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周王灭商而立屏藩周室 谲而不正救周王(1)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了周襄王的弟弟姬带篡位事件,周襄王逃到郑国,同时向鲁国和晋国求援。这事被秦穆公知道了,觉得这是个东出中原的好机会,就集结了大队兵马到了黄河西岸。

晋国大夫们纷纷劝说晋文公发兵平定王室叛乱,以博取“尊王”的好名声。晋文公特意请人占卜了一卦。狐偃跟他说,这还有什么犹豫的啊,扶助周王室是让其他诸侯信服的最好办法,咱得好好抓住这个取信于人的机会啊。晋文公听从了他的劝告,领兵出发去护卫周襄王复位。

行军到黄河边上,见到了秦穆公,他就说这是我们姬姓诸侯内部的事,就不麻烦您了,我带着人去摆平就可以了。秦穆公想想也对,就撤兵了。晋国军队顺黄河而下,在温地包围并击败了叛乱的军队,活捉了姬带,枭首示众,之后迎接周襄王回到王城洛邑。

周襄王复位后非常高兴,为了表示对晋文公的感谢,按惯例要对他行赏,把王室里仅有的一点财宝拿出来,歉意地说:王室现在太穷了,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晋文公对他说:我知道王室现在很困难,这样吧,我不要您的东西,就提一个请求可以不,周襄王一听能省下钱,心里窃喜,诚恳地说当然可以啊。

晋文公说这样吧,等我死了后,请您允许我隧葬吧。隧葬,就是按照周朝的规矩,天子下葬,棺椁要经过六条隧道一样的墓道进入墓穴安葬,而诸侯是没有资格这样做的,也就是说,晋文公在请求周襄王,允许他死后也按照天子的规格安葬。

周襄王本来因为晋文公不要东西只提个要求还挺高兴,可这样的要求着实让他很为难,身为天子怎么能带头破坏自家的礼法呢,这个原则是必须坚持。可不答应呢,又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赏赐给他,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提这样的要求我实在不能答应,要不我就赏给你几块土地吧,我把阳樊、原、温、欑茅这几个地方赏赐给你吧。

晋文公假装推辞了几下,还是接受了,心里暗暗高兴。实际上这都是他耍的一个把戏,王室那点财宝他根本就没看在眼里,提隧葬的要求也只是为了难为周襄王一下,算计好了他不可能同意,最后结果只能是拿出土地来赏赐,但自己不能一上来就要求天子赏赐土地,那样显得档次太低了。

这样的手段,让后世的孔子对他评价不高。认为跟齐桓公相比,境界上差距是挺明显的。齐桓公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是能够做到名副其实的,没有损害过王室的利益,只是借助王室的旗号实现自己的霸业。尤其周王赐给齐桓公胙肉的时候,看他年纪大了,曾允许他不必跪拜领受,但齐桓公还是坚持了跪拜的礼仪;还有管仲带兵解救了周王室的危机,周王要以上卿规格接见他,管仲坚持按照规矩,以下卿身份拜见周王。可见,就算是在这些没什么实际利益的礼节仪式方面,齐桓公和管仲都谨守着臣子的本分。而相对来说,晋文公跟周王室耍的这些伎俩,就很让人不齿了。两相比较,孔子说齐桓公是“正而不谲”,意思是说堂堂正正不耍阴谋诡计,而晋文公则是“谲而不正”。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让我轻轻的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