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质的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某一系原始或幼稚细胞的过度增生,并释放至外周血中,骨髓中其他血细胞生成受抑,白血病细胞浸润各器官。贫血、继发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浸润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传统文献中无“白血病”之名的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认为属于“热劳”、“急劳”、“虚劳”、“癥积”、“血证”、“温病”的范畴,是以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主症命名的,并非白血病的全程全貌。先天禀赋不足, 邪毒伏髓入血, 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耗伤为其主要病理。中医治疗白血病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治本与治标方面都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症状、诱导凋亡、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尤其对不能耐受化疗的老年白血病患者, 优势更明显。

针对白血病初起,表现为持续发热,倦怠乏力,采用滋髓清髓法,经验方清髓解毒丹由青黛、牛黄、蚤休、雄黄、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可选择性应用青黄散、牛黄解毒片、六神丸、三黄片等。常用药物:雄黄、青黛、大青叶、板蓝根、牛黄、葛根、土元、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元参、土茯苓、水牛角等。

对于持续发热、发斑伴有咽痛、口疮以及各种感染者采用荡邪清热法,除清髓解毒丹以外可选用清瘟败毒饮、清开灵、六神丸、麻杏石甘汤等。适应证候:热毒之邪深伏骨髓,燔灼营血, 导致广泛出血,发热,舌绛, 脉数时,可选用凉血化斑法,经验方(栀子、连翘、三七参、仙鹤草、阿胶等组成)、化斑汤、犀角地黄汤、茜根散、当归六黄汤等。常用药物:栀子炭、地榆炭、蒲黄炭、荆芥炭、连翘、丹皮、黄芩、羊蹄根、大小蓟、阿胶、紫草、大黄等。

对于颜面黯红、口唇紫黯或伴有癥瘕瘰疬、腹部胀满者,采用破血行瘀法和软坚散结法,可选桃红四物汤、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物: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当归、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元、香附、血竭等。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全血细胞减少,倦怠无力,汗出气短,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缓或沉细无力选用滋髓生血法、益气养阴法、益气摄血法、扶正固本法等,另可酌情选用人参养荣汤、参芪四物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

而在化疗期间,多出现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腹部胀满、肢体酸软等情况者采用化湿除满法可根据舌脉等情况区分湿热阻滞抑或脾肾阳虚,分别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香砂六君子汤或健脾丸等。

急性白血病化疗缓解期(急性白血病的分期治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