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王晨阳讲的《道德经》,今天呢,我们要讲揭开大吴德婧之谜道德经这部经典和易经。

楞严经算在一起,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奥、最难懂的三部经典。

可能听众朋友会想,那黄帝内经呢,黄帝内经啊。

解读的人也很多,但是呢,对黄帝内经的解读口径基本是统一的。

但是关于道德经、易经和佛家的楞严经。

这三部经典,自古以来在解读上都有很多的版本,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我们这档节目讲的道德经来说。

被称为是老子写的原版道德经的一共有41个版本。

这41个版本呢,我从12岁拜师开始学习道家,全都研读过。

那么自古以来,给这41个版本做注解著述的加在一起,不完全统计要有上千个版本的注解。

同时呢,道德经又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一部中国的经典。

也就是说啊,道德经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更是全人类,全世界的。

在这档节目当中,我要讲给听众朋友的不是普通版本的道德经,而是道家内部用来学习和修炼用的道德经。

这个版本的道德经呢,也是81章。

一共是5099个字。

从表面来看呀。

和其他的在新华书店看到的道德经啊,区别不大,但是真正在内涵的解读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版本的道德经呢,因为目前没有正式的出版过,所以听众朋友你要到新华书店或者去网上买,肯定是买不到的。

所以我暂时把这版道德经称为道加密版道德经。

关于道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恐怕就不用多说了,已经被确认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老子的真名啊,姓李,叫李耳,就是耳朵的耳,为什么叫李耳呢?

传说老子的耳朵很大,他的耳垂儿能够接触到肩膀,也就是所谓的大耳垂肩。

当然啦,是否真是如此夸张,我们没有办法证实。

但是历史的传说确实如此,正因为他耳朵特别大,所以。

他的母亲就给他起名叫李耳啦。

而且据传说,老子还是天下姓李的祖先。

据说呢,老子的母亲怀了老子以后,整整怀了81年没有分娩,当然啦,我想这是历史的传说,肯定不是事实。

怀孕81年以后,老子的母亲在一棵茂盛的李子树下掏左肋,把老子给生出来了,看来老子是剖腹产,但是呢,是抛左肋,不是抛小肚子。

据说老子一出生就是须发皆白,像一个老爷爷一样,所以后人才叫他老子。

又因为她出生在一棵李子树下,所以她的妈妈就指着李子树说,这个孩子就姓李了,可能听众朋友会想,那老子他爸爸是谁呢?

这个历史上没有记载过连传说呀,都没有。

可能在那个年代,也就是2000多年前到3000年前。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个时候啊,是母系氏族社会。

刚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这么一个期间。

因此呢,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些习惯还是被保留,这没有完全的变成富硒世俗社会的状态。

所以古人说,在远古时代叫做圣人,无常富,就是很多人的父亲都不明确,但是母亲呢,却很明确。

因为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导吗?

老子长大以后,就在当时的周朝。

做了住下使这个官,什么叫柱下史呢,听我讲过穿越史记音频课题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所谓柱下史啊。

就是负责记录皇帝的圣旨和皇帝的命令,然后把它整理成为文字,归档保存,同时呢,也负责整个国家图书馆的所有书籍文献的归档和保存。

就等于啊,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和国家档案馆的馆长。

同时呢,兼书记袁。

柱下史这个官啊,因为在上朝的时候,他需要站在一棵大柱子的下面,因此这个官儿的名字就叫柱下史了。

后来呢,也叫守藏史。

守就是守门员的守。

因为这个职位的便利,所以老子就有机会阅读了天下最宝贵的、最广泛的书籍和资料。

所以很快他的学识。

就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知识分子。

甚至呢,比孔子还要高出很多。

老子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宝贵的书籍。

同时,他还注意亲身的修炼。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半读书,一半实际修炼,也就是炼功。

这种学习的方法,开创者很可能就是老子。

那朋友会想,老子是怎么具体修炼的呢?

这个请你不要着急,我在讲道德经具体文字的时候,会讲老子讲的具体修炼方法,这也是我讲的密版道德经和其他人讲的道德经啊,一个明显的不同的地方。

其他人讲道德经呢,可能只讲道德经的文字含义和它蕴藏的哲学智慧、人生智慧,这些呢,我都会讲到,此外我还会教大家。

道家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实际修炼身心健康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是老子发明的,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继承而已。

就这样,老子一边做官,一边学习,一边亲身的修炼。

通过三者合一的同时的成长,到了晚年,老子终于。

有了巨大的收获。

老子的收获呀。

在很多领域,第一是学术上的,第二是石系修炼上的。

第三呢,是智慧上的。

老子的智慧呢,又分成了对宇宙,自然界理解的智慧,同时还有对人类社会的。

治国安邦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智慧。

她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取得了最高的成就。

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后来到了老子晚年的时候,究竟多大岁数呢?

如果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老子应当活了150岁到200岁之间。

这个时候的老子啊,就准备离开中原地带。

因为他是周朝的柱下史啊。

这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副部级的干部,那算是高干啦,所以他当然居住和工作在当时周朝的首都。

他现在要离开周朝的首都。

他要向西走,穿过函谷关,进入沙漠地带。

他最后的目的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在老子来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当时镇守函谷关的大将叫做尹喜。

因为他镇守函谷关,所以人们也叫它关尹喜,实际上他姓尹并不姓关。

他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孔子都曾经啊,向老子问礼,就是向老子学习,向老子请教。

可以说,老子是孔子的师傅之一。

于是尹喜就问老子说,老先生,您要去哪儿啊?

老子说,嗯,我要出函谷关。

去哪呢?

呵呵,我不告诉你。

老子确实没有告诉尹喜,因为历史上也没有写他去哪儿啊?

因细听,这可不成。

您有现在天子。

给您的圣旨吗?

让您出函谷关。

用今天的话说,你有护照吗?你要出国,你要没有possible。

海关是不能放你出国的。

老子说,我没有,我是自己想出去,溜达溜达允许听啊,抱歉,那不行,您走不了。

老子一听,那我怎么办呢?

我一定要走啊。

尹喜呢,就跟老子说您要走也行,我知道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是当今天下顶尖的智者和学者,没有人比您强,您把您的智慧啊,总结一下,写成一本书。

留给我,然后您呢,就可以走了。

也就是说呀,人可以走,但你的东西得留下。

你看。

有劫财的,有劫色的。

引起他好截肢是截智慧。

老子一想,好吧。

正好老子啊,也确实想在自己临走之前把自己毕生的智慧,留给天下人,于是就借这个机会,他就在函谷关暂时的住了下来。

住了多久呢?

历史上没有写他一边住在函谷关一边把自己毕生的。

学术智慧、思想研究的成果,高度的整合与提炼。

写成了一部旷世的奇作。

这本书当时叫做老子。

这也就是后来的道德经啊,写完以后尹喜看了这部书啊,哎呀,大惊失色。

尹喜发现。

这部书是一部奇书啊,一定能够。

流芳万古能够对。

全天下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起到特别深远的影响。

允许也被打动了。

他就跟老子说。

您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拜您为师吧,这官啊,我也不当了,我也升不上去了。

我跟您一起出函谷关,您去哪儿我去哪儿。

于是,师徒两个人一起出了函谷关,尹喜呢,辞职不干了。

一起进入了沙漠地带。

至于师徒两个人最后到什么地方去了?

任何国家的任何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权威的记载,这就成了千古之谜了。

可能听众朋友会想,老子为什么当官儿当得好好的,在首都住得好好的,100多岁晚年了,要去函谷关外呢。

老子出关的动机历史上也没有说。

有人说他可能是避乱。

因为他感觉啊,天下要大乱,要打仗了,所以他就离开了这个战乱之地,这种说法呀,有一些牵强。

因为即便当时天下过了不久,真的打起仗来,老子住在周朝的首都也是很安全的。

春秋战国,虽然诸侯国之间呢,互相的征战,互相的杀伐。

但是直到最后,最后。

这个仗才达到了周朝的首都。

因此,老子呢。

提前好几百年就离开首都去避难,这种说法似乎啊,太牵强了。

因此,老子出函谷关的具体动机是什么?

恐怕永远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讲清楚,只有老子自己啊,才知道。

可以说,这是老子留给我们后人的又一个有趣的不解之谜。

后来老子这本书呢。

就在天下开始逐渐的流转,也正因为这本书。

开创了道家文化的先河。

前面我们讲过,在老子之前呢。

就有很多人在研究道家文化,在修道,但是他们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学术体系,更没有留下详尽的文字资料。

道德经。

也就是老子这本书是第一部道家文化,道家智慧的文字资料,而且呢,很深入和系统地阐述了。

道家的思想。

因此啊,要说道家学派或者道家学说,那当然是要从老子正式开始算起。

这本书呢,一开始就叫老子,而且是不分篇不分章的。

据历史记载,到了西汉的时候。

在西汉的中后期。

才有研究道家学者。

把老子这本书分成了。

上篇和下篇。

上片呢,专门讲什么是道?

下片呢,专门讲如何修道得道。

然后才逐渐出现了道德经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呢,就取代了原来这本书的老子这个名字,那什么叫道德经啊?

道指的就是什么世道。

以及到的特点。

德呢,指的是如何修道,如何得到。

经是什么意思呢?

听众朋友以后啊,你再看传统文化的书,遇到什么什么经。

这个经字按照古代的意思,是道路路径的意思。

如果翻译成现代白话呢,你可以理解成为经就是说明书。

这样一联系起来,道德经这个名字就很容易理解了,很通俗了,所谓道德经就是讲。

什么是道道的特性?

如何修道,得道的说明书就叫道德经。

那可能听众朋友会问,那什么叫心经啊,简单呢,经就是说明书的意思,心经呢,就是讲如何修心静心的说明书,就叫心经。

那什么叫地藏经呢?

地藏经就是讲如何修持地藏王菩萨法门的说明书,就叫地藏经。

那易经呢,易经就是讲阴阳变化规律的说明书,就叫意境。

所以啊,以后再看到什么什么经这个经字,就可以直接翻译成为说明书,肯定不会错,这样翻译呢,又准确又通俗易懂,这期先讲到这里,更多精华内容,我们下期继续,下期再再见。

(文字根据王晨阳老师口述记录,如有错别字请见谅。)

儒释道三家各代表什么(儒释道各有什么作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