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1)

清夜无尘,丝雨随影。陌间披纱,虫喃竹下。有风凉凉,卷落一地新黄。

九月的夜晚,刚跨进秋的门槛,没了闷热烦躁的暑气,没了深秋的寒冷薄凉,当是秋天里最好的夜啊!

山村的夜里无余事,一个人披上蓑衣,戴上斗笠,闲走在村外的小路上。一路上桂香淡淡,风不冷不燥,雨不疾不徐,气温不闷不燥。一个人的秋,一个人的清贫世界,无琐事缠身,内心丰盈,安逸闲适。我想这便是人间好时节。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2)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突然就想起这两句诗来。我可是学不来白居易的样子,钻进被窝里,听风听雨,安然入睡。这么静美的夜色,跟一朵花儿似的,我是舍不得的。

初秋夜,再带上点丝丝缕缕的雨,光是想想就诗意满满,怎舍得在床上荒废掉呢?

走过村口,有几棵年久的泡桐树,隐在的灰蒙蒙的夜里,它的叶子像极了张开的巴掌,在枯黄与残缺之间有些许浅浅的秋意。一叶浅秋,半染时光,似岁月斑斓的痕。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3)

我是喜欢站在泡桐树下的,从小就喜欢,喜欢听风吹它的叶片,喜欢看雨洗濯它的叶片。偶尔有一两片泡桐叶打在地上“咔嚓”声响,偶尔有一两片随风飘远,偶尔也划过人身上,落在肩上,落在光影层叠的时光里。

远红尘的纷杂闹腾,居山野之安静闲适。我成了一个闲人,闲得对一棵泡桐树发痴,对一夜雨痴。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无事于心,无心于事”便是闲人。

南怀瑾也说:“悟了道的人,那真是闲道人,心中无事。”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4)

想来“闲”也是各不相同的,或闲于山水,或闲于世情,或闲于田园,或繁华中偷闲,或闲于栽花种草。心中无事,各行其是,皆无不可。

历代名士高贤之中,不乏闲人:种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之陶渊明;即如四季奔流,游山玩水之李白;也如梅妻鹤子,雪夜舟上宴客之林逋;一蓑烟雨,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之苏轼。此皆以闲而闻名。弗趋荣利,仙逸之气也!

闲,有闲的自在;闲,有闲的豁达;闲,有闲的智慧。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5)

人当有一闲,如此时的我,心系山野之趣,抛却红尘之物欲,以淡然之心行于陌上,处一阕秋水长天的悠然意境,听悠悠天籁之雨声,应和内心深处的空灵,如此安养品性,自然清心寡明,淡泊物欲。

世间人的欲望无穷的,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你的能力承担不起你的欲望,幸福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何必贪求太甚呢?把日子过慢一点,过得轻松才是本事。

庄子在写《逍遥游》写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于林间筑巢,林子再深广,也只择其中一枝;兽在河边饮水,河水再宽阔,也只是喝饱即止。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6)

居不过六尺,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如何? 家财万贯又如何?到最后都会作了过眼云烟。丰盛的物质生活反倒成为我们的累赘。近些年流行的“断离舍”,无非是物欲的膨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累累负担,从而产生的减负智慧。

想那苏轼历经沧桑,得意时欲乘风归去,落魄时莫听穿林打叶声,最后才有“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感慨。

闲,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其实很不简单,是删繁就简,是身心的随遇而安,是人生的豁然开朗之态。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7)

把心闲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智慧。渔樵深山也好,把心闲下来,随处是净土;琼楼玉宇也罢,把心闲下来,闭门即深山。

所谓闲人,并非是懒惰之人,而是内心修为上的一种境界,是行到山穷处,坐享清风朗月;身处红尘藩篱,却不沾半点尘埃。古往今来,世间的真风流、真自在,都是倚门望月一般的闲暇。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闲,是把名利、富贵都放下了。回归山林,吃简单的饭菜,穿粗布麻衣,院里蔷薇爬墙、鸡犬争食,万事皆安。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8)

想听雨声,如夜雨中的我,拖一双鞋,披蓑戴笠,行于山野小径;或卷帘半开,一枕夜雨入梦来。山外车马喧嚣,与之毫不相干。

曾经奔走钻营的执念,心一闲下来,便都不再重要了,只贪恋眼前的这般岁月静好。这一生,若是心无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不如归去,回到我们最初的白云乡,做个闲人?如何!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9)

散文不如归去(散文不如归去作个闲人)(10)

邹謇,祖籍四川渠县,现居重庆。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四月青阳》,《春风拂面》。长篇小说《阴阳跨界人》,《太医令》等。多家平台签约作家,多篇文章纳入中考题库,多篇文章选入研究生题库。生性淡泊,众生见我类草木,我见众生是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