,谁都不陌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成年人的培训班,都会遇到同学。

算起来,总有上百个同学吧。

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们留言:“老同学,勿忘我。”

忽然想起来,老同学都混得怎样呢?是不是要庆祝我们毕业十周年呢?有同学开始组织聚会,然后让大家在一个群里聊天,说一说聚会的安排。

聚会完了,每个人都在群里晒照片。也有人晒出了一批老照片。回忆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记忆,一下子就进入了青春年华。

看啊,某同学,当初那么腼腆;某同学居然读书那么厉害。一些往事,被一次次挖掘之后,忽然发现,不知道再说什么事情了。

有人开始吹嘘自己的事业,有人炫耀自己的金钱。同学情被染上了社会陋习;人的层次也改变了不少,因此底层的人不说话,高层的人很无趣,也懒得说了。

聚会是那样的令人激动,是那样的期待,散会是那样的现实,那么自然。

03

亲戚群:习惯了四海为家,酒逢亲戚无话说。

古人说:“亲戚盼着亲戚富,邻居盼着邻居穷。”

古人又说:“平淡无奇兄弟哥,一人发财成路人。”

关于亲戚的关系,三五句话说不清楚。毕竟,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关系,就算你掐断了,仍旧客观存在。

多数的亲戚,希望你变得富有。看到你外出,还会借路费给你。

带着一种感激之情,很多亲戚凑在一起,期待频繁互动交流。

比方说,某个亲戚去了大城市工作,门路很宽。要是你也想去大城市,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并且联系他。

当你真正和亲戚见面了,才发现,多年不在一起,都变化不小,关系也疏远了。聊天的时候,只能说小时候的事情,其他的信息,一说起来就会尴尬。毕竟,大家所处的地方不同,信息不对称。

亲戚之中,也有一些势利眼,一开口就是吹捧有钱有势的人,令人难受。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亲戚都不在家乡了,变成了“漂泊一生的人”。亲戚在做什么,家庭如何,你一概不知。

不管时间如何推移,不管距离多远,血脉不断,这只是一种期望。现实却告诉我们,不生活在一片海里的鱼,是只能各自安好。

(有一些微信群曾经非常热闹)(2)

04

朋友群:结交了新朋友,忘记了老朋友。

朋友聚集在一个群里,应该很热闹吧。我们常常这样想。毕竟,朋友互帮互助,携手同行,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歌手毛阿敏唱道:“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

原来,我们以为,朋友越多越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就算是去了新的城市,也会常常联系老朋友。也许自己还能回到曾经待过的城市呢。

“邓巴数字”告诉我们,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人,大概是150个左右,如果继续增加,就无法坚持联系了。

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加,你不得不把一部分老朋友,从身边挤出去。虽然你没有明说,但是朋友会感触到。

人,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迷在过去。因此,喜新厌旧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你有好几个朋友群,只是在最近的朋友群里,聊一聊事业和人生,过去的群,已经被屏蔽了。

当一个群被多数人屏蔽之后,就可有可无了。只是念及旧情,还没有解散而已。

05

临时群:凑在一起,本是乌合之众。

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个同事,带着银行工作的同学小赵,到单位来推销贷款业务。

小赵拉着大家,进了一个贷款群。每天在群里宣传相关的流程和政策。想要贷款的人,也纷纷发言,咨询情况。

时隔两年,小赵离开了原来的银行,我和同事也去了不同的单位。这个群还在,但是已经废了。

如果你没有养成及时清理的习惯,就会发现,很多群已经名存实亡了。

比方说,临时性的工作安排,几个人凑在一起;为了买某件东西,你和几个熟人拉了群;几个人为了喝一杯酒,也有群。

《乌合之众》里写道:“让观念在群众的头脑扎根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根除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短不了多少。”

虽然是临时性的群,但是我们在其中投入了一定的情感,因此难以彻底根除,甚至会以为,这个群,以后还用得着。

(有一些微信群曾经非常热闹)(3)

06

有句话说得好:“群里的热闹,不如一个人的悲欢。”

也许你和我一样,拿起手机,看到很多群,但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想了想,还是什么都别说。

也有一些群,本想退出去,但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就保留下来了,不过已经屏蔽了,所有的信息,都不会去看。

说实话,管好自己就够累了,还管什么群?

不必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用的社交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