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为啥新生儿容易黄疸(什么是新生儿黄疸)(1)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并不严重,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会自行消退,不需要任何处理。少数严重黄疸,对神经的伤害可造成智力低下、瘫痪、耳聋等,这些可怕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并且无法恢复。

正因为严重黄疸有这么可怕的后果,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治疗,阻止黄疸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出生两星期以内的宝宝,如果黄疸加深很快或者出生24小时内就发生黄疸,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让医生来判断病情;如果宝宝出现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角弓反张或抽搐等表现,应分秒必争及时就医!

生理性黄疸

一般足月的宝宝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最明显,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宝宝的黄疸可能会较重,可持续2—3周。生理性黄疸的宝宝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μ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病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母乳性黄疸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黄疸检查

1.黄疸程度: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高而皮肤又薄,故肤色红,常掩盖黄疸,用指压皮肤(额头、前胸、腹部、手足心),易于观察程度。根据黄疸的分布,估计黄疸的程度。黄疸位于面部、躯干多为生理性黄疸,若四肢及手、足心均黄,胆红素常>256.5μmol/L(15mg/dl),为病理性黄疸。

2.黄疸颜色: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桔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

3.伴随表现: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

4.胆红素脑病: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顾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5.黄疸消退时间母乳性黄疸多延迟,可经3~12周黄疸才能消退。

面对黄疸怎么办

应对轻微黄疸,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喂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

坊间流传的喝白开水和葡萄糖水帮助退黄的说法并不靠谱。宝宝胃容量有限,水和葡萄糖水会占肚子,减少喝奶量,于是大便量减少,胆红素排出也会相应减少,不利黄疸消退。

晒晒太阳就能退黄的想法也不够成熟。蓝光照射确实可以让黄疸消退,但太阳光虽然也含有蓝光,含量却有限,作用不明显。严重黄疸,需要住院治疗,不能自行带回家晒太阳代替。

面对严重黄疸需要治疗

病理性黄疸是一定要治疗的。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切莫把病理性黄疸,当成生理性黄疸而不积极治疗,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光照疗法

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是最安全的治疗。白光(包括太阳光)、蓝光照在皮肤上可通过皮肤将引起黄疸的胆红素结构变性,阻止胆红素进入大脑,避免因高胆红素可能造成的脑损伤。光疗不会给孩子带来风险,仅光疗后一段时间皮肤稍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