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陈皇帝陈霸先(从村官到皇帝的南朝第一英主)(1)

【名人简历】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汉族。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中国众多的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历史功过】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霸先为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

【人物传说】

飞英塔的来历

飞英塔,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

传说飞英塔是陈武帝陈霸先为他心爱的飞英姑娘建造的。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湖州长兴人。他出身贫苦,从小是孤儿。长兴人喜习武,陈霸先从小也随大人练武,他勤学苦练,习得一身好武艺,且长得人高体壮,熊腰虎背。在他15岁那年,堂姐被邻村的一个纨绔子弟强抢去,陈霸先黑夜潜入纨绔子弟家门,将他杀死,然后连夜出逃。

陈霸先翻山越岭,逃到湖州。当时湖州城中有一家姓钱的员外,家富百万,正在建造府第,工程浩大,工匠数百,民工数千,陈霸先给钱员外家做小工。陈霸先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别的小工两人抬一根木头,他一只臂膊挽一根,一人两根木头;别的小工挑砖50块,他能挑200块,干活很卖力。

钱员外已年过半百,家有一女,名飞英,不仅美貌,且赋诗抚琴,手工女红,件件皆能,年岁与陈霸先同庚。她有时也到建房工地上玩耍,一日见到陈霸先一人挽两根长木,行走如飞,不觉惊叹;又见陈霸先年轻英俊,顿生爱慕之情。有在凑巧相遇,飞英小姐对陈霸先说,你身手不凡,当求出人头地,希望陈霸先学习兵法,将来有所作为。陈霸先表示家贫无力读书,只能做工以维持生活。飞英小姐极为同情,表示愿意教陈霸先读书识字,陈霸先拱手相谢。于是相约,每晚在后花园读书识字。飞英祖父原是武官,位至总兵,家有些兵书,飞英也偷来让陈霸先学习。陈霸先如饥似渴,如此三载,从未间歇。其间,二人互倾恋心,私订终身。

飞英小姐已长成18岁的大姑娘,钱员外准备择婿入赘。飞英小姐向父亲禀告与陈霸先已订终身之事。百万富翁,招个小工的女婿,钱员外的脸面往哪儿搁?为了斩断女儿的恋情,向知县密告陈霸先偷窃。知县受贿,将陈霸先收入监牢。陈霸先怒火满腔,越狱而逃,半夜进钱家,擒住钱员外。飞英小奶前来求情,她说家父就是有许多不是之处,究竟是父亲,望饶他一命,并希陈霸先快离开此处,学业已有所成,速去从军,若有出人头地之日,前来娶亲,她一定老死相等。陈霸先依了飞英,一揖道:陈霸先决不辜负小姐的期望,出人头地之日,前来娶亲。

陈霸先投军,英勇善战,屡建巨功,官拜大将军,最后登上帝位。他立即命钦差,火速前往湖州,迎娶飞英小姐。谁知钦差回京禀报,飞英小姐早已谢世。原来,陈霸先一离开湖州,钱员外再三相逼飞英另择婚配,飞英小姐表示非陈霸先不嫁,父女反目。然而,陈霸先一去多年,音讯全无,飞英小姐相思成疾,卧床数年,在“陈郎,陈郎”的呼唤声中,闭上了眼睛。

陈霸先白衣素服,亲临湖州,为飞英小姐吊唁三日。感念飞英小姐的恩情,特造塔以表世代纪念。为区别佛塔之塔,特造内外二塔,其塔名“飞英”。

荷叶包饭起源:陈霸先击溃十万北齐军背后的故事

每当炎热的夏季,广东人有用荷叶做饭、煮粥、煲汤,以消暑解热的饮食习俗。其实此举源远流长,古已有之。

古人吃“荷叶包饭”,还有一段故事。南梁时,侯景攻破了建康,自己当上了皇帝。被软禁的萧衍一生信佛,最后却被活活地饿死。南梁大将陈霸先起数十万大军从江陵出发,杀向建康。经过激战,侯景抵敌不过,只好带十多个随从乘小船逃走,却在半路上被部下杀死。从此南朝四分五裂。

公元557年陈霸先建立起陈朝,自称陈武帝。公元561年北方出现北齐和北周两个并立的封建王朝。北齐为了扩张势力,派出大军向南陈进攻。陈霸先称帝之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形势。大敌当前,陈霸先暂时采取了一些缓解内部矛盾的措施,加紧整顿兵力对付来自北方的入侵者。一时间,建康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在京口和入侵的北齐恶战了一场。

当时北齐以7万兵马进攻京口,陈霸先背水死守,身先士卒,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北齐兵将京口城团团围住,城内军民逐渐开始缺粮。附近的老百姓听说后,就积极想办法支援陈军。当时正值夏季,荷叶满塘。老百姓便摘荷叶包饭,再加上鸭肉、蔬菜等,蒸熟后偷偷送进京口城内慰劳。陈军士气大振,击溃了入侵者。北齐军大败而逃,死伤惨重,十万之众仅存二三万。说来小小的荷叶饭对于汉族人民免除一场外族制造的劫难还有不小的贡献呢。

唐宋以后,民间吃“荷叶包饭”在南方盛行起来。柳宗元在《柳州峒民》中就有:“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写了少数民族地区赶集的人们多有食荷叶包饭的。江南由于是鱼米之乡,河湖纵横,湖塘处处有争艳的荷花,江南人用荷花荷叶入馔更是历史悠久。尤其用荷叶包米蒸饭,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特别是在夏季,碧绿的荷叶包裹上软润爽鲜的饭团,荷叶的香气浸透其中,清淡爽口,令人食欲大振,暑溽皆忘。有诗为证:“泮塘十里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荷叶包饭比花香。”该诗赞美了荷叶饭的清香赛过了妩媚的荷花,极言饭之味美。到了清代,荷叶包饭在民间已有高中低不同档次之分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道:“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就是比较精致的饭食了。后来人们在优质大米里放入各种时鲜和名贵菜肴,更是吃着风味佳美、闻着荷香诱人的美食。有趣的是广东人吃荷叶包饭又引发出用荷叶包制“糯米鸡”的花样来,它如北方人喜食的“荷叶米粉蒸肉”,更有荷香鲜美的独特风味,是酒家菜楼常备的美食,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生平大事】

赫赫战功

陈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梁武帝虽然勤政好学,才艺超群,算得上一个大学者,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误: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养僧尼十多万人,底层百姓不堪重负,一个是斧正人间的皇帝身份,一个是普度众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渐渐走向下坡路;其次是优容官吏,弛刑宽政,对鱼肉百姓的官僚阶层持放纵的态度,动摇了治国根本;第三是庇护子弟,子弟中哪怕行为荒唐乖张到极点,梁武帝仍不忍诛戮,结果在身边伏下了隐患。 这三大失误挡住了梁武帝的视野,即忽视了国计民生。陈霸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陈霸先从库吏改任萧映侯府传教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上层人物了

萧映是梁武帝侄子,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凤阳东)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等职,陈霸先应一直在萧映府中任幕僚。大约在梁大同六年(540),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咨。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南越)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大同九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设置百官,自称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治在今广东阳江旁)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当时南方正是春暖草长、瘴疠肆虐的季节,卢、孙二将请求待秋凉后发兵,但二萧不允,催命出征。卢、孙二将只好领着将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气发作,死者达六七成,趁机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讨大军不战而溃。梁武帝接到萧咨密报,误以为卢、孙二将交通李贲,故意逗留不进,敕令在广州赐死。这事激起了卢子雄部下旧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当年五月发动哗变,叛兵包围了广州城,准备捉住二萧,血祭卢、孙二将,然后赴京请罪。一天功夫,广州城外云集叛兵数万,广州告急。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陈霸先牛刀小试,已显露出英武雄奇的将略之才,这事惊动了朝廷,梁武帝还特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陈霸先像,以示表彰。梁大同十年(544)冬,萧映在广州病亡。新年刚过,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岭,正遇上梁武帝诏命下达,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陈霸先与杨日票等征讨大军于大同十一年(545)十二月抵达交州。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裂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整个交州平叛过程,杨日票虽然“领衔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却是陈霸先,他所统领的军队,实际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当时社会极讲究家世出身,功勋卓著的陈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后,依然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连一个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个督七郡诸军事的军职。陈霸先领着本部将士返回高要复职时已是太清二年(548)。

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侯景,原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大将,爵封河南王,职任东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诸军事,高欢死后,不服高欢之子高澄的统治,举兵反叛,并于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领兵与东魏开战,接应侯景,但萧渊明与侯景都被打败,渊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寿阳(今安徽寿县)。侯景是一个政界无赖,就以寿阳为据点,于梁太清二年八月举兵反梁,以诛锄奸佞为借口来号令百姓,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梁国各路援军云集,但互相勾心斗角,成了隔岸观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宫城,梁武帝病饿而亡,太子萧纲(503~551)被侯景扶为傀儡皇帝。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将,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企图背叛国家的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而是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十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太清三年十一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508~554)名下,受萧绎节制。

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约十五公里处)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陈霸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足智多谋,倜傥大度,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西路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以大局为重,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西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在西路各军中赢得了威信。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杀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梁国经过侯景之乱,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长江中游除江陵一个“后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长沙市)还有一个王琳。王琳本来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将,元帝被西魏杀害后,王琳被中游诸将推为盟主,拥兵自重。后来,还拥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萧庄(梁元帝之孙)为帝,借助北齐力量,在郢州集结军队,企图一举征服建康。陈霸先辅佐梁敬帝萧方智时,国内除王琳外,还有许多大小藩镇没有归顺,如在吴兴的震州刺史杜龛,在义兴(今江苏宜兴)的太守韦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扬州刺史张彪,在苏州的王僧辩之弟王僧智,还有岭南的萧勃等。东魏与西魏两个国家这时已分别被北齐、北周禅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个后梁小王朝,虎踞汉水与长江中游,北齐则接纳了梁朝降将陆法和、徐嗣徽、任约等势力,并派遣翟子崇、柳达摩与萧轨、东方老等,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大规模侵犯建康。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废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公元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梁元帝旋即被杀,年四十七岁。

江陵朝廷覆灭之后,二月,年仅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在建康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立为梁王。梁朝的危亡重任,落在了王、陈二人的肩上。

此时北齐趁虚而入,文宣帝把寒山之役俘获的梁贞阳侯萧渊明立为梁朝“皇帝”,派上党王高涣送他南还,并写信要求王僧辩迎接。对这样无理的要求,王僧辩自然是拒绝了。见劝说无效,高涣便猛攻东关,大破梁军,杀梁大将裴之横。王僧辩为北齐军势所慑,不得已答应接受萧渊明。五月,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为太子。

这个局面如果稳定了,那么梁无异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陈霸先在苦劝无效之后,决定诛杀王僧辩。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这年冬天,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起兵抗命。这三郡声势相连,几乎包括了京口东南的整个江南地区。陈霸先亲自东征,兵伐义兴。他刚一走,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突然投降北齐,偷袭建康,占据了石头城,与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

东征总算顺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齐公然南侵,不断增援叛军。从绍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袭据石头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严为止,前后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绍泰元年十一月,齐军五千人占领姑孰,与石头城徐、任相互呼应。陈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栅,加强防卫。这时候韦载向陈霸先献策,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秦淮河南岸赶筑城垒,保障与东部联系的运输线,同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必然稳操胜券。陈霸先依计行事,命侯安都夜袭北岸屯粮之地胡墅,烧毁了一千多条船;命周铁虎攻击敌军运输线,俘获敌将张领州;又命韦载在大航的侯景旧营筑城,使杜稜防守。齐军也在石头仓城们和秦淮河南岸分别立栅,与梁军对抗。

徐、任仗着有北岸齐军为后盾,出兵猛扑冶城,陈霸先亲率精兵迎击,大破之。徐、任二人于是留齐将柳达摩守石头城,亲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中,梁军连胜,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营,使徐嗣徽大为震动;陈霸先大败柳达摩,烧毁齐军所立两栅;徐、任领齐军一万欲回石头城,为侯安都水军所败。于是陈霸先开始猛攻石头城,想凭着连胜的锐气一战而胜。柳达摩胆寒,要求讲和,但是要求陈霸先侄子陈昙朗作为人质。

建康朝臣急欲讲和,陈霸先无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认为齐军不会守信,以为梁朝微弱,定会发兵重来。十二月中旬,双方议和。柳达摩北还,因枉自损失失兵损将而一无所获,被齐文宣帝所杀。

陈霸先的估计完全正确。两个月后,徐、任袭击采石,抓去了一个防守的将领。三月下旬,齐大都督萧轨与徐、任合兵十万,进军当涂南岸东梁山。陈霸先在梁山本已设防,使侯安都、周铁虎在此驻军,这时候又增加兵力,亲自去视察,慰劳军队。

然而齐军在梁山不过是虚张声势,相持到五月,齐军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还萧渊明就退兵。陈霸先满口答应,但是没过两天萧渊明就“疽发背”死了(明摆着是被故意搞死的)。得知这一消息后,萧轨大怒,次日兵发芜湖,走旱路向建康推进(可见萧轨对侯安都的水军仍然十分忌惮),把周文育、侯安都抛在后面。陈霸先立即召还梁山各军,在建康摆开防守阵势。

二十九日,齐军进到台城以东的倪塘,台城外郊开始出现零零散散的骑兵。从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卫战打响了。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君,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巅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名人评说】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现代史学家范文澜:陈霸先“在梁末大乱中,是一个保护南方汉族政权最有功的人。”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一著中,虽未肯定陈霸先,却有这么一句评价:“陈帝国是南北朝唯一没有出过暴君的政权。”

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六朝史研究会”奠基人、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却是有着不同看法的:“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

【历史遗迹】

湖州陈霸先故宫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下箬寺乡。

陈武帝故宫原为陈霸先故居,据史料载:陈霸先出生时,井泉沸腾,家人汲以浴身,后人称此井为“圣井”,又名“陈井”。圣井,系石砌井壁,深约15米,直径1.5米,水面平于地面,井水清澈,终年不竭。1993年,新建圣井亭,立有圣井碑,保护圣井。1994年8月15日,县政府批准重建下箬寺陈霸先故宫。现陈武帝故宫的匾额上“陈武帝故宫”为台湾原国民党要员陈立夫手书。宫内正中立有陈霸先塑像,西侧是陈霸先一生经历壁画,塑像的背面写着“陈朝始皇陈霸先个人生平。”整个宫殿茂砖笃髻、盘龙翘角,宫顶二龙戏珠,门上龙飞凤舞,古砖铺地,富丽庄严。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麒麟坐落在江宁区上坊石马冲的农田中。

陈霸先万安陵石麒麟东为天禄,较完整,长2.60米、高2.48米、颈粗2.20米,西为麒麟,已残缺,尽管如此,万安陵石刻陈朝创立者陈霸先的陵墓,存有的这一对石天禄麒麟仍被视为南京最豪放的南朝石天禄麒麟,简朴豪放,是南京为数不多的南朝石天禄麒麟。现在已经将其在原地加座和修复,座下新做混凝土基础并新增了排水系统,数亩农田已经划为陵区,石麒麟得以从农田重新回归陵区,陵区环境得到了改善。

【历史启示】

陈霸先:存异己之人

陈霸先一生,尽管处理军务的时候比较多,但对军事问题的处理,无不着眼于政治的高度,善于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军事争端。作为政治家,陈霸先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开阔胸襟,能容忍下属具有不同意见,甚至包括不同政见。

当初,王僧辩作为梁元帝的亲信大臣,其地位和势力都超过陈霸先,王僧辩被诛,陈霸先立刻遭遇许多人的挑战,挑战者都来自原来的王僧辩集团。如海宁人程灵洗,捕吏出身,在抗击侯景势力的战争中立下军功,后隶属王僧辩。陈霸先袭击石头城时,王僧辩属下只有程灵洗出兵前来救援,和陈霸先将士激战于石头西门。程灵洗战事失利,力屈途穷。陈霸先遣使招谕,程灵洗“久之乃降”。陈霸先并未因为他武力抗争而心生芥蒂,反而“深义之”,授其以高位,让他助防京口重镇。陈霸先重用程灵洗,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宽宏雅量。程灵洗父子后来忠心耿耿,都成了陈王朝的高层骨干力量。

梁陈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徐陵在侯景反梁前曾出使北齐,奉梁武帝之命,准备迎接被俘的贞阳侯萧渊明回国,结果因爆发侯景之乱而滞留异域,饱尝流离之苦。徐陵多次向北齐朝廷请求回国,北齐一直不予理睬。梁承圣四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因江陵覆灭,西魏势力南侵,也想在南方培植自己的势力,因而遣上党王高涣领兵,武力护送萧渊明到建康称帝,并选徐陵作为陪臣来辅佐他,共同南返。徐陵这时才重新燃起返回故国的希望之光。萧渊明致王僧辩、致陈霸先的信件,都是徐陵撰写的。萧渊明抵建康,让王僧辩喜出望外的是获得了徐陵,因而礼遇隆重,授徐陵为尚书吏部郎、掌诏诰。徐陵也十分珍视王僧辩的知遇之恩。不料陈霸先袭杀王僧辩,萧渊明黜位,这使徐陵十分伤感和不满,就在当年底趁任约、徐嗣徽袭占石头城时,偷偷溜入敌方阵营。按照徐陵的预测,建康朝廷是挡不住北齐大兵袭击的。然而,北齐尽管强盛,终不及陈霸先神武,北军屡战屡败,全被困入石头城中。最后因双方盟和,北军才在陈霸先大军的监视下撤回江北。徐陵无奈,依旧返回建康。陈霸先并非不清楚徐陵私通外敌的小动作,却释而不问,接着继续任用徐陵,授其为“贞威将军、尚书左丞”。而徐陵的“异志”并未到此结束。

陈霸先禅梁称帝前,太平二年九月,徐陵奉命制作《九锡文》,此文洋洋洒洒,罗列陈霸先起家以来所有功勋,共计二十二起,从救广州,定交州,一直到平侯景,抗北齐,歼萧勃,凡是重大的军事行动,都写在里面了,却偏偏不见陈霸先翦除王僧辩一事,而事实上,陈霸先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最关键一步是取王僧辩而代之。诚如陈吏部尚书姚察所说:“王僧辩阙伊尹之才,空结桐宫之愤,贞阳假秦兵之送,不思穆嬴之泣。高祖乃蹈玄机而抚末运,乘势隙而拯横流,王迹所基,始自于此,何至戡黎升陑之捷而已焉。”徐陵哪怕再疏忽,也不至于会疏忽陈霸先的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而这时,距王僧辩受诛刚满两年,朝中谁也不会不顾政治需要去否定这一举措的正确性。《九锡文》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的,虽然文字古奥难懂,在当时却是一篇影响巨大的文章,姚思廉在唐代写作《陈书》,还称“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九锡文》不仅是对陈霸先以前功勋的全部概括,还是为下一步禅代所作的舆论准备。徐陵敢抹煞诛除王僧辩一事,不以此为功,固然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孤傲骨气;同时,陈霸先能置若罔闻,听之任之,也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大气。

和徐陵相仿的是武康沈文阿,沈文阿也是一位具有倔强个性的文人。侯景平定后,陈霸先因为和他同郡,向朝廷表举沈文阿,授其为原乡令、监江阴郡。陈霸先入朝辅政,沈文阿也入任国子博士,不久领步兵校尉,兼掌礼仪。当陈霸先受禅称帝,正需要沈文阿派用场的时候,这位礼仪官却弃官不干了,其原因还在于他不理解陈霸先所为,以弃官回家来表示对陈霸先改朝换代的抗议,表示对旧朝的忠心。当时应该是出尽了陈霸先洋相的,所以,“高祖大怒,发使往诛之。”幸亏吴兴郡的监郡是沈恪,沈恪和沈文阿同宗,忙请使者宽限,并缚了沈文阿,同到建康向陈霸先请罪。陈霸先见两人来到,果然怒气全消,“高祖视而笑曰:‘腐儒复何为者?’遂赦之。”从这记载来看,陈霸先应该是一个十分拿得起,又十分放得下的人。

陈霸先允许下属保留不同的政见,还见之于宽容沈恪一事。沈恪对陈霸先十分忠诚,但他对陈霸先禅梁称帝也有不同看法。关键时刻,陈霸先让中书舍人刘师知召来沈恪,命沈恪领兵入内,护送梁敬帝出居别宫。“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沈恪的话,对一个即将结束梁朝国祚,取而代之的人来说,是非常刺耳的,尤其是“经事萧家”的话。但陈霸先不仅不怪罪,还能够“嘉其意”,陈霸先的这种态度可谓大雅之极。

禅梁称帝其实并不是陈霸先的个人意志,当时代表了大势所趋的一股历史潮流,甚至还有许多人设下圈套,迫使陈霸先相信所谓的种种瑞祥之兆。紧锣密鼓声中,也只有沈文阿、沈恪唱了一点反调。陈霸先能容忍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固然和他大度的个性有关,同时也说明他十分善于理解他人。因为善于理解他人,才使他最终赢得了更多人的推崇和爱戴。

陈霸先受禅不久,还冒出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新迁太中大夫、领大著作新城人许亨,联合徐陵、张种、孔奂等几位故旧同僚,向陈霸先抗表,要求为王僧辩父子营葬。当初,陈霸先以擅自废立、勾引北齐的罪名处死了王僧辩父子,因为是罪人,有司将这些人的遗体草率地埋入大坑。而今,许亨等却要求给予他们一定的礼遇,重新建造坟墓。这在今天看来,也着实称得上胆大妄为,弄不好,会立刻惹来杀身之祸。因为按照一般的逻辑,为王僧辩营葬,等于为王僧辩翻案,为王僧辩翻案,等于彻底否定了置王僧辩于死地的现政权。但陈霸先平和地处理了这件事,不见批评,不见解释,不见争论,更不见后来有什么小鞋穿。文人们的惊世骇俗之举得到了陈霸先的默许。许亨等人就以自己的私财,备办了七副棺木,为王僧辩父子亲信们争取到了身后应有的礼遇。

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专制独裁,而我们读梁陈历史,却会时时遇到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主作风,尤其在陈霸先身上,具有充分的体现。这种民主作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髓所在。

关于陈霸先的民主作风,有两个战争中的细节可供我们参考。第一件事发生在他和侯安都之间。当时,王僧辩屈从北齐的政治倾向,使陈霸先十分反感,这时正好来情报说北齐将要出动军队,王僧辩也派江旰到京口通知陈霸先。这使陈霸先误解为王僧辩故意联合北齐来收拾自己。于是,陈霸先在京口毅然举兵,前往石头城偷袭王僧辩。由侯安都、徐度领水军,陈霸先自领马、步,分水陆两路进军,事先约定在江乘罗落桥会合,再分头进攻石头城,但毕竟是兵犯宫阙的军事冒险,陈霸先心存疑虑,“控马未进”。侯安都水军经过罗落桥,见陈霸先还没有出兵,不由吃惊,急忙上岸追问,并骂道:“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陈霸先对左右说:“安都嗔,我乃进!”于是下令进军。陈霸先袭击王僧辩,属绝密军机,当时参与商议的知情者,只有周文育、侯安都、徐度和杜稜四位将军,且杜稜提出的还是反对意见。陈霸先之所以“控马未进”,并非为了事后推卸责任,最大可能是他担心侯安都半途退缩,所以,当侯安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心迹后,陈霸先马上下达了进击的命令。但不管陈霸先用意如何,一个直系下属敢用粗话出口骂上司,可见这个上司平素不会是一个作风霸道的人,上下级之间的民主气氛是很浓郁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陈霸先和周文育之间。太平元年五月,北齐萧轨、东方老等率领十万大军,从芜湖出发,大举进犯建康。陈霸先亲率一军在一个叫白城的地方(应在建康之南)伏击北齐徐嗣徽部,正好周文育也领兵赶来参战。当敌军临近,正要下达出击令的时候,一阵急风迎面吹来,陈霸先迟疑说:“兵不逆风。”周文育说:“事急矣,当决之,何用古法。”说罢,“抽槊上马,驰而进,众军从之,风亦寻转,杀伤数百人。”这里姑且不论陈霸先显得有点迂腐,周文育作为一个下属将领,敢于不顾主帅意见,当机独断,擅自领兵进击,也同样反映了陈霸先平时和下属们亲密无间的民主气氛,反映了他的人格平等意识。

生活在封建等级观念向来根深蒂固的中国,能做到人阔脸不变,居高不凌下,不沾染等级制的腐朽习气,以民主平等的作风对待下属,即使在当今时代,也值得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