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1)

这是一位闺阁女子的日常打扮场景,却在一个人的心里记挂了一辈子。

她是谁呢,她就是距离我们900年前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原配妻室-王弗小姐。

我们大家知晓她,更多的是从东坡先生的记梦词中说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作于先生被贬密州时,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了亡妻,那时距离王弗离世已经10年有余。

半夜醒来,冷汗惊厥,由此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是什么让先生一往情深又肝肠寸断呢?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2)

"唤鱼"姻缘

那年翩翩公子,年方18,由父亲领着到好友执教的贡院求学,聪明好学的他,深得恩师赏识。

因为贡院下一鱼池起名,在众多名士中脱颖而出,最后也是因为"唤鱼"名,竟然与恩师家小姐的主张不谋而合。

从此,贡院,寺庙,山间,花木草丛,甚至王家瑞草桥家里,无一不留下了两人美好的回忆。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3)

情投意合

"唤鱼"结识后深得双方家长满意,很快,19岁的苏轼与16岁的王弗喜结连理。

婚后,苏轼读书,王弗"终日不去"陪伴左右。

她为人低调,从未提及从小受过庭训,饱读诗书。但总是在苏轼背书卡壳的时候能够及时补上,或是他不懂的其他书,给与恰当的指导,令夫君佩服不已。

"我妻,才女也!"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4)

贤良淑德

出生名门的小姐,腹有诗书不难找,但同时食得人间烟火的就难得了。

王夫人在娘、婆二家侍奉父母舅姑(公婆)“皆以谨肃(恭谨肃恬)闻(名)”。

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

也就不难理解,后来苏家老父交代待他百年后,要把当时已经安葬在京都西边的儿媳妇墓地迁回眉州老家,葬在先世的老伴儿墓旁,让老人家在地下也能看到亲爱的儿媳妇。

“葬诸(之于)其姑(婆母)(坟墓)之侧”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5)

亦师亦友

随着苏轼出官在任,王弗也一路跟随,照顾起居。

她会注意来会丈夫的朋友,根据观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质,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

“此人对你只会阿谀奉承,没节操的小人。”

“此人好勇斗狠,赶紧离他远远的。”

“此人是拉你下水的,千万要谨慎。”

一次王弗在屏风后听丈夫与客人谈话,客人极力亲厚苏轼。王弗到后堂忠告丈夫:“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事实果然验证了她的远见:

就是这位章惇,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毫不手软。

因与苏轼政见不合,对苏轼也大下辣手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

苏轼在惠州以苦为乐写诗道:"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

诗传到京城,章惇睡不着觉了,他妒忌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把他贬到更偏远的儋州。

如果天道有轮回,如果王弗地下有知,看到先生如此境遇,也一定会跳出来为他鸣不平吧。

遗憾的是,天人永隔,音讯全无,先生只能长叹一声:"妻贤夫祸少啊......"

"小轩窗 正梳妆"

今天的女性已经不再那样梳妆打扮了,但王弗身上那种集万千女性的优良品质:敏而谨,慧而谦,永远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何时写的 苏轼心中的白月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