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九部》(99)

人间差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什么是差异,就是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不是物种类别的不同,不是生理结构的不同,不是感知方式的不同,不是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不同……人之间的不同,是生命所属不同,是利益归属不同,是精神内容不同,是生活内容不同,是行为目的不同,是思想观念、心理情感、性情性格……等等诸多的不同。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是怎么造成的?是同种个体之间的自然规律吗?其他生物物种个体间是否也是这样的规律?同种个体间的这种差异是有利于物种的存在还是不利于物种的存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是指异种之间还是同种之间?同种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目的是什么?

百年未有之变局哪里变了(造就天下不同还是天下大同)(1)

这是一个被我们长期忽略的问题,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是在消除人之间的差异还是在加大人之间的差异?我们从根本上需要这种差异还是不需要这种差异?人类文明以降,数千年以来,这种差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首先是人的生物性意义被改变为社会性定义,人与人之间划定的生命界限决定了差异的存在,并使这种差异具有合理的伦理意义。这之后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体制都是差异化的结果,人们的生活全部建立在差异化之上,差异化实际上就是人生命运的前提。人类是所有生物种类中唯一一个实行同种个体差异化生存的物种,这本身就是对物种类型的重大逆反。之所以生物存在以物种方式而不是以个体方式,是因为同物种群体共存才符合存在的伦理法则及其逻辑运行规律,如果每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物种,生物根本就无法存在。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问题,同种个体数量越多联系越紧密,也就是共同性越强,就越利于存在,其该物种存在度就越高。反之,同种个体数量越少联系越疏松,也就是共同性越低,就越不利于存在,其该物种存在度就越低,就将很快走向灭绝。这是物种存在的刚性法则。然而,我们人类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但将自身的生物式共同性肆意分解,还刻意制造个体间的差异,并依赖这种差异来建立生活秩序,用这种差异来作为人间世界的主要伦理,用这种差异来制造一切矛盾,并乐于在矛盾中生活。

不夸张地说,差异成了人类存在的独有性特征,差异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差异成了人类世界及人类社会建立的理由,差异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差异成了人们思想及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起点与终点。人与人的差异形成了极其怪异的逻辑关系,我们因需要共同而又以差异性生活在一起,我们竭力求得共同却又竭力寻求差异。我们用差异的过程求得共同,却又不遗余力地将共同分解成各种差异。我们社会生活的目的是求得共同,求得共同的目的却又是为了分解出差异。这看起来像一场荒诞不经的游戏,我们不知道是因为需要共同而聚集在一起生活,还是为了区分出差异而聚集在一起生活?我们不知道生活的本质是共同的还是应该是差异的?我们已经不知道是共同好还是差异好?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人类在高度的共同性下该怎么生活?共同生活已经不可想象。

百年未有之变局哪里变了(造就天下不同还是天下大同)(2)

差异性造就的生活形态和伦理理念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情和人性,以至于我们已经不可能想象没有苦难的生活,不可能想象没有因差异性而矛盾重重的世界,不可能想象重新生活在共同性中的人类,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差异性的文明社会,不可能想象不在差异性中存在的自己。显然,差异性带给我们的是其他生物绝对没有的痛苦,差异性带给我们的是其他生物绝对不会遭遇到的困境,差异性带给我们的是存在数亿年也不曾有过的矛盾与冲突……我们找了几千年的人类的苦难之根,万万没想到就是因为差异性所致。我们引以为荣的有别于兽性的人性,原来就是差异性的产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精神智慧,原来就是为对付差异性而生;我们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差异性产生动力驱动的结果。

差异性给我们造成的最大的困扰是,让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差异性。我们认为差异是正常的生物共性,我们甚至认为,我们已有的一切差异现象适用于普遍的生物学解释,我们人与人的竞争关系适用于解释其他物种,我们人类制造的差异性矛盾在其他物种内部也普遍存在。我们不认为差异性有什么不好,我们已经习惯受虐于差异性的存在。一旦让人类进入大同世界,我们不知道同的是什么?共同的含义已经被差异性分解得一干二净,当我们带着人间现有的差别进入到大同社会,那种极度分裂的场景让人怎么想象?

百年未有之变局哪里变了(造就天下不同还是天下大同)(3)

差异性已经将人极度异化,我们怎么才能重新回归于自身的生物本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到什么是人的差异性存在?让人从这种差异中脱身,这才是人类之大幸。(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