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受欢迎情节

逆袭

我们很喜欢看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剧里最引人入胜的情节,便是逆袭。

大部分观众,看小说或看电影电视剧,最喜欢的情节莫过于逆袭。

例如,苦苦经营很多年始终得不到突破的平民,突然被发现是王储嫡系,有亿万家财要继承……

又如,一屌丝追求漂亮女友未果,苦难的日子里有另一个容貌不出众的女生相伴,没想到最后这个屌丝竟是膝下空虚的亿万富豪的儿子,于是一切皆大欢喜……

我们之所以对这些故事情有独钟,无非是想让平淡接近苦楚的生活增添一份希望,我们情愿相信世界上存在逆袭这回事。

而在学生读书这个领域,逆袭也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回想过去,我小时候读书也不好,也曾每天如此幻想,什么时候我能突然一下子从全班倒数,发力到前几名呢?

我还确实听说过隔壁班有这样的孩子,羡慕不已,在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因感觉到有逆袭才有机会,所以也曾一度为止兴奋几天,但过不了多久又掉回到成绩靠后的老路上去了。

更多的家长常常会说,男孩子聪明,现在成绩差是因为他们“不要”。什么时候当他们“要了”,女生就难以企及,他们会一飞冲天。

只可惜这样的家长通常并不会“悉心浇灌”,但每天都在“静待花开”。你从来不耕耘,凭什么这花就会开呢?

那些聪明但不喜欢读书的男生,大部分到了高中毕业,还是老样子。逆袭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梦而已。

于是家长就会说,原来逆袭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家的娃是普通娃,运气没那么好。

但实际上,想逆袭的人漏想了一件事:外力推动。所有逆袭的事情,其实都发生在外力的推动上。

平突然逆袭成王子,是因为某份遗嘱公开,成绩落后的学渣突然逆袭成学霸,表面上看是他“自己要”了,实际上,一定是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的学习动力改变了。

如果是延续原先的生活轨迹,一个人是绝对不存在“逆袭”的。

逆袭都来源于知识(逆袭最给人幻想的字眼)(1)

02 逆袭的误区

我看到不少

别人真正的逆袭被当做“偷袭”,有这想法,孩子也较难突破。

我遇到过一些朋友,他们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觉得无法理解,“可能有内幕”,一向是他们的想法。

例如,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全年级中成绩根本不如他家孩子的那些学生,竟然可以升学到较好的民办初中,而他的孩子落选了。

又如,在类似以前的奥赛,或者英语风采大赛等等的活动中,那些过关斩将的学生,平时数学和英语成绩根本就不如他家的孩子。

这种情况在网上被吐槽的很多,他们或许还不能称之为逆袭,只能称之为偷袭,或“用某些不正当手段争取来的荣誉”。

在我看来,这恰就是逆袭的体现。

因为在小学的公办学校里,教得少,考得浅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每次测验考试都是“拼仔细”,学校根本不会把奥赛或者真正展示能力的一面体现在考卷中。

这些“拼仔细”失败的孩子,他们所学到的奥数或听说读写的真正的英语能力,就在这种类似的比赛中得以展示。

而小升初的过程中,所有民办学校都是需要用奥数和英语的能力,来甄别孩子的真正学习,公办学校里那些动辄都是100分的漂亮成绩是毫无用处的。

真正能够逆袭的人,他的能力藏得深,藏得厚,一旦有了用武之地,就能够厚积薄发,这就是逆袭本身的含义。

逆袭都来源于知识(逆袭最给人幻想的字眼)(2)

03 如何逆袭

具体分析

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一个人一定要改变他原来的生活和工作运行轨迹,才能获得逆袭。一个学生想在成绩上逆袭道理也一样。

要想成绩翻身,每个孩子或许情况不同。我粗略估算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想努力,但不知道方法。

其实大部分孩子生来就有不肯认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性,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最后破罐子破摔,甘于让成绩垫底呢?

因为他们经过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努力,再一次次失败。努力跟失败联系在一起。

当家长要他“好好读书”的时候,他一听,唉,怎么又来了,又要努力了,努力意味着失败,于是,他躲避,他就不可能逆袭。

这样的孩子通常进入了“努力——挫折——放弃”的怪圈,这时你强扯着他耳朵,大声对他说“快去读书”,这样是没用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尚且可以用“背诵的方法”来做数学,因为题型一共也就那么多。到了高年级,到了初中,这一招不仅不管用,而且你越努力,越失败。

这是孩子没有养成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不懂得从“定义出发推导答案”,而每次只知道记住答案。

这是学习方法必须要改变,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一些女生的数学成绩掉得飞快,就是因为她们通常采用的是文科背诵的方法来做理科。

一本好的数学物理教辅材料,从定义开始,抽丝剥茧,推导出答案。只要经过一本书的深入练习,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当然,这种改变刚开始会很难,也必须由父母在一旁鼓励和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可能从漏了一个知识点开始,到上课跟不上。

逆袭都来源于知识(逆袭最给人幻想的字眼)(3)

父母应坐下来仔细分析孩子的考卷,看到底是哪个章节没有搞懂?

有时候孩子因为内向不敢问老师和同学,落下一个小问题,就会积累成后面的大问题,最后变成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

这个心结必须由父母来解开,尤其是已经初中的,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自尊心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哪里有弱点,此时父母不帮,恐怕没人帮他们了。

我自己举个例子,小学时,有一次老师教跳高,我正好请假。于是我不会跳高,仗着当时长得个子高,我都是跨过去的。

然后,跳高难度上升,再后来,又有其他的体育项目教了,而我因为不会跳高,怕别人笑话我,一直不肯练习。

不论是跳高还是跳远,或者跳马,单杠,几乎是一个年级一起上课,大家都看着我呢。

我当时一定是不肯展现自己笨拙的一面,考试的时候,草草过场,每次都获得一个不及格。

最后,体育课每个项目我几乎都不及格,我痛恨上体育课。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是因为跳高这个项目没跟上,后面有了越来越差的体育成绩。

如果当时有人肯在课后教我一下,让我多加练习,或许我不会像今天那样,对体育项目深恶痛绝。

幸亏体育这门课也不影响什么,最终老师都会让你及格去参加高考,但如果这个漏洞是出在数学或者物理上,问题就严重了。

而这个补漏的工作,父母是天生应该去做的。

第三种情况,是孩子没有动力去努力。

逆袭都来源于知识(逆袭最给人幻想的字眼)(4)

我至今没有看到过在英语等文科上非常非常努力,但成绩却很差的孩子,这说明文科成绩不好肯定是懒惰造成的。

很多孩子的懒惰是因为没有学习的动力。

他们沉迷电子游戏。暑假里,打了几个小时电子之后,当你问他有什么成就感时,他会告诉你,略有内疚,感觉浪费了时间。但要努力学习?也感觉没有动力。

这样的孩子天资聪颖,考试通常只求中上等,但他们完全有能力考得更高。这种动力,必须由父母悉心观察他的爱好,才能加以激发出来,这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例如我认识一位好友,他儿子异常喜欢化学。小学在从来没有上过化学课的情况下,他参加了一个类似化学的竞赛,获得金奖。但是这小子一看到英语就头疼。

其实这样的孩子非常非常容易引导,只要买本化学的英文书给他不就解决问题了?虽然英语令人头疼,化学是他的挚爱。当化学用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英语就不那么可恶了。

每个孩子情况不同,这就要靠父母亲自去观察体会,并且引导激发了。

结 语

暑假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在暑假里,才有可能实施“逆袭”计划,而父母就必须是给予孩子外力推动的那股力量。

父母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