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为你歌唱的那一天(周杰伦日谢谢你)(1)

今天的这一篇,一定要留给周杰伦。

2003年的7月16日,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周杰伦的新专辑,其中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超过八亿人同时收听,因此,每年的7月16日被亚洲各大电台共同定义为#周杰伦日#。

你的歌单里有没有一首周杰伦?

我相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周杰伦;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过周杰伦。

难怪周杰伦在ins上很臭屁地说““告诉你们为什么我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

这样的盛况,只有独属于周杰伦的时代最强音才能创造。

作为听周杰伦长大的一代人,周杰伦三个字就是青春的代名词,他最红的时期,也是我们这代人亲身经历的社会高速发展、观念巨大转型的时期。

似乎青春里的每一个情绪,都能在他的歌里找到最合适的BGM,恋爱了听《星晴》,失恋了听《安静》,后悔了听《一路向北》……

2019年,周杰伦发布了新歌《说好不哭》,让在线平台立即宕机,更创下一晚狂揽1500万元纪录;2020年,周杰伦发新歌《Mojito》,一小时就破万张,QQ音乐历史第一人。

每一次,大家都纷纷奔走相告,像是过年。

有人说,周杰伦还是原来那个周杰伦啊,百听不厌;也有人说,周杰伦的新歌,怎么不如以前好听了?

相信很多(中年)人,听完了,感觉这些新歌并没有什么感觉,反而觉得周杰伦的创作能力大不如前。

但碍于青春的“面子”,即使给不了好评,也不好意思给差评,只能在评论区里,引用一句歌词来延伸一下青春。

毕竟“周杰伦”三个字,是这代人的青春记忆,当年顶着各种被骂叛逆的岁月里,聊以慰藉的一点美好。

周杰伦的歌曲《明明就》在网易云音乐点赞最高的热评说:

如果有一天,我带你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那么你对我来说一定很重要;因为我要带你听的,是我整个青春。

事实上,可能不是歌不好听,而是社会变得太快,随着年岁渐长我们身上的适应就突然变成不适应了。

当听到与过去岁月相驳的曲调,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跟不上流行前沿的同时,更无法接受自己身上散发出的中年人特有的迂腐气味。

其实,现在回头听黑色毛衣,听七里香,觉得是经典佳作,但当时那个情景下,也没觉得有这样的精妙绝伦。

大概是因为后来听了一遍又一遍,歌词混杂着回忆,被过上了岁月的滤镜才觉得格外好听。

此外,某种程度上,天才的艺术来自于痛苦。

那个写着“天空灰,会不会让我忘了你是谁”,写着“天空灰得像哭过,离开你以后,并没有,更自由”的周杰伦;

那个从小失去父爱,曾经满腹才华却屡屡碰壁的周杰伦;

那个即便取得了成绩,但仍活在风口浪尖争议旋涡的周杰伦……

早就不在了。

如今的周董,喝着奶茶,守着妻儿,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不羁少年。

这个世界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等我们过了那个阶段,世界就不是为我们专门准备的了。

缅怀青春的确很好,至少它会提醒你,你曾经年轻过,也顺便提醒你,现在你已青春不在。

三毛说,人生中哪有什么摆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事实上,生活没有任何人能代替自己走,包括周杰伦,哪怕他红得发紫,依然要根据时代潮流,来更新换代歌曲风格。

所以对于逝去的人事物,可以埋藏心底偶尔翻看,但更多的是应该活在当下,与时俱进,就像《说好不哭》里面的一句歌词:

“ 没有了联络,后来的生活,我都是听别人说。”

现在更年轻的人们,被抖音神曲环绕,被快餐文化侵蚀,廉价的狂欢消弭厚重的文化积淀。

你们的青春真有周杰伦吗?

这不仅是周杰伦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二十年前我们在听周杰伦,二十年后我们还是在听周杰伦。

他说:“我不希望我只是你们的青春,我希望我可以是你们的一辈子。”

很幸运,未来还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