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公元1427年---1464年),宣宗朱瞻基长子。据说为宫女所生,被宣宗立为皇太子。宣宗于公元1435年正月病死,他于同月王午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正统"。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1)

英宗即位时,年仅9岁,由三杨及张辅、胡濙等辅政,国家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他年幼贪玩,宠信侍读太监王振。皇太后去世和三杨相继去位后,王振就开始擅权跋扈,大臣下狱者不绝,政治开始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激起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公元1449年,北元瓦刺也先南下骚扰边境,王振就怂恿朱祁镇亲征。王振并不懂军事,统帅着50万大军,指挥十分混乱,使明军疲于奔命。7月,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20里处)大败,朱祁镇被围,将士经力战而无法让他突围。护卫将军樊忠愤怒地斥责王振说:"皇上遭此危难,将士伤亡。生灵涂炭,都是王振一人所致,我今天为天下杀了此贼!"说完,他一锤将王振砸死。然后请朱祁镇上马,由他率领着骑民冒死开路。但瓦刺兵层层叠叠,无法冲破,樊忠阵亡,朱祁镇被生俘而去。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2)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3)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是为代宗。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4)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5)

朱祁镇于公元1450年被瓦刺释放回京,朱祁钰尊他为太上皇,闲居于南宫。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公元1457年正月,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乘机发动政变,在一天深夜带着党徒攻入南宫,拥朱祁镇直入奉天殿,命鸣钟擂鼓,召见百官,宣布复位,改年号为"天顺"。这在历史上称为"夺门之变",也称"南宫之变"。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6)

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为王振立"旌忠祠",赐祭祀,又重用石亨、曹吉致使石亨跋扈,曹吉祥谋反,造成內乱。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7)

仓促之间,皇帝来不及罢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起将景泰帝废为郕王。因此,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说是奇事一桩。二月乙未,皇帝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郕王去世,享年三十。皇帝似乎还不解气,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8)

电视剧《女医明妃》中朱祁镇形象

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

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得病,至庚午日朱祁镇病危。他立下遗诏命太子继位,禁止嫔妃殉葬。明朝帝王以活人殉葬的残酷习俗至此结束。同日,朱祁镇病死于北京的文华殿。

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明朝第六八位皇帝)(9)

朱祁镇死后的庙号为英宗。

英宗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