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思维导图(精益故事庖丁解牛)(1)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精益故事——庖丁解牛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庖丁解牛思维导图(精益故事庖丁解牛)(2)

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

庖丁解牛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插进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啊!”

“庖丁解牛”的故事原是说养生的道理,但更揭示了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的自处之道与处世之道。

由此可得的启示:

1、积累到极致,运用到极致。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

2、要在积累运用中思考、总结,“进乎技”,达到“道”的境界。提升积累运用的水平。

3、要热爱本职工作。潜心“解牛”,才能“游刃有余”。热爱、喜欢、兴趣、热情是事业成功之源。

4、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并在学习实践中活用多用,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5、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活用多用,才能学有所成。

6、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7、做事要循序渐进。

8、办事要有灵活性,随机应变,不能蛮干,不能硬碰硬。

世界上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规律可循。关键是你要善于掌握它的规律,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积累经验,熟练地掌握技巧,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