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

作者:弹痕

本文为8090军事独家纵览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公众号8090军事独家纵览及作者信息,并且在公众号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4)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这首《大刀进行曲》之所以经久不衰而传唱至今,我想主要是歌曲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山河破碎、家国沦陷的深重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挥舞着大刀砍向占我国土,屠我同胞的日寇,向他们讨还一笔笔血债,想想就让人荡气回肠。很多朋友问弹痕,大刀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威力无穷,以至于侵略者闻之色变么?我想说不是,但终究还是!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5)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6)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

大刀在抗日战场的第一次亮相是在 1933年3月的喜峰口之战,1933年,占据东北的日军向华北进犯。国民政府组织军队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长城抗战,喜峰口之战就是发生在长城抗战中的一次战斗。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1933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此与进犯的日军发生激战,3月11日午夜,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带领所部大刀队夜袭日军,据称大刀队当夜斩杀日寇800余名,29军大刀队由此一战成名。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8)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9)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0)

我们所熟知的大刀大多形制比较简单,单刃刀身一般长度不会超过600㎜,加上刀柄长度约在900㎜左右。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全长1275毫米,再配上全长525毫米的刺刀后在白刃战上优势明显,毕竟冷兵器之间的较量讲究一寸长一寸强,长度的优势可以使操作者在白刃格斗中居于明显的主动地位。而日军自在明治维新之后的西南战争中,吃过精通剑道的西乡隆盛所率的长州军的亏后便对白刃战重视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大刀在日军的刺刀面前实际效果相当有限。现代军迷经过重演也证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刀与刺刀的交锋都很难取得优势。喜峰口之战29军大刀队歼敌800余人的代价是自身损失600余人,这还是精心挑选的士兵组成的大刀队在趁夜突袭的情况下所获得的交换比,如果是其他情况下,大刀对敌的效果可想而知。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1)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2)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3)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军民还要依靠并不占优势的大刀去和日本侵略者战斗呢?由于清末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中国整体国防实力和日本对比处于全面劣势。到抗战时即使是号称精锐的20个调整师(所谓的“德械师”)在重武器上一个师也仅有75㎜身管火炮12门,小口径火炮24门,82㎜迫击炮24门。而同时期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拥有的身管火炮数量则为54门,少数师团拥有12门100毫米以上火炮。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4)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5)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6)

而且由于当时中国贫弱的工业实力限制,这些数量有限的火炮及其弹药补充非常困难,而日军则能依靠其完备的军工生产体系随时进行补充,重火力方面中国军队完全没有和日军进行比拼的可能性。而20个调整师已经是国民政府花重金打造的精锐部队了,更多的地方部队,无论是各系所谓杂牌部队还是八路军这样完全靠自给自足的部队,别说那点跟日本人比起来略显寒碜的火炮了,人手一支枪都很难保证,在对日寇的作战中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白刃近战。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7)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8)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9)

即使是非得白刃接敌,那么为什不使用刺刀而要使用大刀呢?当时的中国由于各路军阀割据称雄,军队编制、装备统一无从谈起,各路诸侯往往根据与各列强的亲疏选择进口武器的渠道,当时各路军队装备的武器仅以步枪为例就有德、日、英、法、俄等各国所产的各型制式和口径。这些步枪有的是通过厂家定制,有的是通过买办采购,也有部分是由国内兵工厂仿制。通过买办采购的步枪大部分都是各国淘汰的战争剩余物资,原本都不知道转了几次手,有的甚至连通条都欠奉,更别提刺刀了,厂家定制和国内兵工厂仿制的步枪原本随枪配有刺刀,然而在民国初年以来频繁的交战中这些刺刀也早已不知所踪,所以当时中国军队大部分(20个调整师显然不在此列,但相对于整体军队数量来说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小部分)都缺乏刺刀,不具备和日军进行拼刺刀的条件。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0)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1)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2)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原装刺刀缺乏就不能想办法自己解决么?很遗憾,在当时还真是没办法。要使刺刀满足能进行白刃战的要求,就必须保证刺刀与枪体得契合,而用于保证枪体和刺刀契合度的刺刀驻笋及卡环是需要较高水平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所以指望找个铁匠铺就能打造刺刀是不可能的。铁匠铺能打什么呢?打个大刀长矛还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大刀,基本上就是一大块铁反复锻打而成,能打锄头镰刀的铁匠就能打大刀,所以大刀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损耗以后补充也方便,这决定了大刀装备的普遍性。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3)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4)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5)

29军原属西北军序列,驻扎之处地瘠民贫,西北军只能以大刀广泛装备部队实在是受军费限制的无奈之举,大刀要真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杀器,老蒋的中央军早就人手一把了。刚才不是说铁匠铺也能打长矛梭镖么?那东西长度相比日军的刺刀并不差多少,为什么不大量装备呢?其实无论是国民党地方部队还是八路军都有成建制使用红缨枪的记录。1938年3月的神头岭战斗中,八路军386旅许多新建部队因为装备不足就是扛着红缨枪上战场的。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6)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7)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8)

战斗中,这种全长2米左右的长兵器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确实占了不少优势,很多日军还未近身就被捅了个透心凉,相比需要一定技巧的大刀,红缨枪只需要臂力好就够了,而且手持红缨枪的八路军往往几人一组配合行动,令日军很难防备。但红缨枪的长度决定了它不方便携带,背着大刀好歹还能扛支步枪,可扛着红缨枪在背步枪就很难操作了,而除了近战之外,红缨枪也基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装备并不如大刀普及。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29)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0)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1)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多少有些无奈。和鬼子的飞机坦克比,我们的大刀实在是非常简陋而原始,所以我说大刀并不是什么威力无穷的武器。但在那样的环境下,从长白之巅到南海之滨的广袤国土上,无数来自不同阶层持不同政见的英雄儿女们,放下了相互之间的分歧甚至宿怨。共尊那个地图专家领导下在 1930年就把1950年的税都提前收了的政府为正朔,即使没有武器,拿个大刀片提根白蜡杆照样和侵略者白刃战。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2)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3)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34)

长期练习刺杀技巧的日军发现,这些中国人不仅敢于拿着简陋的武器和他们进行白刃战,而且气势不输,这样的民族是任何侵略者都会为之胆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刀向鬼子砍去,足以让侵略者闻之色变。毕竟在那样的敌我悬殊下,我们一直坚持抗战到胜利的那一天,而不是像某些手握几百万军队,飞机坦克数量远超对手的国家一样仅仅挣扎了四十天就举白旗,我们的大刀片子比起这些飞机坦克可是有威力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