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叶书院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

红叶书院7月“跟着贾老师学写诗”活动又开始了。其内容为,以《芦花集》中《临潼石榴七绝》《中秋叹蟹七绝》《红豆七绝》三首诗为范本,可仿写,可感怀,体裁形式不限。

活动中,诗友们踊跃读诗习诗,收获了许多佳作。本头条号将依不同内容陆续发布。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2)

原玉: 红豆(七绝)

文/ 贾锡信

诗中读罢掌中看,

最爱殷红似血颜。

此物撩人心几颤,

如烟思绪绕春山。

注:颜:脸色、面容。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3)

诗友习诗:

01 红豆(拟唐王维《相思》诗)

文/ 布 丁

红豆吾师种,诗中粒粒秀。

愿君多采撷,此物才延寿。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4)

02 仿师作红豆

文/ 王连芝

人避妆台镜,莺啼变徵声。

岭南已满树,望断柳梢青。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5)

03 读贾老师诗仿写红豆

文/袁丽娟

月光赏罢洗俗颜,

手捧朱红映霜天。

此物多情思旧雨,

浮生三世寄春山。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6)

04 红豆(七绝)

文/项 新

朗星阑夜月如钩,

相看殷红聚啬眸。

圆润艳香难释手,

相思萦绕满心头。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7)

05 仿写贾老师红豆诗

文/ 李兰芳

圆润晶莹血样红,

南国一豆两心同。

关山阻隔三千里,

明月扬州入梦中。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8)

06 红豆

文/ 齐 玲

颗颗圆润红线穿,

缠缠绕绕紧相连。

望断天涯无从寄,

我坠红尘君成仙。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9)

07 红 豆

文/雅娴

垂老畏别离,闲情两地知。

秋来摘红豆,树下寄相思。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0)

08 红 豆

文/ 韩锋

南国红豆种北疆,

粒粒晶莹饱含浆。

落入盘中珠泪淌,

凝眸对望一双双。

一根红线穿满豆,

串串根根写春秋。

不知为谁歌颈下,

相思之子缀绣球。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1)

09 相思红豆

文/江柳

相思红豆染霜天,

征夫戍国守边关。

多情应是云中月,

寒烟衰草几人还。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2)

10 读贾老师诗写红豆

文/ 周香兰

手捧红豆到河岸,

水载往事慢慢流。

那场邂逅在心上,

飞过远方雁声留。

万绿丛中那点红,

千里草原来相逢。

无奈那年分别后,

有情人儿相思浓。

相遇离别总有时,

最初情动在心头。

一路风尘都看透,

终是难抚相思愁。

(2022.7.23.)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3)

诗作评析:

浅析布丁《红豆》诗

文/ 李兰芳

布丁《红豆》诗原文:

红豆吾师种,诗中粒粒秀。

愿君多采撷,此物才延寿。

众所周知,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为相思名篇。布丁的《红豆》诗仿古不泥古,写出了自己新的境界,创新意而用之,扩大了相思诗的外延,有了更深的蕴意。

本次诗词作业,贾老师范诗引路。其中《红豆》一诗,引来多人的仿作与和诗,十分可喜。而布丁的《红豆》诗力拔头筹,最有突破。

诗中赋予相思豆——红豆以全新的含义:

从“红豆吾师种”起句,以红豆喻指贾老师所写的范诗。

第二句“诗中粒粒秀”,称赞了老师的诗字字珠玑,像红豆一样玲珑剔透。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借用王维诗原句,但又赋予原句全新的内容(在集句诗中常见,但在这种诗中却是创新),勉励学友们多多发愤习诗。

结句则翻出新意:“此物才延寿。”褒扬了贾锡信老师晚年以“文化养生”理念创办红叶书院,专注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为人治学精神,并揭示出“此物才延寿”的人生高雅追求。可以说,此诗在内容上,新颖浑厚,以情感人,出于王而胜于王!

此诗在声调上,以平声改仄声的手法,使得仄声入韵更显厚重有力,读起来更具感染力,更能引发共鸣,也能够更好地突显诗句的内涵。

我们虽然已是暮岁,但只要潜心研读贾老师的《芦花集》,多多发愤提升自己,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又怎能不心胸开阔,健康长寿?!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4)

延伸阅读:

关于王维的《相思》诗

文/ 王士平

王维的《相思》诗还有一个名字是《江上赠李龟年》。然而在翻看唐诗就会发现杜甫有一首诗是《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是唐天宝年间一个有名的歌者,从而可以想到李龟年与杜甫、王维的关系了,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与歌的关系了。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红豆”比喻相思呢?因为,“红豆”还有一个名字叫“相思子”,传说一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便哭死在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就将红豆称为“相思子”。诗人用既朴素又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是王维诗的特点之一。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相思》歌辞用对称的口气,唱时好像在对听者说话,显得亲切。”

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跟贾锡信先生学写红豆诗十三首)(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