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为我 国南北各地常见的一种果品 中 医临床应 用 大 枣 已有几 千年历史 二 千多 年前我 国 中药学专著 《 神农本草经 》 已有大枣药用功 能 的记述 , 历代 医家在临床 实践 中 不断 有所发展 , 应 用 范 围也愈来愈多 汉代 名医张 仲景 的一部 《 伤寒论 》 述及大枣 的疗 效功 能不下四十次 , 可见枣之为 用大哉 本文仅就大枣的营养功能及食疗 应 用 简述如下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大枣的吃法与作用及禁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大枣的吃法与作用及禁忌(大枣的妙用除了煲汤)

大枣的吃法与作用及禁忌

大枣为我 国南北各地常见的一种果品 。 中 医临床应 用 大 枣 已有几 千年历史 。 二 千多 年前我 国 中药学专著 《 神农本草经 》 已有大枣药用功 能 的记述 , 历代 医家在临床 实践 中 不断 有所发展 , 应 用 范 围也愈来愈多 。 汉代 名医张 仲景 的一部 《 伤寒论 》 述及大枣 的疗 效功 能不下四十次 , 可见枣之为 用大哉 。 本文仅就大枣的营养功能及食疗 应 用 简述如下 。

一 、 补脾和 胃

大枣性温 , 味 甘 , 色赤肉润 , 具有补脾 和 胃功效 , 为 补益脾 胃良药 。 性温者益气 , 味甘者补中 , 《 内经 》 有 “ 里不足者 , 以甘 补之 , 形不足者 , 温之 以气 ” 一说 。 《 神农 本草经 》 载大 枣 “ 安 中养脾” , 《 长 沙 药 解 》 “ 大 枣之补土 , 补血 以化气 , 是 以偏补 脾精而养肝血 , 凡 内伤肝脾之病 … … 非此不 可 。 ” 凡此种种均说明大 枣养气补血功效非 同一般 。

历代 医 书记载大枣 的食疗作用 颇多 , 宋 代 医学 巨著 《 圣济总录 》 补益门有 “ 大枣 丸 ” 一 方 , 方 中选用 大枣 四升 , 将大枣蒸熟 后 , 去掉皮 、 核 、 研成膏 , 另选 熟艾叶六 两 , 杏 仁二两 , 半夏二两 , 人参四两 , 共研 细末焙干, 用 枣膏拌 匀 , 制 成梧桐子大 的丸 剂 , 空腹用 米汤送下 , 可 以 “ 补脾 胃 , 悦颜 色 , 长肌进食 。 ”

《 圣济总录 》 脾藏 门还载有 “ 七枣汤 ” , 方用 厚朴 , 干姜 、 炙甘 草 、 乌头 、 袜香子 、 益智仁 、 缩砂等七味药 , 搓如麻豆 , 每 次 服用前 , 取二钱七 约 克 与水一盏碗 , 将大枣七枚 , 破开去 核 同煎 , 可治疗 “ 脾 胃 虚冷 , 脐腹疼痛 , 吐 泻不定 , 里急后重 , 肠 中虚 鸣 , 水谷不消 , 不下饮食” 等症 。 及至 清代 , 河北名医张 锡纯将此 类药物 制成糕 点 , 便于病人服用 , 为我 国现代食疗 食 品的发端 。

《 医学衷 中参西录 》 有 “ 益脾 饼” 一方 , 选用 白术 、 千姜 、 鸡 内金焙熟研 末 , 再将大枣蒸熟捣泥 , 与上述三药调匀 , 制作成饼 , 在火上炙干 , 当点心食用 , 治疗 脾 胃湿寒等症 , 效验甚著 。

二 、 生津润燥

《 神农 本草经 》 谓 大 枣主 “ 少津液 ,、 身 中不足 , ” 即述大枣生津润燥功 能 , 汉代 张仲景 的桂枝汤方剂无一不用大枣 , 因桂枝 汤原为表虚 , 表虚 患者 多有 自汗 , 自汗有伤津液 。 然表虚必解表 , 解表又必发汗 , 于 是 产生 “ 虚虚 ” 的矛盾 , 因之张仲景 在方剂 中 提 出以大 枣来补 偏救弊 。

黄元御在 《 长 沙药 解 》 一书 中说 “ 桂枝汤开经络 而泄营郁 , 不 以大 枣补其 荣 阴 , 则 汗 出血亡 , 外 感去 而 内伤来矣 , 故 仲景于 中风 桂枝诸 方 皆用 之 , 补泄并行之法 也 。 ” 由此可 见大 枣 生津润燥 的功能是确切 无疑 了 。

古来采用 大枣生津 润燥 的 食疗 方 剂 较 多 , 如唐代 孟洗 《 必效 方 》 载 有 “ 治咳 嗽积 年不疾者 , 胸隔 干痛 不利 , ” 用 食若二分 , 酥一鸡子许 约 克 , 大 枣七 枚 “ 一 , 档 中煎令酥尽 , 取 枣去皮 食之 。 ” 按 咳嗽积年 不瘩 , 必伤 肺 阴 , 肺 中津液 亏虚 , 致使胸隔 干痛不 利 , 孟洗选 用 了大 枣和酥 , 均取其 生 津液 , 润燥咳 的功能 。 宋 代 《 太平 圣 惠方 》 也载 有一 则类似方剂 , 只取大枣 和酥两味 , 尽 收 滋润之效 , 不仅可治疗 积年咳 嗽 , 还可 治疗 “ 伤 中筋脉 ” 、 “ 急 上气 ” 等 失 津少液 病症 。 又如 张 仲景 “ 甘 麦大 枣 汤 ” 专治疗肝 郁化火 伤 阴 , 致 内脏 阴液不足 而发 的 脏躁 证 。 甘 麦大 枣汤 中甘草 、 大麦 、 大枣 均 系 日 常食 品 , 小 麦 养心液 , 安 心神 , 大 枣 、 甘草 甘润补 中缓 急 。 此三 味 合则成妙 用无 穷 , 成 为 中医食疗 方剂 。

三 、 调和营卫

调和营卫是中医 重 要 的医疗途径 , 张 仲 景 《 伤寒论 》 中的桂 枝 汤则是为 解肌发 汗 , 调 和营卫 的第 一方剂 , 史 称 “ 群 方之冠 , ” 桂枝汤 由桂 枝三 两 、 芍 药三 两 、 生姜三 两 、 大 枣十二枚 、 甘 草二两 组成 , 按此 方 剂 内 容 , 除 芍药外 , 其 余 四 味均 为古代饮膳调味 品 , 所以自古以来又 有 “ 医食 同源 ” 之理 。

张仲景 使 用大 枣 极有讲究 , 凡论 及 方 剂 , 生姜 多与大 枣为伍 , 清邹澎 的 《 本经疏 证 》 中说 “ 《 伤寒论 》 、 《 金 匾 要略 》 两 书 , 用 枣 汁五 十八 方 , 其不与 姜 同用 者 , 十 一 方而 已 , 大 率姜 与枣联 , 为和营 卫 之 主 剂 , 姜 以主卫 , 枣 以主营 ” 一 。 ” 大枣 调 和营卫 的功 能 , 在食疗方面 的应 用 , 近年来 已有 了一 些 尝试 , 如 扬州 中药厂 制做 的 “ 祛寒姜枣饮 ” , 即有发 表散寒 , 温 中和 胃的疗效 , 又 具有营 养饮料特点 , 为药 物饮料化开 拓 了新 的途 径 。

吴 熙编著 的 《 妇 女 病饮食疗 法 》 一 书 , 也介 绍 有 “ 姜 枣红 糖 汤 ” 、 “ 姜枣花椒 汤” 等大 枣食疗 方法 。 这 些饮料化 的方剂 , 改 变 了良药 苦 口 缺陷 , 服 用方便 , 易于 为患 者接受 。

四 、 益气调药

《 神农 本草经 》 记载大 枣 “ 补 少 气 · · 一 久服轻身长年 ” , 所谓 “ 少气 ” , 系 指 语 言 无力 , 呼吸微弱 , 气少不足 之意 。

大 枣补气 功 能不 同于参 蔑之类 , 中医 一 向视大 枣为 清 润补 品 , 其补而不燥 , 益 而不腻 , 尤益 一 于慢 性病患 者服用 。 《 医学 衷 中参西录 》 载 一 驮 案 , 谓 有一年届五 旬患者 , 身体赢弱 , 饮 食 减少 , 日益消瘦 , 一派气虚 证候 , 后遵 张 锡 纯之嘱 , 每 日服食 大 枣数十枚 , 当 点心 食 用 , 日久天长 , 饮食 大 增 , 身体 日益强 壮 。 此 即为 《 大 明本草 》 所述 大 枣 “ 补五脏 , 治 虚损 ” 之益气功 能 。

用 大枣制成食 品有补气 生津 , 益脾 和 胃 等疗效 , 清代 名医张锡纯 曾用大枣六斤 , 生 姜一斤 , 共 同上锅蒸熟 , 捣成泥状 , 加 入桂 枝 细末三两 , 炒 熟麦面一斤半 , 和 匀捏 成小 饼状 , 置 炉 中烘干 , 制 成 点心 。 大枣还有调 和诸药 功效 , 可减低消除 或 抑制 某些药物毒性 、 烈性 和峻 性功能 。

《 伤 寒论 》 中有 ,’ 十枣汤 ” 方 , 是 一 首 逐 水 峻 齐 , 方 中选 用 了大 枣十枚 , 用 以调 和诸 药 。 《 本经疏证 》 解释说 “ 十 枣汤 用药过 峻 , 恐 不持 泻去 其饮 , 将尽 人 之津液 青泄之 , 故 以枣约 束营气 而存津液 也 。 ” 以大 枣 调和药 性的方剂 不胜枚举 。 根据大枣 调 和诸 药性 的 特点 , 人们可 以在很多食品制作工艺中拟定 方剂 , 适当配伍 , 制 出有营养疗效的很 多食 畜 日此

本文来自——哈毅. 浅谈大枣的功能及食疗应用[J]. 食品科学,1984,0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