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杜牧的千古名句,让清明节更显诗意。

草长莺飞,春燕归来;树木萌发,新蕾绽放。清明节,是万物生发的时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那么清明节前后,古人都是如何踏青的呢?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1)

五代赵喦《八达春游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何谓清明?

众所周知,清明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和春分、谷雨、立夏这些节气并没有什么不同。清明节之所以能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意义,这就要说到其中的寒食节了。

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在这一天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以寄托哀思,故名“寒食节”。由于寒食节刚好在清明这个节气的前一两天,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节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祭祀扫墓、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都在清明时举行,而寒食节则逐步淡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2)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时踏青?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到唐代更为盛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的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

不过,古代踏青日期南北不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月令广义》说蜀地正月初三踏青,闽粤在二月初二日,北方则到三月或四五月方可见青。宋代之后,则以清明节出游踏青居多。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汴京百姓踏青郊游,市集热闹空前情景。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3)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处踏青?

唐代诗人李中在《客中寒食》记载:“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宋代杨徽之在《寒食寄郑起侍郎》中也提到:“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古人踏青,一般选择荒原郊外,登山临水之所。风和日丽处,山水怡然间,尤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魏晋南北朝的阮籍更有“登临山水,经日忘归”的依依惜别之情。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4)

明代 唐寅《春游文几山》

如何前往?

马车、牛车、驴车是古代文人骚客和达官贵族的主流交通工具,即安全舒适,又节能环保、更彰显身份。“绮场纷纷十里赊,望中烟景半春华。人游实历青丝骑,路隘土桥金犊车。”梅挚的《踏青》则生动地记录了在宋代时,人们乘车踏青的动人场景。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虽然未见游春者的欢乐与喜悦,但却再现了唐代妇女骑马游春的盛景。时至今日,马车牛车虽然早已经被汽车、高铁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替代,但人们游园踏青、寄情山水的自然之情,从未改变。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5)

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原作遗失,现存宋代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如何踏青?

一、冷餐相聚

由于受到寒食节习俗的影响,清明节踏青时也以冷食为主。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唐代张籍在《寒食内宴》中的记载,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殿内贵人冷餐相聚,殿外少年骑马击球的热闹场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6)

宋佚名《春游晚归图》

二、曲水流觞

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论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祛病之俗。

到了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依“曲水流觞”习俗,在潺潺清流里放置酒杯,名士们随时可取而饮之。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于上巳节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7)

明代文徵明《兰亭修褉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古人相信,秋千荡得越高,未来运气越好,所以清明节也称“秋千节”。

古时候,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才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杜甫有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亦有:“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荡秋千习俗在唐代流传之广。随着时间的发展,到宋明直至清朝时,清明节荡秋千已十分盛行。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8)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杨柳荡千》,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斗百草

斗草,也叫斗百草,是古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的活动,属于端午民俗,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过到了宋代,除了端午节,在春社及清明节也有斗草活动。

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明女子斗草的美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也生动地描述儿童斗草的情形:“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9)

清代金廷标《群婴斗草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户外运动

清明节不仅有祭拜祖先的伤感,更有户外游玩的笑声,节日气氛浓郁。马球、射箭、蹴鞠等这些都是古代流行的清明节体育项目。

马球运动在唐代颇为盛行,根据敦煌文献《杖前飞·马球》载:“时仲春,草木新,口初雨后路无尘,林间往往临花马,楼上时时见美人。相唤同情共言语,闲闷结伴游球场,传中手执白玉鞭,都史乘骑紫骆马。”“时仲春”点明古代敦煌举办马球比赛的时间点是寒食、清明前后。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马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就连阁楼上的美人都被少年郎吸引,结伴去球场打马球。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10)

明代佚名《马球图》,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

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记载:“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描写了唐代青少年男女游春的习俗盛况。南宋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事》中也提到:“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时蹴鞠达到顶峰,直至清朝销声匿迹,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体育运动。

为什么过清明节要踏青(一起围观古人清明节是如何踏青的)(11)

宋末元初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 (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代人的踏青

漫漫千年时光过去,清明踏青的习俗依然流传至今。寻三五好友,备食物酒水,踏绿水青山,录美好时刻。

清风拂过,怡然心间,尽管岁月变迁,但是人们心向自由,拥抱自然的心境从未改变。

春光正好,莫等闲。今年清明节,你准备去哪里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