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西游记》时,很多读者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的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打打杀杀、性格莽撞的他,变得温顺了很多,也可以说,从此之后的孙悟空,变得没有那么有“魄力”和“闯劲儿”了于是有人就推测,真假美猴王时,在如来佛祖的操作下,真的孙悟空被打死了,而那位假扮“美猴王”的六耳猕猴成功上位,替代了孙悟空,这也导致“孙悟空”前后的性情和作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真假美猴王最后死的是悟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真假美猴王最后死的是悟空(孙悟空为何变得佛系起来)

为什么真假美猴王最后死的是悟空

阅读《西游记》时,很多读者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的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打打杀杀、性格莽撞的他,变得温顺了很多,也可以说,从此之后的孙悟空,变得没有那么有“魄力”和“闯劲儿”了。于是有人就推测,真假美猴王时,在如来佛祖的操作下,真的孙悟空被打死了,而那位假扮“美猴王”的六耳猕猴成功上位,替代了孙悟空,这也导致“孙悟空”前后的性情和作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我们不妨从原著中去发现“蛛丝马迹”,探讨一下孙悟空从最初“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后来又为何变得佛系起来。

实际上,在书中五十七回,孙悟空遇到假的美猴王之前,他的性情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在五十五回,孙悟空师徒遇到了蝎子精,在求助昴日星官之后,制服了蝎子精,书中写道:八戒上前,一脚一只脚踏住那怪的胸背道:“孽畜!今番使不得倒马毒了!”那怪动也不动,被呆子一顿钉钯,捣作一团烂酱。

以前孙悟空只要遇到妖怪,都是他自己第一个冲上前去,非要将妖怪斩草除根不可,以至于在最初“三打白骨精”时,还被唐僧误会,将他给赶走了;五庄观也是,一言不合就把镇元子的宝贝人参果树给推翻了;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唐僧都埋怨孙悟空好打好杀,性格莽撞,为此孙悟空也没少和师父顶嘴。

由此可见,孙悟空在没有遇到假的美猴王之前,性情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观音菩萨点化,另一个是金箍棒的丢失。

原来在降服黑熊怪的时候,孙悟空看到观音菩萨变成了妖精,嘲笑道:“这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呢?”

观音菩萨没有怪罪孙悟空的无礼,反而笑着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观音菩萨的这一句话说的非常高明,妖精和菩萨,其实只是一念之差,这句话暗合了佛家常常提倡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聪明的孙悟空,又如何听不懂呢?

另一个导致孙悟空性情发生改变的事情,是他金箍棒的两次丢失。孙悟空得到金箍棒之后,一直是随身不离,平时变化成绣花针藏在耳朵里,可以说,金箍棒是孙悟空的第二个“生命”,然而在原著中,孙悟空两次弄丢了金箍棒,一次是遇见青牛精,青牛精用金刚镯将孙悟空的金箍棒都收走了;另一次是“黄狮精”,将他的金箍棒给盗走了。

这两次金箍棒的丢失,也一步步使得孙悟空渐渐意识到,仅凭武力胡乱打杀一气,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他现在是陪伴唐僧求取真经,也是为了度化世人,难道度化世人非要去打打杀杀不可吗?显然不能。

由此曾经那个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开始变得佛系起来,知道尊重师傅,也懂得杀戮成性要不得,救苦救难才是第一,这也是作者刻画孙悟空人物形象前后变化的良苦用心。

所以我们看到,在原著后半部分的孙悟空,好杀的心思收敛了。比如六十四回中,八戒对着树精们:“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把两棵腊梅、丹桂、老杏、枫杨俱挥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鲜血淋漓。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将松、柏、桧、竹一齐筑倒。”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从书中第五十五回开始,孙悟空变得越来越宽容,说明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