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不居中,苏中位于江苏南部在面积排名全国倒数的江苏省,苏北占据了半壁江山,苏南取得了南部的一大半,剩下的则为苏中它的面积、省辖市数量、GDP总值都是全省最少,正如苏中的名气一样相对苏南和苏北,苏中的知名度很低,单列的情况也比较少,时而和苏北结合在一起被称为“苏中苏北”或“江北”,时而又与苏南相伴成“沿江八市”“沿江和苏南地区”人们对“苏中”概念比较淡薄,甚至认为“苏中”的命名是21世纪初才产生的其实“苏中”概念不但不晚于苏南与苏北,而且曾经涉及的地理范围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江苏就存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其大致区域为长江以北,斗龙港以南,大运河以东,今天的南通、泰州、扬州东部、盐城南部即为当时的“苏中”1941年10月,江南京沪铁路以北的东路特委及所属西路工委划属中共苏中区委领导,从此苏州、无锡、常州多地也成了“苏中”当时的“苏中”包括了今天苏南、苏中、苏北的很多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只设置了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苏中”概念消失南通、扬州、泰州等地长时间成为“苏北”1997年,《江苏统计年鉴》首次在经济统计上把全省划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苏中为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五市至2001年,南京、镇江从苏中板块调整为苏南板块,从此“苏中”专指扬泰通,至今只有20年历史虽然扬泰通与“苏中”画等号的历史很短,但三地在历史上堪称同根同源,南通、泰州都曾是扬州府的一部分南通于清初脱离扬州,泰州更是晚至1996年才独立设置省辖市今天,在扬州古城区东部,代表三座城市的广陵路、南通路、泰州路三条干道交会于古运河畔在泰州城北,海陵路、扬州路、南通路同样会合于一处三地“大一统”的美好格局在路名中得到憧憬然而事与愿违,“三分天下”的苏中内部协作其实并不强既不像苏南拥有一体化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不似苏北五市之间在2019年就实现了城镇户口通迁就城市圈而言,苏南内部有着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北有徐州都市圈,但唯独苏中没有独立都市圈甚至,三城也没有共同加入别的都市圈南通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一部分,扬州化身南京都市圈的一员,泰州没有加入任何都市圈苏中地区包括盐城也曾欲组建城市圈,但最终不了了之相比之下,苏中三市之间更符合“散装江苏”的特征在新一期的规划中,“苏中”的身份也十分尴尬在2020年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中,苏南与苏北作为整体多次被提及,而“苏中”字样无影无踪在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苏中”板块被彻底打乱,取而代之的是“沪苏通”“锡常泰”“宁镇扬”被重点强化不仅外部对“苏中”概念十分模糊,连苏中三市对“苏中”的身份也渐趋不认同南通曾经的目标定位是“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但现在我们发现“崛起苏中”已不再提及,“融入苏南,接轨上海”成为苏中三市的统一目标“苏中”概念尚未成名就已开始弱化当然,“苏中”概念的弱化,并不意味着苏中三市实力的示弱仅就GDP而言,面积相对狭小的苏中三市远超贵州、山西等省份近年来,苏中各市的城市新板块得以不断拓展南通的中央创新区、通州湾,扬州的生态科技新城、广陵新城,泰州的医药高新区,都成为城市新的发力点长三角地区新规划为“向南看”的苏中打开了新格局苏中高质量发展正当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南通和苏南的差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通和苏南的差距(只知道苏北苏南)

南通和苏南的差距

苏中不居中,苏中位于江苏南部。在面积排名全国倒数的江苏省,苏北占据了半壁江山,苏南取得了南部的一大半,剩下的则为苏中。它的面积、省辖市数量、GDP总值都是全省最少,正如苏中的名气一样。相对苏南和苏北,苏中的知名度很低,单列的情况也比较少,时而和苏北结合在一起被称为“苏中苏北”或“江北”,时而又与苏南相伴成“沿江八市”“沿江和苏南地区”。人们对“苏中”概念比较淡薄,甚至认为“苏中”的命名是21世纪初才产生的。其实“苏中”概念不但不晚于苏南与苏北,而且曾经涉及的地理范围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江苏就存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其大致区域为长江以北,斗龙港以南,大运河以东,今天的南通、泰州、扬州东部、盐城南部即为当时的“苏中”。1941年10月,江南京沪铁路以北的东路特委及所属西路工委划属中共苏中区委领导,从此苏州、无锡、常州多地也成了“苏中”。当时的“苏中”包括了今天苏南、苏中、苏北的很多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只设置了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苏中”概念消失。南通、扬州、泰州等地长时间成为“苏北”。1997年,《江苏统计年鉴》首次在经济统计上把全省划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苏中为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五市。至2001年,南京、镇江从苏中板块调整为苏南板块,从此“苏中”专指扬泰通,至今只有20年历史。虽然扬泰通与“苏中”画等号的历史很短,但三地在历史上堪称同根同源,南通、泰州都曾是扬州府的一部分。南通于清初脱离扬州,泰州更是晚至1996年才独立设置省辖市。今天,在扬州古城区东部,代表三座城市的广陵路、南通路、泰州路三条干道交会于古运河畔。在泰州城北,海陵路、扬州路、南通路同样会合于一处。三地“大一统”的美好格局在路名中得到憧憬。然而事与愿违,“三分天下”的苏中内部协作其实并不强。既不像苏南拥有一体化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不似苏北五市之间在2019年就实现了城镇户口通迁。就城市圈而言,苏南内部有着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北有徐州都市圈,但唯独苏中没有独立都市圈。甚至,三城也没有共同加入别的都市圈。南通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一部分,扬州化身南京都市圈的一员,泰州没有加入任何都市圈。苏中地区包括盐城也曾欲组建城市圈,但最终不了了之。相比之下,苏中三市之间更符合“散装江苏”的特征。在新一期的规划中,“苏中”的身份也十分尴尬。在2020年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中,苏南与苏北作为整体多次被提及,而“苏中”字样无影无踪。在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苏中”板块被彻底打乱,取而代之的是“沪苏通”“锡常泰”“宁镇扬”被重点强化。不仅外部对“苏中”概念十分模糊,连苏中三市对“苏中”的身份也渐趋不认同。南通曾经的目标定位是“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但现在我们发现“崛起苏中”已不再提及,“融入苏南,接轨上海”成为苏中三市的统一目标。“苏中”概念尚未成名就已开始弱化。当然,“苏中”概念的弱化,并不意味着苏中三市实力的示弱。仅就GDP而言,面积相对狭小的苏中三市远超贵州、山西等省份。近年来,苏中各市的城市新板块得以不断拓展。南通的中央创新区、通州湾,扬州的生态科技新城、广陵新城,泰州的医药高新区,都成为城市新的发力点。长三角地区新规划为“向南看”的苏中打开了新格局。苏中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黄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