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启发的书(给年青人的一本书)(1)

早就想介绍这本书了,因为家中事,有时因为眼见学生士气低落,也因为看了翁子光的《踏血寻梅》,一直情绪纠缠、郁结难舒。最近又接二连三的看到学生自杀的新闻,让人难过,如此年轻、充满可能性的生命离开了世界。又在备课之时整理出一些有关香港老人的现况,得悉香港老人自杀率竟是外国的三倍,兵荒马乱之时都挺过了,却敌不了晚年的煎熬。是甚麽样的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让人难过得要离开?还是我们的心缺少了些甚麽?

我认为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价值教育。很多人分不清甚麽才是最重要,很多时只是依附着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要读好书、要考名校、要做所谓的专业人士、要有楼有车、要权力地位、要在人生适当之时结婚生儿育女等等。但如果要问这些东西於他们有甚麽意义,我想并非大部分香港人所能解答。就前几天,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起:读书唔知为咩。我只能好简单回应佢一句古希腊格言:know thyself。

突然又想起这本小书,每次重看从这本书摘下的笔记都重新再有所获,或许这就是阅读所带来无法形容的喜悦,因为多了人生的经历与实践,才更体会到书中所说的是如此真实,而非跃然纸上的字与句。

*《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

此书名为《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是研究人类心理学与精神的经典,由精神官能学及精神分析学教授弗兰克(Viktor E. Frankl)所写的,他因创作「意义治疗法」而闻名於世。作者在纳粹当政期间,曾被囚於集中营内,忍受种种非人待遇而终获生还,因而对存在的痛苦、挫折,及现代人特有的焦虑与空虚感,特别关注,为心理学注入前辈诸大师所疏忽的人道精神。

*把「灵性的灾难」病理化

现代人把虚空、落寞等精神衰弱视为「心理疾病」,反之,作者认为这些都是「灵性的灾难」,而「灵性」在此即等於「意义」,亦即希腊文的「logos」,并没有宗教的意味。简单来说,好多人不了解生存是为了甚麽,所以失落、空虚,但当代有班[专业]的医生或者心理学家,将这些有关人生价值的问题视为疾病。药物即使有效,亦治标不治本,要解决当前社会的虚空、人类迷茫等问题,就必须实现意义与价值,平衡原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

*紧张又如何?

作者亦提出「心灵动力学」,一反我们的「常识」,我们多认为心理健康是「平衡」而非「紧张」。但作者却指出心理健康既基於人「已经达成」与「还应该完成」两者之间的紧张,也基於人「是甚麽」与「应该成为甚麽」之间的紧张,因此认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乃一种错误观念。人真正的需要并非不紧张,而是紧张,为某一目标去奋斗,去唤醒那等待他去实现的潜在意义。

*做人求甚麽?

作者强调一个人最基本的动机是「求意义的意志」(a will to meaning),与两大传统心理学派所强调的「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及「求权力的意志」(a will to power)有所不同。寻求意义是人的原始力量,人能为理想与价值而生,甚至而死,历史上例子繁多,因此「求意义的意志」是事实而非信条。而存在的意义非自己创造,而是由我们自己寻探发觉。

*甚麽是价值?甚麽是意义?

书中特别提醒我们要处理虚伪的价值观,慎防将「价值」一词作为自我表现。价值观并不能推动人,反而是「拉扯」了人。我们在不同处境每每都出现价值之争,但最後的决定还是出自我们自己。人不会被驱使去做道德行为,而是他「决定」要作合於道德的行为,这样并非满足道德驱使力,而是为了「委身」,即commitment。

至於甚麽是「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亦因时而异。这里并非说一般的意义,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某一个时刻中,其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特殊的天职,需要具体地实践。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因此,不应去问他的生命意义为何?须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并借着「负责」来答覆生命。「能够负责」(Responsibleness)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受苦又如何?辛苦又如何?

引用尼采的一句话: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即「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就能承受任何煎熬;而无论处境如何,都有自由抉择的余地。

*何须与人比较?

生命是非常真切具体的东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非常真切具体一样。这些使命,构成了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无法同别人互作比较。何谓成功?何谓失败?我们都只需要与自己交代。

结语

我们经常口里说[被迫],「我打工啫」、「我都唔想返学」……如果我们认清楚我们存在的意义,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大概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人能拥有的并非脱离情境的自由,而是采取态度立场的自由。

既然我们有自由抉择的余地,那麽我们其实可以选择的还有很多,诸如要当个怎麽样的人、以甚麽态度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学习、有何种目标、如何当一个公民、如何展现理性、如何贴近真相等等,似乎我们仍然有空间去选择。

「人」比「精神」还复杂,而「意义」亦远比「逻辑」幽深。这些并非医生与专家就能解决的灾难,活水源头,全不在外,而在我们的心。希望年青人可以找到为何而活,而并非为压力大而选择放弃生命,生命不只只有「成」与「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当个Standing Man,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可以超越自我。

而现在的我,想要选择当个返工放工逛街吃喝玩乐的[港女],实在有点困难,因为我比谁都清楚我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