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以轻心"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对待事物采取轻视,不谨慎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成语带心和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成语带心和骨(通过语法解成语)

成语带心和骨

"掉以轻心"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对待事物采取轻视,不谨慎的态度。

但如果深究一下为什么,可能有许多人就会茫然了。

那为什么"掉以轻心"就是对待事物不够谨慎,不够重视的意思呢?

要想真正弄明白它,我们不妨借助语法,稍作分析。

成语是汉语当中很独特的一个语言现象。它言简意赅,格式整齐。绝大部分源于古诗文、寓言、故事等。虽然也有三个字、五个字或更多字的,但大部分都是四字的。

"掉以轻心"源于唐代柳宗元的巜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

看其出处可知,"掉以轻心"原形为"以轻心掉之"。演变为成语后,受字数限制,变形为"掉以轻心",句式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

如果我们按着语法的规律和规则去考虑,就算我们未必知道它的出处,也一样可以进行调整。

"以轻心"是介宾短语,"以",是介词,用的意思。"以轻心"在这里属于后置的状语,要调整到"掉"这个谓语前面去做状语,

"掉"是及物动词,作谓语,要带宾语。它当摆动、摆弄讲,须补充它省略掉宾语"之",整体意思合起来就是,以轻心掉之,呈状中式的偏正结构。

翻译过来为,用轻慢的态度摆弄它,引申为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它,

这样一来,这个成语字面上对事物不谨慎的态度的意思,就完美的契合了它的语法意义,即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它。

树有根,水有源,成语有语法。

从语法的角度去解读成语,轻松又准确,有趣又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