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祎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影学博士研究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电影守岛人经典语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电影守岛人经典语录(电影守岛人热评)

电影守岛人经典语录

周达祎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影学博士研究生

一片浩瀚的汪洋中,一座荒芜的孤岛之上,一个矫捷的身影穿过凛冽的暴风雨,一双粗粝的大手,撑起一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电影《守岛人》中最令人动容的一个艺术瞬间,却是王继才在32年的守岛人生中反复经历的时刻。王继才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山岛的民兵哨所所长,他和妻子王仕花一生扎根孤岛,为祖国的海防事业默默奉献。6月18日公映的影片《守岛人》,正是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的真实事迹改编的,影片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和精心编排的视听语言,将王继才和王仕花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在观众面前娓娓道来。这是一部艺术精湛又意蕴丰富的优秀电影,它讴歌了奋斗的追梦人生,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杰出典范。

扎根荒岛:逆向惊涛孤岸的执着

开山岛是我国黄海前哨的一座无人小岛,临近中日韩公海交界处,军事战略意义重大。然而因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不宜居住,自1986年改制为民兵哨所后,几任所长都无法经受考验,很短的时间就离任了。奉命于危难之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86年7月,王继才经组织推荐成为了开山岛第五任“岛主”。

影片开场的第一幕,就交代了开山岛自然环境的恶劣,台风白鹿袭来,卷起高高的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岩。风雨无情,熄灭了灯塔的眨火,也把国旗吹得摇摇欲坠。王继才逆着台风,冲上灯塔,在滂沱的暴雨中重新接上了眨火,使远航的船只不会迷失方向、冲撞暗礁。雨水浸透了他的衣服,礁石划伤了他的皮肤,而王继才却全然不顾,接上眨火后又顶着风雨,跑过坎坷的山路,把国旗护下。台风天抢灯护旗的惊险时刻,只是开山岛恶劣生存条件的一个缩影。

紧接着,影片又铺陈开来,展示了民兵哨所的艰难条件:潮湿的木屋、低暗的灯火,王继才整晚独自一人忍受着蚊虫的围攻,没有蚊香、没有杀虫剂,只能以皮肉之躯对抗。他的身上留下了无数道血痕,已分不清哪个是蚊子的血,哪个又是他的血。岛上没有淡水,王继才就挖了个池子,用泥鳅净化海水;没有粮食,王继才以泡面充饥;没有蔬菜,王继才就捞海带吃;没有肉食,他自己用蟹笼捕获海鲜……然而,比起自然条件的艰苦,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与世隔绝的孤独,开山岛交通不便,离最近的村子也要一个多小时航程,同时又常年饱受台风侵扰,一遇风雨就不能行船。住在岛上,就意味着和家人长期的分离,意味着遭到家人的误解与埋怨,意味着疏远的关系和亲情的割舍。然而即便如此,王继才还是坚持下来,克服困难,守一天岛就要把开山岛守得有模有样。

是什么支撑了王继才逆向惊涛孤岸,32年执着地扎根荒岛,撑起了祖国海疆的一片蓝天呢?影片通过王继才一系列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他个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其实历史上不乏以“荒岛生存”作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有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美国电影《荒岛求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韩国电影《金氏漂流记》等,这些作品都通过表现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歌颂了人类顽强地求生意识和改造自然的气魄。然而,在《守岛人》中,除了顽强的拼搏精神之外,支撑王继才迎难而上的是他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是对祖国和人民浓烈而深沉的爱。

其实刚开始接受任务时,王继才也不情愿,只是为了和父亲赌气,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不是“孬种”。然而在长期的守岛工作中,王继才逐渐意识了自己的职责所在,理解了组织的难处。尤其是在救助小豆子等渔民和协助海警抓获了走私货船之后,更让王继才明白了守岛就是保乡,守岛就是卫民,守岛就是守国的意义。正因如此,王继才的执着人生,不再是一时赌气的偏执,而是为大家舍小家的义无反顾。

“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这句话是王继才常挂在嘴边的人生信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因有伟大的理想信念,王继才在艰苦的孤岛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影片中多次展现了王继才“虽在陋室,不改其乐”的豁达心态,他带着两条狗、隔着电话和王长杰其乐融融打起了扑克;北京奥运会不能到现场,他就和妻子在屋子里听着广播模仿起奥运开幕式姚明举旗进场的场景;大年三十,他和妻子还排演了淮海戏,为前来团聚的亲朋好友展示才艺。在王继才这个角色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他勤于吃苦、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坚守的拼搏精神,还感受到了一种共产党人朴实无华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生守护:平凡中窥见爱情的模样

“一辈子,一件事。你守岛,我守你。”这句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是王仕花对丈夫王继才守岛行为的一个回应,也是他们两人爱情的真实写照。影片中,除了表现王继才和王仕花与艰苦环境对抗的奋斗历程之外,夫妻二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同样感动了无数观众。

王仕花原本是一名小学老师,在王继才上岛担任民兵哨所所长后,起初她并不理解丈夫的决定。王仕花埋怨县人武部部长王长杰出尔反尔,没有找人替换王继才,并假意离婚想让丈夫放弃守岛,回归家庭生活。然而,在几次上岛探望王继才之后,王仕花从一开始的心疼丈夫吃苦受罪,到逐渐理解丈夫是为了祖国事业而默默奉献。为了支持丈夫,解决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王仕花毅然决定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放弃优渥的生活,到开山岛哨所戍边。至此,幽暗的小木屋不再仅是王继才栖身的敝所,而是出落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人的孤守,变成了两个人的相守。

从前,王继才总是一个人出勤跑操,升旗敬礼,敲鼓转舵,虽然心中充满对祖国的情怀,但难掩其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封闭环境所感受到的孤独。而今,一个人的茕茕孑立,变成了两个人的对影成双,在妻子陪伴在侧的第一个雪夜,听着王仕花唱着自己熟悉的淮海戏,在“方圆十里嚎上一嗓子都听不见”的孤岛上,他孤单的心灵有了皈依。雪夜里王仕花为王继才搓背,轻轻抚摸着他的背上粗糙的伤痕的情节,与若干年后王继才反过来为王仕花搓背的情节形成了一组有意味的对照,温馨的画面将两人之间相互依恋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仕花对王继才的感情,还体现在他们共同守岛的每一个点滴瞬间中。他们每天一起执勤,一起升旗,一起面对困难,也一起享受生活,晨来曦往,日复一日。无论王继才做什么决定,王仕花总是无条件地支持。王仕花从骨子里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与丈夫相守的诺言。不仅如此,在丈夫面临危险时,王仕花弱小的身躯里,还崩裂出一种果决的刚毅,面对走私犯聚众的凶狠报复,王仕花端起了步枪向歹徒打去,一声枪响驱散了围攻的歹徒,更是宣示了王仕花对爱情的忠守和对祖国的忠诚。王仕花的默默付出,也收获了丈夫的深沉的爱,在大年三十哨所的晚会演出上,王继才倾情领唱了淮海戏《回娘家》,是对一生都没回过几次娘家的妻子的一种弥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王继才和王仕花身上,我们窥见了平凡人一生相守的爱情模样。没有鲜花和钻戒,只有一间残破的小屋,一盏昏黄的油灯,吃着泡面一样可以温馨而浪漫。王继才和王仕花的感情,不仅有夫妻之间相伴一生的爱情,更有战友之间共同奋斗的革命友情。他们的爱情不是简单的卿卿我我的小情小爱,而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伟大事业深深融在一起的无私大爱。影片结尾处,王继才因病去世,而王仕花继承了他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的职务,她独自一人站在岛上,向着碧海蓝天,挥动五星红旗,这一幕寓意着王仕花将带着丈夫的爱,继续守护美丽的祖国海疆,两人的爱也将像眼前的这片广阔无垠的大海一样永存。

守岛精神:共同锻铸的时代梦想

英雄模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他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真善美。英雄模范题材,是主旋律电影的重要表现议题,它肩负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当歌颂什么样的人物,弘扬什么样的价值的社会功能。电影《守岛人》所表现的以王继才、王仕花为代表的“守岛精神”,其背后代表的是千千万万像王继才那样的普通中国共产党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无论是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凉山山火中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消防战士,亦或是扎根西部诲人不倦的乡村教师,正是有了这一群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人生美好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共产党员,才有如今蒸蒸日上、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岛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影片中除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还塑造了其他不同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同样闪烁着普通人坚守岗位、努力追梦而发出的耀眼光芒。在抗日战争时期,王长杰的父亲坚守一片阵地,为王继才的父亲挡住了子弹;而他的儿子,人武部长王长杰同样在自己的任上坚守阵地,他前后操持,为王继才运送补给物资,在台风天,正是王长杰冒雨找到了妇产科的医生,电话远程指导才助力了王仕花的顺利生产,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病床上仍然惦记着党组织交付的使命。同时,开山岛也是一座英雄岛,被王继才救下的小豆子,他的父亲大斗子连长,当年驻守在开山岛,是开山岛是最早的一批拓荒者。大斗子连长在一次意外中不幸牺牲,而他埋葬的地方,正是王继才在岛上播种桃树的地方。荒岛之上,一株桃树傲然挺立,不仅象征着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更象征着大斗子连长代表的共产党人守护和奉献的精神在王继才身上流传,而这种精神品质也将在一代代共产党人身上薪火相传下去。

真正的英雄不会被时代埋没,他们就像开山岛上的那座灯塔,虽渺小但明亮,永恒长存,始终照亮每一个新时代奋斗者的心。王继才32年来为祖国守卫海疆的先进事迹感染了无数人,不仅周边渔村的村民对他敬佩有加,无数互联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也为他感动,自发为其投票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影片结尾,小豆子组织群众前来探望王继才,金色的阳光洒在海岛上,映衬出王继才的形象高大而挺拔,他的一生付出,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影片《守岛人》所歌颂的是无数像王继才那样看似普通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英雄托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守岛人》所传达是新时代一个平凡人努力奋斗的小小心愿,正是这一个个渺小的梦想最终汇聚成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时代梦想。

来源:福建文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