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忻州##显通寺##人生最终追求是什么#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1)

自白马驮金西来传教,汉唐宋元佛教兴隆。有明一代,太祖定都金陵,开教宣文,尊崇释教。就在这个时候,繁峙县山会村出现了一位皇帝钦依显通寺住持,掌管五台山佛教界的重量级人物明玄,成为当时繁峙乡里人的骄傲与自豪。本文依据《五台山佛教·繁峙金石篇》中明代《洪福寺重修碑》,考证显通寺与洪福寺上下院关系。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2)

五台山大显通寺

山内显通寺

显通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的灵鹫峰脚下,不仅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佛寺的开山之祖,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佛教史的发展历程。其铜殿、无量殿以高超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古建筑中享有盛誉。1982 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被国务院列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显通寺,原名大孚灵鹫寺,据雍正《山西通志》载“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春,印度摩腾、法兰礼清凉山,奏请建伽蓝,复言,山形宛同印度灵鹫,宜即用为名。”北魏孝文帝时期扩建,又因寺前有杂花园,亦叫花园寺。唐朝时,对寺庙重新加以修整,后来武则天以新译 《华严经 》载有此山名字,又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时,赐额“大显通寺” ,万历年间又改名为永明寺。康熙二十六年,再次改名为大显通寺,一直沿用至今。

显通寺山门两旁,各树一通石碑,左边的碑身上大草“龙”字, 右边 的碑身上大草“虎”字,字体挥洒 自如,是唐代光宅年间,雷雨居士摹龙虎形象书。字迹清楚,是五台山珍贵的文物。山门的左侧有 一座硬山顶砖结构的高层建筑,砖壁上留着层层通气窗口,造型笃实而精巧,是显通寺的粮仓,据说可存三十多万斤粮食。

显通寺经常举办上万人供斋法会,那么,这些粮食主要来自哪里呢?答案自然是来自显通寺在繁峙众多的庄田下院——明代中期显通寺下院有繁峙山会村洪福寺,南峪口村寿宁寺,中庄寨宝藏寺,天岩村岩山寺。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3)

显通寺山门用龙虎二字代替四大天王

山外洪福寺

寺院田地是五台山寺院维持正常运营的最基本财产。可分为总院田地与下院田地两部分。总院寺田是寺院所有僧众共同享有收益成果的集体性公共财产;下院寺田是具体每一个分支寺院自主经营的田地。从寺田来源上看,寺属田产一是依托围寺赐田政策来获得,二是通过开垦拓植而获得,三是仰赖社会力量的布施获得。

明代五台山寺院田地有三种经营方式:第一种经营方式是寺院僧众自我耕种方式。第二种经营方式是承包给当地的农业经营大户,再由大户转租给小农户耕种。第三种经营方式是寺院直接租给农户耕种,租田农户交纳一定的租税给寺院。

洪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山会村东北面,五台山北麓,海拔1165米。土地宽广,鼎盛时期有3000多口人,号称繁峙第一大村。现在郑、高、吴姓是大户。

山会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还叫三会村。繁峙多数村庄都是先有寺,后有村。据传是三会村是寺院师父给起的名字,来源于弥勒菩萨之“龙华三会”。众所周知,弥勒信仰可以看作唯识宗信仰的一大特色。如果此说属实,可以推断宋元时期洪福寺或称三会寺是弘扬唯识宗的道场。

随着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三会村的人口数量密集增加,油坊、酒坊、饼面铺、皮革、农具、木材加工等各种手工作坊也应运而生,出现了 “八店九铺十条梁,毡房饼铺油飘香”的繁盛景象。

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三会村洪福寺为上院显通寺提供丰裕的粮油等农产品和佛事活动用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繁峙民间物资交流的商贸中心。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4)

繁峙山会村洪福寺

现存《洪福寺重修碑》,刻于明嘉靖十年(1531),碑座、碑头现已不知去向。建国后,洪福寺改作粮库,碑上置磅称粮,碑的正面向上,约三分之一的字迹被磨灭。 保存至今已属不易。

乾元资始三征,煦育于天,坤道肇初万物,动形于地。万物源自哪里?万物始于阳而凝于阴!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如果说山内显通寺为乾元为天,那么山外洪福寺为坤道为地。

繁峙县山会村地处五台山北麓,是进入佛国的北大门,这里土地较为平坦,滹沱河横贯东西,是繁峙的主要粮食产区,晋北有名的米粮川。洪福寺西距南峪口村寿宁寺8华里,西距中庄寨村宝藏寺15华里,东距天岩村岩山寺14华里,明代均是显通寺下院。明代为防边患,中庄寨有军队屯田,南峪口村军队修建了堡垒防止俺答进入台山,山会村建有兵堡存放粮食,现在还有峰火台遗存。由此可知,山会村对于明朝军队和台内寺院的战略地位多么重要。

洪福寺创建时间无考,据现存繁峙县城古楼金代铁钟铸文记载,金大定十年(1170)就有僧人严丽、惠松居洪福寺修行。《洪福寺重修碑》只是说“其寺之来远矣”。与邻近天岩村岩山寺和中庄寨联系起来看,洪福寺创建时间至少应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碑文中接着说,洪福寺开山人本村梁正坚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重建寺院,然后交于僧人远庆作主持。后来其徒弟惟杰见到寺院荒废,与同乡耆老刘杰等人于天顺年间(1454~1467年)前往台山拜迎敕建显通寺左觉义从铃主之,从此洪福寺永为显通寺下院。

永乐三年(1405年),明英宗于大显通寺设置僧纲司,“率合山僧祝釐,本州月给僧粮”。这里注意代州每月给僧人供粮主要是由繁峙县衙门承担办理的。明英宗“命五台山显通寺僧人从铃为僧录司右觉义,住本寺,提督五台一带寺僧,赐敕护持”。成化十七年(1481)定旺接替从铃,后来普显接替定旺任左觉义。

随着明朝敕封的西藏噶玛巴等大宝法王来五台山显通寺驻锡传法,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显通寺的佛教界地位也显得更加尊崇。

《清凉山志·释迦也失传》记载:“永乐十二年春,始达此土,栖止五台山显通寺。冬十一月闻于上,遣太监侯显诏至京入内……”

《新续高僧传》也记载:“永乐十二年至五台山显通寺。冬十一月,明帝遣太监侯显诏至京师,入大内,免拜 赐坐于大善殿……”

这两条珍贵史料告诉我们,明代藏传佛教领袖宗喀巴大师的代表释迦也失喇嘛这位西藏法王到内地后,首先暂住在五台山显通寺,随后获得皇帝批准后,才遣太监侯显诏至京师。由此可见,皇帝钦定的五台山僧录司最高行政长官、钦差提督五台番汉僧寺觉义这一职位的重要作用在佛教界举足轻重。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5)

佛教标领明玄

就在这个时候,繁峙山会村出现了这样一位掌管五台山佛教界的重要人物,成为繁峙乡人的骄傲与自豪。

明玄,出生于山会村姓徐的一位人家,幼时聪明智慧,长而慈善仁义,尊贤爱老,宽容爱众。嗣临济二十五世圣水头村圣水院晚学东鲁沙门祖云撰文称赞道,明玄一旦荣登大显通寺住山主持的高位,职受钦差提督五台兼管番汉寺宇僧录司左觉义显职,兼管五台山寺院山林场地,总理山内山外僧众,名播四海,德誉八方,诚乃佛门之标领。

明玄是在1515年接任普显成为五台山僧录司最高佛教领袖,1530年聚集众缘,命工重修大显通寺前后佛殿五座,左右僧舍百间,方丈庖厨,焕然一新。

明玄看到本村洪福寺年久失修,危廊倾舍,遂不惮劳苦,节次修造。重修了洪福寺前后佛殿、伽蓝殿、地藏殿、钟鼓楼、龙王堂、山门、僧寮共五十余间。又逐次买地若干亩。重修后的洪福寺起高原之势,妙同神功,壮若圣制,赤光流户,紫气冲天,远近僧俗前来观瞻,莫不称善。千年古刹“讲堂铃铎,传呗唱于天风,画栱琉璃,朗慧灯于长夜。”(《清凉山传》)

《洪福寺重修碑》立石人除了钦差提督五台兼管番汉寺宇僧录司左觉义兼大显通寺住山明玄,还有:钦定提督五台兼管番汉寺宇国师兼大圆照寺住山朵而只坚参。钦依五台山兼管番汉僧寺都纲兼大广缘寺住山道海。钦差提督五台兼管番汉僧寺禅师觉义兼大圆照寺住山朵而只乳奴,圆聚。

碑记正面左下还记有:敕建大显通寺住持(字迹不清,下同),敕建大圆照寺住持,敕建大广宗寺住持,敕赐广缘寺住持的名字。

这些立石者的豪华阵容,仅是因为繁峙山会村觉义明玄是彼时五台山的佛门标领,还是另有隐情呢?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6)

重修洪福寺碑记拓片

碑阴刻文

一般寺院碑阴刻文记载的是功德主布施姓名及钱款。《洪福寺重修碑》碑阴刻文则与众不同。

第一行刻文:

开讲会首,大乘华严

会首是各种民间组织会的发起人。洪福寺这是要开讲大乘华严法会吗?

下面依次是58个繁峙境内、五台境内的寺院住持名称。我们不厌其烦地把这些寺院名称及住持法名一一列出,它可能对后学研究考证繁峙五台境内寺院的创建时间和所传宗派有一定参考价值,是繁峙地方文化少有的物证资料。

1、大广宗寺住持行安、镇宝。2、大圆照寺耆旧圆儒、德山、明永。3、大广缘寺、圣寿寺住持文晓、性庆、性福、湛明。4、敕赐文殊寺住持圆广、谭贤。5、敕赐万寿寺通圆、相秀、通果。6、敕赐普济寺住持德云、德晓、圆林、圆定(繁峙境内)。7、敕赐竹林寺行瞻、果香林。8、敕赐灵境寺住持德海。9、敕赐普恩寺住持净云。10、灵峰寺住持圆梅、志宝。

11、般若寺住持圆住、圆秀。12、天城寺住持明住。13、中峰寺住持德省。14、浮云寺守山昂大方。15、隆祖庭住持洪远。16、金阁寺守山用大机。17、雷音寺住持亮无穷。18、古华严寺圆龙。19、东凤寺明礼、圆恕(繁峙境内)。20、华林寺海林(繁峙境内)。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7)

碑身有明显重磅四个轮子压下的印记

21、西风寺惠都(繁峙境内)。22、观海寺道满(繁峙境内)。23、中严寺净贤(繁峙境内)。24、光明寺道存。25、凤岩庵明智(繁峙境内)。26、铜钟寺明玉(繁峙境内)。27、静室庵守山蕴空、胤彻天。28、西寿宁寺住持圆海(繁峙境内)。29、兴国寺住持德庆(繁峙境内)。30、东寿宁寺住持法原(繁峙境内)。

31、镇海寺住持道山、德庆。32、南山寺住持明晓。33、圣水寺住持道心(繁峙境内)。34、华严寺住持继样(繁峙境内)。35、饭仙山住持德刚。36、白龙池住持德省。37、护国寺住持德还。38、殊祥寺住持圆真。39、天圣寺住持。40、平掌寺住持明太、显成。

41、报恩寺住持明晓。42、罗睺寺住持明潮。43、火场庵守山古登。44、白水池住持海宝。45、秀关主月峰。46、木口庵明恕(繁峙境内)。47、寿宁寺住持胜全(繁峙境内)。48、普化寺德宝、德贵、圆果。49、般若寺清明、普玉、可岩。50、宝泉寺住持明山、明清、明鉴、明铎,徒显隆, 显聪(繁峙境内)。

51、吉祥寺住持德锦(繁峙境内)。52、日光寺住持悟达、悟月。53、白头庵住持德璃。54、日黑寺住持清江。55、河水庵住持真实。57、光明寺住持道辉。58、三泉寺住持燃身(繁峙境内)。

以上58寺合计人数85人。除此之外还刻有洪福寺主持及门徒26人,显通寺耆旧40人,法姪29人,法孙16人,重法孙3人,共117人。

但问题是碑记为什么要列出58个寺院名称和200余名住持僧人姓名呢?仅是这些寺院住持们对僧录司左觉义明玄组织重建显通寺,及其下院洪福寺有所布施帮助需要记录吗?还是发生了什么碑记中没有记载的重大事件呢?需要进一步的史料印证。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8)

《洪福寺重修碑》碑阴记载了58个寺院名称

华 严 法 会

笔者认为:山会村左觉义明玄在洪福寺重建工程圆满完成后,领僧众200余人举办了为期二十一天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共修暨梵唱华严字母大斋盛会”,参加法会的居士按200~300人计算,合计人数在四五百之间,这在繁峙明代人口上限只有五六千人,已是相当隆重了。同时寺内可能举行了庄严慈悲的放生法会,斋天法会、瑜伽焰口,延生普佛、往生普佛并回向后,整场华严共修大法会庄严隆重、功德圆满。因此给予勒石记载。

笔者根据《洪福寺重修碑》碑阴“开讲会首,大乘华严”的内容,结合《繁峙县志》记载繁峙1528年开始瘟疫流行,连年大旱灾情严峻的现实。又查证《明史》注意到,此时北方边患不断,俺答不时入侵骚扰,继嘉靖九年(1530)五月率兵入宁夏之后,又犯宣府。十年三月入大同寨,九月犯陕西,十月复犯大同,旋出松潘,侵西川西境。自此之后,年年入侵,杀掠军民人畜数以亿万计,构成最大的国防安全。1530年滹沱河决,朝廷命太仆卿何栋督修,完工后数十年无大灾。洪福寺举办的大华严法会是否与内忧外患的大环境有关,为皇家祈禳国运,现在只是一种推测,需要挖掘更多史料佐证。

华严法会是读诵、讲解、赞叹《丈方广佛华严经》的法会。《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证悟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典。佛教界认为,读诵《华严经》一句一偈都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关于《华严经》,佛驮跋陀罗于东晋义熙(418 ~420年)在建业(今南京市)译出 60 卷本《华严经》。杜顺(557—640)、智正、法藏(643—712)研习《华严经》,后来被推为华严宗初祖、二祖和三祖。唐华严宗四祖澄观(738—839)驻锡五台山大华严寺(即今显通寺),作《华严经疏》,五台山成为《华严经》信徒和学者参拜、传习的圣地。

华严共修大法会连续二十一天,每日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卷。法会结束前诵完八十卷。在诵读《大方广佛华严经》时,每卷卷尾都会唱诵华严字母。这四十二个字母,有“一合”、“二合”、“三合”三种类型。“一合”就是单字(音),共三十三个;“二合”由两个字(音)拼成一个字母,共有八个,“三合”由三个字(音)拼成一个字母,只有一个。

“华严字母”共有四十二个,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自明代开始形成一套“华严字母”唱诵仪规。这四十二个字母是由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时,参访到第四十四位善知识──善知众艺童子,众艺童子教他四十二个字母。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9)

繁峙山会村

《清凉山志·卷三·金璧峰传》也说 :“师尝制华严佛事,梵音清雅,四十二奏,盛行于世。”意思是说,金璧峰禅师曾经于元末明初之际,依照唐时传承下来的《华严经》诵唱方法来进行自己的法事仪轨。

有学者研究指出:佛教僧徒在举行华严讽诵法会时,一般要遵循相对固定的程序或步骤 :

第一步是启经仪式,包括香赞、启经文、三称“南无华严教主卢舍那佛”。

第二步是讽诵经文,其中包括开经偈、经文讽诵、唱诵经赞(各卷不同,依次为佛赞、法赞、海会众赞、九会赞等)。

第三步是唱诵华严字母,包括字母前赞、字母、字母后赞 ;

最后称念“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据此推断,繁峙洪福寺举办的二百名大德高僧参加的大型华严法会传承的就是金碧峰“四十二奏”,即以演唱 42 个“华严字母”形成的序引或间奏曲。法会上“华严海会法曲”(四十二首),便是在上述序引或间奏曲中的“赞曲”及“六句赞”结构的基础上, 大幅度拓展演唱内容而形成。五台山寺院至今在诵唱《华严经》(80 卷)的“华严佛事”里,与 42 字《华严字母》小回向结合构成“唯一的佛教声乐套曲”。

五台山华严佛事的梵呗音乐非常哀婉动听,其中包含了“四十二奏”的艺术创新处理,被誉为“东方文明中最美的梵呗音乐”。由于明朝佛教界,只有繁峙普光禅寺承袭和掌握此种诵唱方法,因此四面八方的学佛者,都来这座十方丛林佛寺灌顶受业,习学此法。正因为金壁峰禅师的《华严字母佛事》受到“四方学者观顶受业”,才开启了明清时期华严字母在全国的广泛传习之风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10)

结 语

总之,繁峙山会村洪福寺是我国第二古寺大显通寺的下院,土地庄产、林地矿业众多,主要职能是为显通寺提供丰裕的粮油、疏菜、林木和其它佛事用品。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结合以往学界有关寺院田地和华严法会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可对显通寺和洪福寺上下两院的经济往来及寺院管理共同性和特殊性展开分析和比较。另一方面,或可将汉传佛教的华严法会,以及明代盛行的华严字母梵呗音乐也纳入进行比较讨论,与此同时得出明朝佛教文化“禅、讲、教”的共时性和华严法乐与金碧峰“四十二奏”历时性的研究结论,以将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佛乐传承的研究推向纵深。

五台山五爷庙是道教还是佛教(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11)

繁峙山会村洪福寺

本文责编:贺先森

本文作者:清凉逸人,清凉书院院长,憨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世昌教育基金会会长。

壬寅年季谷雨焚香沐手敬作于清凉书院“观我堂”。

清凉书院介绍:

“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

——摘自《清凉山志》

清凉书院由此而得名,前身是山西繁峙学生书店(现有3家分店),成立于2002年1月8日,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年。分为前十年,主要是个人在实验小学南关小学、县职工幼儿园等四所学校推广经典诵读工程,接续中国文化断层。后十年,开启书店团队自我觉醒之路,在山西省内开展多场民营书店“激活人生系列”培训课程。

2019年9月1日清凉书院挂牌成立,致力于挖掘繁峙人“平等、喜舍、直心、修慧”的地方人文特色,构建精神家园,续接千年文脉。书院每年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智慧家长大讲堂、正心音乐茶课等公益活动二百余期。

2022年1月11日注册山西清凉普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清凉普扇文化传播,以文化为根基,商业为载体,深耕大圣五台山“繁宇丛峙、智慧圆融”地域文旅特色,让世人身心都能安住在文殊金色世界中。谈天论地,文商共襄,手握清凉扇,慈风普雨满人间!

以智悲双运之发心

行广大无碍之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