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1)

文|Ms格蕾丝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洗稿搬运是无耻的行为!

中国历史上,共有7个朝代在开封建都,总计建都时间长达366年。其中,以北宋在开封建都的时间最长,达到了167年(960-1127年)。

开封为何能成为北宋都城呢?故事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公元960年,赵匡胤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事件,逼迫年幼无知的恭帝禅位,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人和篇:迁都风波

公元976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后,宋太祖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主要有两个原因:

1,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他十分清楚地理位置对于国都的重要性,开封地处平原,周围一马平川,不利于防守,作为都城是不够安全的。

2,赵匡胤的出生地是洛阳,历史上曾有14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居于天下之中,既有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有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

赵匡胤带着亲信们前往洛阳进行了一番考察,他在考察期间说出了迁都的想法,赵匡胤本以为由他来提议,大臣们随声附和,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但他没料到的是,迁都的事情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2)

赵匡胤

群臣各抒己见,其中以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意见最具代表性,他罗列了不适宜迁都洛阳的三大主要原因,同时也强调了开封作为都城的重要性:

1,五代以来定都开封,大宋自建立后也已定都十几年,国家根基已然稳固,不宜轻易动摇。

2,开封有汴河漕运的便利条件,京城上百万百姓和几十万名官兵的吃喝穿用完全依赖汴河的运输。

3,迁都之后,水路运输要经过黄河,漕粮调度困难重重,都城的粮食以及物资供应无法得到保证。

李怀忠的意见得到了群臣的支持,特别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支持,他说了一句话结束了这场迁都风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这句话只有五个字:在德不在险。

赵光义的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指都城的安全取决于帝王的德行,但言外之意是说无德之君才仰仗地势的险阻来保卫都城。

赵匡胤自然不愿承认自己是无德之君,最后迁都风波不了了之。换句话说,赵匡胤虽然贵为天子,但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齐心协力,在迁都这件事上战胜了一国之君。

赵光义一句话令天子哑口无言,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赵光义既是赵匡胤的弟弟,同时也是心腹,他参与了陈桥兵变事件以及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赵光义被封为晋王,同时他还兼任开封府尹16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大力培植自己的亲信,在开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然而,一旦迁都,赵光义多年来付出的心血便可能前功尽弃,这就是他极力反对迁都的主要原因。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3)

赵光义

地利篇:因水而都

就在迁都风波过去后不久,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他驾崩后,由赵光义继位。开封可以说是赵光义的发迹地,自此之后稳居都城之位。

在迁都风波中,赵光义曾以一句"在德不在险"令兄长赵匡胤哑口无言,在上文中我曾分析过,他反对迁都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不过细品这句话,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北宋时期,对于都城来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逐渐下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交通条件成为了帝王选择都城的首要条件。

开封成为都城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和"水"有关。

我写这篇文章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程遂营讲六大古都》这本书,作者程遂营先生在书中分别以一个字来概括开封、南京、杭州等六大古都,他形容南京的是"风"字,形容杭州的是"诗"字,形容开封的则是"水"字。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4)

这里的"水",不是指距离开封很近的黄河,而是指一条名为"汴河"的大运河。

隋炀帝曾组织开挖了一条人工大运河,共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通过这四段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为一体。其中连接黄河和淮河的叫通济渠,宋朝时改名汴河。

汴河在四段运河中是最重要的,由于晚唐时期战乱不断,导致经济重心南移到江南地区,首都长安的粮食和物质供应大部分都要依靠江南地区,大运河的运输成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换句话说,大运河是否通畅,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

开封当时名为汴州,这座城位于汴河的中上游,为了保证汴河运输的安全,唐德宗在开封派驻了十万重兵,随着军队入驻和随军家属的到来,开封逐渐繁荣起来,很快从一个地方州治变成了举足轻重的军事重镇,成为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新贵。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朱温曾做过汴州刺史,因此他把都城建在了自己的发迹地开封。此后,五代的后晋、后汉和后周也都把都城建在了开封。

公元960年,赵匡胤逼迫恭帝禅位,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他建立了大宋王朝并定都开封。在北宋时期,汴河同样承担着从江南地区往都城开封运输粮食和各种物资的重要枢纽作用,而汴河是否通畅是运输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5)

汴河引用黄河水作为水源,因泥沙含量大,时间一长导致了泥沙淤积,自唐代形成了清淤制度,发展至宋代时,制度已逐渐完善。在北宋早年间,汴河清淤每年进行一次,在此期间必须关闭在黄河的饮水口,之后再把汴河河床的水抽干。

按照惯例,一般在每年阴历十月份关闭引黄的河口,再次开放是在第二年阴历二月份。也就是说,每年有四个月左右,汴河是停航的。整个冬天,都城开封的城市物资供应基本上只能依靠国库。当库存极度短缺时,就得通过陆路运输。

据统计,开封当时的人口有150万左右,都城的百万民众全部盼望着汴河早日开河。《叙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旧以清明日。这就是说,发运司每年发运的头纲进入开封的时间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北宋时期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皇帝要带领文武百官举行纪念介子推的活动,而百姓们在家憋了一个冬天,纷纷选择在清明节这天外出扫墓或者是购物。

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便是以清明节这个特色节日为创作背景,无论是开封市民到郊外扫墓而归的情形,还是虹桥上摊贩售卖各式商品的情景,都在画中有所体现。

这幅画全长525厘米,汴河就占了其中45.7%的画幅,有240厘米之长,画中的汴河之上总共有28艘船,其中大部分是运粮船,画家张择端生动地勾勒出宋徽宗宣和年间汴河繁忙的水运情景。

"水陆要冲,运路咽喉。",《白氏长庆集·与韩弘诏》中记载的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汴河的存在对于开封这座城的重要性,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用"水"来形容开封是非常准确的描述。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6)

《清明上河图》局部

天时篇:不夜水城

在现代社会,夜生活是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在北宋之前,夜生活是不存在的,而大规模的城市夜生活的起源地便在开封。

在唐代,长安和洛阳的普通百姓居住在"里坊"里面,四周有围墙,每晚以街鼓为号令定时关门,夜晚全城宵禁。

也就是说,鼓声响过之后,大街上基本就没人了。只有在元宵节灯会,皇帝登基或者寿诞的时候,才会临时取消宵禁两三天。

在夜里出城,称为"犯夜",将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在这种制度下,夜生活根本不可能存在。

在北宋时期,里坊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街市制度。

以都城开封为例,由里坊制度过渡到街市制度,主要取决于两点原因:

1,汴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开封的城市格局。自隋唐至北宋,开封一直是一座运河城市,运河沿岸的城市大多数是由于频繁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换形成的,沿河两岸形成自由交易的市场,因此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2,北宋定都开封后,朝廷曾试图以里坊结构对都城进行城市规划,但权衡利弊后,最终放弃了。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拆迁问题,一是因为拆迁成本巨大,二是怕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北宋政府大体上保留了开封原有的城市格局,就这样里坊制度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街市制度。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7)

开封夜景

开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全天候的不夜都市,夜生活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延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开启了城市居民全日制的生活方式。

这种开放式的街市制度使开封市民们获得了居住、出行、买卖等多方面的自由,因此大受欢迎。都城是封建国家的城市样板,随后全国各地逐渐施行了这种开放式的街市制度。

与此同时,这种开放式的街市制度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开封在当时是全北宋人民向往的地方。

著名词人柳永是福建人,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的原因,曾长时间在开封生活,他写下过不少描写开封夜生活的诗词,其中《雨霖铃》便描写了开封黄昏时的景象。

绘制《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他是山东诸城人,他曾长时间在开封游学,而这幅国宝级的作品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完成的,从这幅巨制中不难看出张择端对开封这座城有着深厚的感情。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赵匡胤想迁都洛阳)(8)

开封鼓楼广场夜市

写在最后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合称两宋。

宋朝的特殊性还在于,这个王朝始终不具备统一的政权,在赵光义主导的两次北伐失败后,宋朝陷入了"谈辽色变"的局面,对辽国的外交政策由进攻转变为防守。

正是因为政权不统一,北宋王朝只能统治除幽云十六州之外的地盘,这就导致了完全以中原地区为根基。然而,与政权不统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尤其是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难以匹极的高度,至宋真宗、宋仁宗时期,北宋真正步入了盛世。

开封成为北宋的都城,不仅仅是因为在北宋建都之前是五朝古都,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座运河城市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在成为北宋都城167年的悠久历史上,开封这座城不仅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还成为了全国各地效仿学习的楷模城市,更重要的是,开封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市,这座令无数人向往的不夜水城使大宋王朝声名远播。

@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