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冬天取暖(乡土散文那时的冬天)(1)

冬日温情

童年的冬天,歇下来的不光是大自然里的动植物,还有村里的人们。

白天,男人们领着小孩子在墙根背风处晒着暖融融的太阳, 互相打趣地拉着呱,调侃着,看着孩子们在身边打闹着,没有了夏天干农活时晒得又黑又瘦的脸庞,经过冬雪的滋润,脸上更多的是丰腴的微笑与满满的幸福感。拉呱拉够了的,蹲下身来,静静地靠着墙根儿,操着手,目光注视着远处墙角的那头耕牛,憧憬着它在来年能给家里下个牛崽呢!

女人们永远是最忙的,操持一家人的饭食不在话下,刷锅洗碗,喂鸡喂猪之后,又三五成群地凑在谁家的炕头上做起了针线活,比比谁的活好,比比谁的手快,或者找手巧的大嫂给剪个鞋样,再在蓝色的鞋帮上给爱美的闺女绣上几朵娇艳的花。一冬天工夫能把来年一家人的鞋子准备妥当。也有手拙的二大娘,当别人说她做的鞋丑时,她竟然戏谑地编上了顺口溜 :丑鞋不漏脚,穿上各道跑。扎得你的眼珠子慌,攮不着俺的脚。粗针耷拉线,一针到南院,丈夫不嫌就是好针线。全屋子人没想到她还有这能耐,都被她逗得前仰后合地笑起来。

孩子们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也扎在大人堆里,扯着大人的衣角你躲到这来,我藏到那,终于弄烦了他们,不知谁提高了嗓门:“一边玩儿去 。”随着这一声大喝,熊孩子们也就乖乖地跑到远处去玩他们的了。

乡土散文冬天取暖(乡土散文那时的冬天)(2)

你们瞧,闲置的打麦场上,边角上坐着几个墩墩实实的麦秸垛,经过一秋后的风吹日晒雨淋,它们也从原有的金黄色变成了土灰色。男孩子围着麦秸垛疯跑着,三个一帮,两个一伙,毫无规则,毫无秩序地你追着我,我躲着你,被人抓住的,不得挣脱就狂笑着停下来,刚放开手,冷不防又一溜烟地撒开腿跑了,再追再跑……乐此不疲 。

女孩子们可就文雅多了,正在进行踢毽子比赛,你看她们把毽子踢得上下翻飞,盘踢, 磕踢,拐踢,交叉踢……这些个暂且不说,只看看每个人手里拿的那个毽子,就知道她们是多么的心灵手巧了。农村里买不到现成的羽毛毽子,就是能买到,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给她们买。这也难不倒她们,她们会自己动手,不知从家中的哪个犄角旮旯找来了铜钱,还有妈妈做针线剩下的各色布条或者毛线头,这些都成了她们做毽子的原材料。然后再想方设法地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做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毽子,那哪是毽子,简直是一个个的手工艺术精品。现在想来她们做毽子的成本还真不低,因为以前的铜钱现在已经很难再在乡间见到,都成了古董商人手里的珍品了。

夜幕开始降临,勤快的妇人们天一擦黑,早早地擀上一轴面条,嘱咐孩子剥上一头大蒜,敲成蒜泥,再在碗里倒上点酱油醋,用小勺舀上点麻汁,制成浇头,泼在热气腾腾的面上,那是无上的美味。

吃罢晚饭,把在外散养的鸡鸭喂饱,牛羊赶进圈里,扫净院落,关闭院门,疯了一天的孩子们也早早地钻进温暖的被窝,期待着母亲的“拉呱节目”了。一个个鬼神故事吓得胆小的孩子直往被窝深处缩,但又挡不住故事的诱惑,时间不长,又探出头来,拉长了耳朵。漫漫长夜,竟让睿智的母亲演绎成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我用尽所有的脑细胞想象着故事里的人物与情景,享受着那美好的时光。有时夜里醒来会听到南边徒骇河里的水结冰的隆隆的轰响,会想象着是河神发怒,正想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呢。想着想着就把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了。

乡土散文冬天取暖(乡土散文那时的冬天)(3)

这几年每次冬天回家看看,街上没有几个闲人了,偶尔在街上看到几个人,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只有他们还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奏。

想想现在,人们都过上了以前向往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新生活,脑海里却时时浮现童年的冬天,乡村里大人孩子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这也许就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童年情结吧!


审阅:高蕊

简评:用最朴实的文字叙述以往乡间最朴实的生活画面,对有相同生活经历的人来说是重温童年。

终审:严景新


作者:甄小红,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