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

在古代,尽管读书人都会用毛笔写字,但若想成为一名书法家会有多难?

除了需要日更不辍地练习,更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甚至需要出身世家望族。

譬如“书圣”王羲之的伯父就是东晋王朝的建国元勋,号称与开国皇帝司马睿“共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则出身于书香越十代的家族,远祖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官至丞相...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2)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当然,闻名至今的大书法家也并非人人如此,他们也有的只因被嫌字丑,于是潜心临池,终成大器。

所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每位书家的字各有千秋,每位书家的人生也是千姿百态。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3)

名门望族中佼佼者

王羲之的书法名作不仅是历代名家争相临摹的范本,更是历代帝王以及达官显贵争相收藏的珍品。

他出身于当时最为显赫的簪缨名门琅邪王氏,伯父王导是东晋王朝的建国元勋,官至丞相。

《中国书法之美·行书》中说:西晋末年,北方大乱,永嘉元年(307),羲之同伯父王导、王敦与琅邪王司马睿南渡建邺(今江苏南京)。渡江是晋室中兴的关键之举,此策正是羲之父亲王旷首倡。王导十年后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前期,王导在朝中任丞相,王敦掌重兵,王氏近属居内外之任,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此后数百年,琅邪王氏家族“冠冕不替”。

此时,他的家族势力达到顶峰,而他的书法也伴随着家族荣耀从小学习。他的启蒙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又分别师从张芝、钟繇学习书法,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在他50多岁时,因厌烦官场争斗,称病辞官,并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入仕。随后闲居会稽郡南境的剡县,修植桑果,巡视田里,教养子孙。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4)

王羲之《十七帖》

与王羲之一样出身于贵族的书法家还有黄庭坚。

黄庭坚同样出身于诗书世家,书香越十代,在被誉为“双井十龙之一”的祖父黄湜影响下,自小就喜欢书法,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5)

黄庭坚《诸上座贴》

还有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系宋太祖之子赵德芳十世孙,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封荣禄大夫。卒后被追封魏国公。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6)

赵孟頫《小楷书洛神赋册》(局部)

这几位是典型的不但出身好、事业好,还将个人的书法事业推向了引领后世翰墨水准巅峰的名家。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7)

被嫌字丑的书法家

当然,也有无心插柳而成名的大书法家,例如董其昌和文徴明。

年少的董其昌参加松江会考,松江知府批卷时将本来排列第一的董其昌移至第二,原因是嫌其书法太差。而得到第一名的是董其昌的堂侄董源正。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董其昌,从此他开始发奋临池,先是模仿颜平原的《多宝塔》,后又模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等。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中说,如此三年,其已“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

他的仕途仕途之路并不是很顺遂,所以在正业之余,把精力投入对书画的临习与研究。五代董源、宋代米芾、元代黄公望都是他的临摹对象,如此者数年。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8)

董其昌《试笔贴》局部

与董其昌经历大致相同的,还有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的文徴明。

文徴明出身官宦世家,十九岁时参加岁试,虽文章出众,但宗师批其字不佳而置于三等,最终竟未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这件事对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文徵明刺激极大,甚至认为是奇耻大辱,于是发愤精研书法,刻意临池,坚持每天临学智永《真草千字文》数通。

此后,文征明二十岁跟随沈周学画,廿二岁从李应祯学书,廿六岁从吴宽学文。而此三人,书法均很出众。文徵明在大师级别的师辈们耳濡目染下,特别是在李应祯的指点下,由宋元上溯晋唐,书艺大进,声名日隆,最终成为继元代赵孟頫以后又一位兼擅诸体的一代大书家。

文徴明一生偏好《赤壁赋》,想必也是与苏轼一生的经历、心境极为相似,进退之心息息相通,每每在临摹其字贴中或可神交这位未曾谋面的知音吧。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9)

文徴明《赤壁赋》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0)

字因人传的书法名家

历史上,大多书法家都是人因字闻名,但也有少数人却是字因人闻名,诸如陆机。

陆机是典型的“字因人传”的代表。他并非书家,却是因为个人魅力和文学素养使其字备受追捧。

陆机家族世为江东大族,陆氏三国时代成为吴郡著姓。陆机祖父陆逊有济世之才,为吴帝孙权的股肱之士,绥靖北境,镇守西土,官至丞相。陆机年方十几,“领父兵为牙门将”。那时可称得上是位高权重。晋武帝灭吴国后,陆机退居故里,勤读十年。之后本可安然度日,但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以为自己可以如父祖一样建功立业于乱世,不曾想最终成为上层贵族争夺权力的殉葬品。陆机是文学天才,文笔华美,辞藻宏丽。梁朝萧统选编的《文选》是我国最早一部文学总集,所选陆机诗文的数量远多于其他作者,居全书之冠。也正因这种文学名望,陆机的草书尺牍《平复帖》才殊为珍贵。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1)

陆机《平复帖》局部

在《中国书法之美·草书》一书中写道,《平复帖》之价值,亦如启功先生所说:“在今日统观所有西晋以上的墨迹,其中确知出于名家之手的,也只有这九行。若以今存古代名家法书论,这帖还是年代最早的一件,以今存西晋名家法书论,这帖又是最真实可靠的一件。”(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由此而言,《平复帖》弥足珍贵,故有“天下第一法帖”之称。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2)

睡觉都在练字的书法家

除以上三种情况外,当然也有完全靠苦练成才的,比如钟繇。

魏晋时期,字体发展迅速,书法大家辈出,其中一人,傲然挺立,独树一帜,北宋朝廷编写的《宣和书谱》将其称为“正书之祖”。

这个人就是钟繇。

据说钟繇苦练书法三十年,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所以说,他的书法造诣多半是苦练的结果。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3)

钟繇《荐季直表》

《中国书法之美·楷书》书中说,钟繇代表作《荐季直表》成就了中国楷书的基本法度,后来的八法笔画,在此俱已出现,基本完成了隶、楷嬗递这一书法史上的大变革。

另外,无法至法,点画随心所欲出人意料,用笔正侧兼取神出鬼没,极变化之能事等也始自钟繇,从此汉字书写开始向着实用兼艺术的方向演变发展。

钟繇的《荐季直表》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更是字体由隶到楷转变的代表作。

可见,即便有名师指导,即便有名帖临习,但终归还是需要自己长期不断的深度勤奋,这些名家名贴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值得流传千年的文化,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正如元代郝静在《论书法》中说:书法是心法。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4)

同样的经典

不一样的人生

一直以来,很多书法鉴赏书多以鉴赏书法本身为主,却缺少了一个重要维度,即从人的角度。

为何王羲之的书法体态丰盈,字势遒润,如自然天成?

为何在董其昌的作品里能看到许多名家影子?

为何颜真卿的碑帖饶有筋骨,亦有锋芒?

为何有些名家擅长几种书法,而有些名家只专注于一种?

这些无不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只有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你才能感受到其文其字中隐藏的精神。

这套由著名书法家唐翼明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之美》,是国内首套以传世碑帖名作入手,从鉴赏、点评角度写就的中国书法史大观,包括行书、隶书、楷书、草书、篆书5卷,每卷均挑选十余幅传世名作,按其出现的时代顺序次第展示,再由数位现代书法大家从技法、审美、精神,点画、形神、意韵等各方面一对一详解详述。每幅作品均有对这些神品作者的生平掌故、历史地位、性格气质的简介。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5)

书中不仅涉及书法赏析、书法史话,更涉及文学、历史、收藏、考古、金石、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适合每一个中国人就此进入一方独属自己的“中国式雅致生活”。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6)

除重量级组稿、编辑、撰写团队外,更有一项物超所值的特色,即全书所有传世墨宝图片皆来自日本二玄社。

二玄社是日本老牌的、专门出版书法类图书的出版社,其对中国珍稀古字画复制、还原、呈现的能力之精微,制作水平之高超,当今世界少有匹敌。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7)

尽管书中这些传世名作动辄拍卖过亿、价值连城,然而从欣赏、临摹、比对的角度看,二玄社的复制品效果早已胜过原作。著名书画家和鉴定家启功先生就曾说:"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后,原作多已损坏,至少色彩灰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彩。这些复制品却都恢复了原作最初的色泽,简直整旧如新。”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8)

樊登推荐《中国书法之美》

推荐阅读

古代称书法家为什么(为何古代书法家不是一般人)(19)

《中国书法之美》

唐翼明 主编 张天弓 副主编

高高国际 出品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

三千年中华书法史

颜柳王欧孤绝墨宝一套尽纳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