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报道颇有趣意,有一位作者在文章中开玩笑写道,是不是天底下人人对于“读书人”这一群体都会抱有一种莫名的偏见。

为何一聊到读书人的时候,人们的评价永远都是什么 “百无一用是书生”,“负心多为读书人”等等,好像只要身为读书人,就理应要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一样,给人一点好感都没有。

诚然,这种言论只是一个打趣的说法,不能以偏概全,毕竟“读书人”普遍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受人敬重的。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1)

但说到这里,不禁就有一个问题,那么既然读书人在现实世界里的地位举足轻重,可古语中为何会存在“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种对读书人饱含恶意的措辞呢?

这句话到底是恶意中伤,还是真有道理可讲呢?

怀揣着对问题的探讨精神,我在翻阅一系列篇幅文章后,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原来这句话根本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事例作证的,其中饱含了不为人知的禅机,给人感触颇深。

不信?那么接下来我便为大家好好剖析一下这句话,看完以下内容后,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就会有一个崭新的了解了。

01从当时历史背景来看,虽有点偏激,却是现实反映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2)

首先我们从这句古话的出处说起。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其实是有来历可循的。

它出自于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名叫曹学佺的官员所写的一副对联。整个对联的创作背景,大抵是说曹学佺为官期间受理了一个案件:

某个大户人家的狗咬了一个秀才,在事发过程中一个屠夫见义勇为把大户人家的狗给杀了。本以为案件可以轻易解决,但大户人家却不怀好意,非要让屠夫付出代价。

后来这个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连当今皇上都知晓了此案,迫于压力下,大户人家用钱收买秀才,诱使秀才颠倒黑白,捏造真相,让屠夫给狗偿命。

最后,好在曹学佺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当众说破两人的勾当,公平处置了此案,在结案时写下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以表达自己对秀才的忘恩负义之举的愤慨,这便是这副对联的出处来历。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3)

光从故事角度来讲,曹学佺作这副对联的用意,无非就是为了批判秀才所作所为的不仁义,至于为何日后这副对联会上升为世人对读书人的偏见,思来道去,其原因终究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环境背景不无关系。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知,故事中的秀才和屠狗辈,不仅仅只是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两个全然不同的阶级。

屠狗辈泛指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因为自南宋后期以来,百姓由科举而入仕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况且民间推崇小农经济,所以说在当时,一个人的出身好坏就已经决定了其命运,既然是平民百姓出身,那么日后就很难有踏入官途的机会了。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4)

反观秀才,则普遍指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机会、有能力触及官场之人。这一类人同样受当时官阶制度的毒害。

因为明朝年间,官宦贿赂腐败的现象极其严重,常人想要平步青云,在官途上不断爬升,若没有一些后台权贵相助,那注定就是痴人说梦。

故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读书人”很容易受形势所逼,剑走偏锋,变得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为什么故事的最后,秀才会被大户人家收拢的最主要的缘故。

故此,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曹学佺所言虽有偏激之处,却又是现实的真实反映,由于当时读书人受社会现实影响,而不得不成为外人眼中的“负心薄性”之人,因此才会引来百姓的同仇敌忾,对读书之人有如此不耻的看法见地了,这一点需要弄清楚。

02从两者心理性格角度来看,大抵如此,但无绝对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5)

那么在古人眼里,读书人多为“薄情寡义”之人,可为何到了如今这个时代,读书人又成了受人景仰的文人雅士了呢?是不是读书人从此以后就不会再背负“负心”的骂名了呢?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从“屠狗辈”和“读书人”的心里性格角度来分析,“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哪怕放至今日,也依旧适用于二者,但只是从其根本含义上讲,却又和古人所言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

之于当代而言,所谓“屠狗辈”并不像古时候一般,单指社会地位卑微的底层人民。

如今我们口中所说的“屠狗辈”,通常都是指一些想法简单,意气用事之人,他们为人处事不假思索,经常任由自己的脾气性情为是,事前不考虑后果,一意孤行。

这类人事后往往容易被人冠以“仗义”的美誉,而这种“仗义”的背后,更多是一种贬义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人有勇无谋,才疏学浅。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6)

再说“读书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古时候的官僚制度早已被荒废,人们对于学术上的造诣也变得更加有追求。

当一个人的“德智体”朝着正确轨迹全面发展,被灌输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时,也就鲜有“负心”的举措出现。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如今的读书人越来越明事理,行事越发小心谨慎,所以接人待物上,往往理性大于感性。

因为深明大义,秉承着“法大于情”的原则,所以不管自己处理事情时,做得再好、再符合情理,也免不了背负“负心”骂名。

总的来讲,“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虽然有一定道理可循,但事无绝对,它并非是对所有“读书人”的批判,更多时候,其实是在讽刺那些即便满腹经纶却依旧劣性难改、不晓事例的“伪读书人”。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7)

因而,我们在看待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多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凡事不要以偏概全,不要一叶障目,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看透事情的真相,理会其中的禅机寓意。

有道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今时代,伴随着文化的普及,读书人的身份不是一个人可耻的标签,而是人们最应该引以为荣的存在,唯有花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自身素养才能得以充实,才能拥有更加高深的成就。

同样,如今也是一个法治社会,“仗义每多屠狗辈”,大都是一些年少轻狂,冲动下罔顾法治社会规则的狂妄之徒。

因此,做人要清醒理智一点,不要犯下激情的错误,倘若因为一时冲动和自以为是的仗义,弄得自己满身狼藉,相较于前者,那才是最引人耻笑诟病的人生污点。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