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 由冯小刚导演的一部《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普通唐山家庭在震后32年间的悲欢离合,既是一部灾难片,也是一部描写中国人亲情和家庭观念的情感史诗。导演冯小刚评价自己的妻子——主演徐帆,说,她是整部电影的“魂”。通观全片,这话一点也不假。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珍贵和无私的(有一种爱很卑微)(1)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小说本来是以女儿方登为主线贯穿全片的,但是等到改编成电影后,冯小刚就以剧中的母亲李元妮为主线,当然其中很大的因素也得益于徐帆是他的妻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小刚或许早就知道此片会注定成为一部永垂电影史的巨片,于是徐帆就成为当仁不让的女主角,当然我们也看到徐帆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塑造了一个坚毅、背负着道德与责任、含辛茹苦的伟大母亲。从某意义上来说,这是为徐帆打造影后而准备的一部电影,徐帆作为一个遭遇了大地震从而失去了丈夫、女儿和留下一个有残疾的儿子的母亲,她的确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冯小刚用两个小时的《唐山大地震》告诉我们:与其说徐帆饰演的元妮是最伟大的母亲,倒不如说,天下的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第三次对于母亲的描写则是婆婆想接走自己唯一幸存的孙子抚养的时候。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大地震,如果同意,他将失去唯一的情感寄托,更对不起自己的死去的丈夫。她心痛,不舍,失去儿子就等于失去了她的生命,失去了责任,失去了一生需要偿还的情感归宿。幸好,最终小姑子的一句话让他们决定将唯一的儿子留给母亲。母亲的生命之光才能够得以延续,从而找到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第四次对于母亲的描写则是面对失而复得的,良心和道义上觉得有着深深亏欠的女儿。这可以说是全剧的高潮,母亲的那一跪,体现了母亲与父爱一样的忘我。盆子里洗好的西红柿让美好的记忆得以唤醒,这是母亲的细腻,也是一种忏悔。就是这一跪,让女儿在一瞬间理解了母亲,也原谅了母亲。在此前汶川大地震中,女儿方登看到一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不惜让医生锯掉双腿也要保全孩子的那一瞬,她心里对自己母亲的恨已经开始融化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孝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父母。

当真正面对失而复得的母亲时,女儿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责任与背负的使命。她与母亲抱头痛哭,这时候,她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母亲,这时候就更能够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与伟大。

整部《唐山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毅、隐忍而又伟大的母亲。读懂母爱,也就读懂了整个世界,因为对女母亲来说,女儿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拥有了女儿的原谅也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其他所有的委屈都是次要的。

冯小刚的聪明之处,也就在于,一部《唐山大地震》不仅让我们明白了,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同时,徐帆也是饰演的所有母亲中最伟大的母亲。因为,除了商业电影具备的赤裸裸的金钱欲望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最伟大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