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不许转载!

文 | 白妹子

白茶泡茶哪种最耐泡(为什么泡白茶不建议用茶壶)(1)

01

一位老友来小白家里做客,我们称他为李先生。

李先生最近对喝茶来了兴趣,想了解相关的知识。

带了一饼白茶饼来学习冲泡技巧。

在冲泡茶汤过程中,作为茶小白的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不直接用茶壶呢?这样能省去一个步骤多方便?”

并且他还分享了一篇文章,是前段时间在网上从茶叶科普博主的主保存的。

文章标题是“新手泡茶全攻略”七个醒目大字。

这标题纯纯的干货风,的确吸引新手们的眼球,不过在大致浏览了内容后,啼笑皆非。

“一手茶壶,喝遍天下茶。”

看到这句,小白已经能够确定这篇所谓的泡茶攻略,又是打着干货的头衔误导茶友。

而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今天,小白就白茶饼为什么用盖碗而不是茶壶冲泡,来说几句。

白茶泡茶哪种最耐泡(为什么泡白茶不建议用茶壶)(2)

02

一、为什么不建议用茶壶冲泡?

首先,茶壶有金属壶、玻璃壶、紫砂壶等等,万种材质,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茶壶通过壶嘴出汤,盖碗通过开口出汤。

茶壶的出汤方式会影响速度快慢。

但白茶的冲泡最忌速度慢,一定要采用快出水的方式出汤。

快出水,意味着出汤速度最好控制在7~8秒左右,让高山白茶的丰厚内质在短短的几秒之内充分释放,得出的茶汤滋味鲜爽、香气馥郁、浓淡适宜。

然而茶壶的壶嘴大小,导致茶汤倒出时的水柱细小,严重减缓茶汤倾倒的速度,延长了出汤时间。

别小看这短短两三秒,都极有可能破坏茶汤滋味。

而且,茶叶倾倒时会堆积在壶口,堵塞出水口,只会让出汤慢上加慢。

也许有茶友会提出质疑,今天泡的不是白茶饼吗?茶饼会不会刚好在这慢的几秒内,闷泡出充分的滋味。

这就是要说的其次,白茶切忌闷泡,就算是白茶饼。

闷泡的实质就是加长茶叶和热水接触的时间,不停地释放茶味物质。

在高温沸水下,会加速白茶内在物质的析出,导致白茶汤变得苦涩。

同样的,闷泡时的物质被充分释放也代表着内含物质所剩无几,让茶叶“营养不良”。

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大减少了茶叶的冲泡次数。

最后,利用茶壶冲泡,还不便于清洗。

由于茶壶的构造复杂,不能保证每个细微之处都能得到彻底的清洁。

比如壶颈这种细小的结构,加上茶壶的深度,手并不能直接触碰到进行清洗。

白茶泡茶哪种最耐泡(为什么泡白茶不建议用茶壶)(3)

03

二、为什么用盖碗最合适?

盖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具,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取天、地、人之意,寄寓了小天地、小宇宙。

连鲁迅先生都认为盖碗是喝茶最好的器具,盖碗,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第一,茶壶做不到的控制出水量,盖碗能轻易掌握。

正确的盖碗冲泡姿势如下,烫壶温杯后,往盖碗中投入干茶,注入沸水,等到水位接近碗沿时,快速合盖,调整好出水口的大小后,便能使茶汤如瀑布般倾泻而出。

过程在7~8秒间,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快出水。

因此,盖碗冲泡出的茶汤鲜香、爽醇,浓淡适宜。

第二,盖碗便于观形、察色。

盖碗不仅有助于控制出汤的时间,还能最真实的表现茶冲泡时的形态、香气变化。

这对像李先生的入门茶友能够有最直接的学习体验。

用盖碗泡茶,一打开茶盖就可以观察到茶叶整个由紧缩到舒展的过程。

观察白茶饼的冲泡状态,便于闻干茶香、揭盖闻香、落水香、杯壁香、杯底香。

例如2018立秋寿眉饼。

第一冲,热闻盖香,药香、沉香萦绕鼻尖,凉后有是草木香。茶汤是淡鹅黄色。

第二冲,热闻时的盖香转变为干蒲公英、夏桑菊的香气,凉时药香不减,香气很稳定。

第三冲,这时的茶香如初秋月上中天,高山茶的沁凉感释放的淋漓尽致。

第四冲,还有部分叶片尚未浸透,而这高山茶耐泡的特点就是茶壶所观察不到的。

白瓷盖碗还能观察汤色的变化,

第三,盖碗泡出的茶汤滋味最还原。

盖碗的表面有细腻的釉质,高温烧结,致使盖碗材质细密,不容易吸附白茶的气味,能够保持茶汤的原汁原味。

白茶泡茶哪种最耐泡(为什么泡白茶不建议用茶壶)(4)

04

白茶的香气和口感都值得细细品味。

茶汤、叶底有白茶独特的美感,也是鉴别一份茶叶好坏的途径之一。

泡白茶,可选择颜色较浅的盖碗。

这样有助于观察茶汤的颜色变化。

另外选择的盖碗、茶杯,杯壁不能太厚,以至于不会太重,这样不容易被烫到。

以上列举的泡茶建议选择盖碗的理由,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效的做出茶具选择。

欢迎关注【白茶家族】,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