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岫玉与新疆的和田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岫玉因产自岫岩而得名,因开采和应用较早、产量巨大、在中国八千年的玉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玉种。
岫玉质地温润、晶莹、细腻、透明度好,但因硬度低,易磨损故而属于低档玉石。而在雕刻大中型摆件,对玉材要求不高时,反而颇受欢迎。在传统习惯上,岫玉类的玉石常以产地命名,这些名称在市场上经常引起混乱,因此在珠宝玉石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任何产地的岫玉,均以岫玉或蛇纹石玉统一命名。
01、岫玉的基本性质01-1、组成矿物
岫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蛇纹石,次要矿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白云石、菱镁矿、绿泥石、透闪石、透辉石、铬铁矿等矿物。
01-2、化学成分
(Mg,Fe,Ni)₃Si₂O₅(OH)₄。
01-3、结晶状态
单斜晶系,呈细粒状、叶片状或纤维状的隐晶质集合体。
01-4、结构构造
细粒状、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常见均匀的致密块状构造。
01-5、光学性质
01-5-1、颜色
岫玉为无色至淡黄色、黄绿色至绿色;岫玉的颜色有时受到共生矿物的影响。呈现黄绿色、深绿色、绿色、灰黄色、白色、棕色、黑色以及多种颜色的组合。
01-5-2、光泽及透明度
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
01-5-3、光性
非均质集合体。
01-5-4、多色性
无。
01-5-5、折射率
1.560-1.570。
01-5-6、发光性
紫外灯下为荧光惰性,有时在长波紫外线下可有微弱的绿色荧光。
01-5-7、吸收光谱
不特征。
01-6、力学性质
01-6-1、解理
无解理,断口呈参差状。
01-6-2、硬度
硬度在摩氏3-3.5,受组成矿物的影响,硬度变化于摩氏2.5-6之间。
01-6-3、密度
2.57( 0.23,-0.13)g/cm³。
01-7、内外部显微特征
放大检查可见岫玉黄绿色基底中存在着少量黑色矿物,灰白色透明的矿物晶体,灰绿色绿泥石鳞片聚集成的丝状、细带状和由颜色的不均匀而引起的白色、褐色条带或团块。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01-8、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少见。
02、岫玉的部分品种
岫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不同产地的岫玉矿物组合各异,表现在颜色上也各有不同。
02-1、酒泉岫玉
产于甘肃省祁连山地区,为一种含有黑色斑点或不规则黑色团块的暗绿色岫玉。
02-2、信宜岫玉
产于广东省信宜县,为一种含有美丽花纹的质地细腻的暗至淡绿色块状岫玉,俗称南方玉。
02-3、陆川岫玉
产于广西陆川县,主要有两个品种,其一为带浅白色花纹的翠绿-深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较纯净的岫玉;另一种为青白-白色、具丝绢光泽、微透明的透闪石岫玉。
02-4、台湾岫玉
产于中国台湾花莲县,其内常含有铬铁矿、铬尖晶石、磁铁矿、石榴石、绿泥石等矿物包体,而呈具黑点或黑色条纹、半透明、油脂光泽、草绿至暗绿色的岫玉。
02-5、鲍文玉
产于新西兰的鲍文玉,玉质纯净,质地细腻,半透明,淡黄绿至淡灰绿色。
02-6、威廉玉
产于美国宾州的威廉玉,含斑点状铬铁矿,深绿色,半透明。
03、岫玉的真伪鉴定03-1、颜色
岫玉的颜色种类繁多,深浅不一,受到共生矿物影响,常见的主要颜色有黄绿色、深绿色、绿色、灰黄色、白色、棕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组合。与其他仿品有所不同。
03-2、光泽与透明度
岫玉常呈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多数目测有种蜡状较透明的感觉,有别于仿品。
03-3、密度
利用净水密度测量法测试,密度应在2.44g-2.80g/cm³之间。
03-4、放大检查
岫玉呈细粒状、叶片状、纤维交织状结构,普通放大镜可能难以观察,但如果有断口,可见一些片状、纤维状的定向生长纹理。
03-5、硬度
大部分硬度较低,刀刻留痕。
04、岫玉与相似玉石的鉴别
04-1、和田玉
有些和田玉与岫玉在外表上比较相似,但是和田玉的折射率、硬度和密度高于岫玉。易于鉴别。
04-2、翡翠
某些翡翠有可能与岫玉近似,但翡翠折射率、硬度和密度都明显高于岫玉。放大检查中可以发现翡翠有解理面的反光,而岫玉没有。有些品种的岫玉遇盐酸、硫酸分解,而软玉、翡翠无此情况。
04-3、玉髓
玉髓的折射率低于岫玉。也可用小刀在不显眼的地方刻划,玉髓将不能被刻划,而岫玉可被刻划。
04-4、玻璃
玻璃为均质体,而岫玉为非均质集合体,无消光位。放大观察,玻璃内可具气泡,且断口为贝壳状,呈玻璃光泽。
05、岫玉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岫玉的优化处理主要有染色、充填与做旧处理。
05-1、染色
岫玉是通过加热淬火处理,产生裂隙,然后浸泡于染料中进行染色。染色岫玉的颜色集中在裂隙中,放大检查很容易发现染料在裂隙中聚集。铬盐染绿色者可具650nm宽吸收带。
05-2、充填
将蜡充填于裂隙或缺口中,改善外观,充填的地方具有明显的蜡状光泽,用热针试验可以发现裂隙处有出汗现象,即蜡可从裂隙中渗出来,同时可以嗅到蜡的气味。
05-3、做旧
岫玉中质地较粗者,常常做旧用来仿古玉。做旧的方法有加热熏烤、强酸腐蚀、染色形成各种沁色。
06、岫玉的质量评价岫玉的质量评价主要根据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块度等进行。岫玉中的绿至深绿色、高透明度、无瑕疵、无裂隙、块度大者其价值较高。
07、岫玉的产地
岫玉产出国较多,主要有中国、新西兰、美国等。
中国著名的产地是辽宁省的岫岩、宽甸、凤城、丹东和海城一带,其中岫岩储量最大,在岫岩境内有北瓦沟、瓦沟、细玉沟、哈镇、大房身、偏岭等10多处岫玉产地。
08、作者简介
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员。
黑龙江省辽金文化博物馆 研究员。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玉材质溯源。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第 6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鉴定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彩色宝石的未知鉴定》、《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翡翠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和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珊瑚的鉴定与优化处理方法》、《珍珠的鉴定与优化处理方法》、《国内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方法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350 多篇,200多万字。阅读量38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暨首届宝玉石检验员技能大赛中省级排名第3名,荣获三等奖,作为珠宝鉴定师和宝玉石爱好者。曾长期从事宝玉石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珠宝鉴定有深刻的理解。曾多次参与鉴宝活动为百姓服务。并且执着于玉文化传播,为珠宝行业发展尽心竭力。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玉器的收藏与鉴赏》、《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