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泰这种不知满足、欲壑难填之人,虽然其罪行可能会暂时被遮掩住,但要想永远不为人知是可能的,暴露出来只是迟早的事情,导火索就是有着“鸣风朝阳”之称的监察御史钱沣。

  钱沣、字东注、云南昆明人、生于乾隆五年,乾隆三十六年中进士,被乾隆任命为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为官清廉,高风亮节。监察御史属于言官,负责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专门“告状”的。也是为了广开言路,鼓励官员大胆发言,清朝祖制,皇上不能杀御史言官。监察御史品级不高,清代监察御史只有从五品,却责任重大,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1)

  钱沣担任御史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大多数官员明哲保身,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但是,钱沣不同,他勇于弹劾犯错的官员,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事,很受乾隆的信赖。钱沣曾经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受贿,经查实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也由此声名鹊起,有了“鸣凤朝阳”之誉。

  乾隆四十七年,钱沣经过调查,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山东布政使于易简污受贿,勒索下属,随意摊派。更严重的是,山东连续三年受灾,百姓几颗粒无收,国泰为了邀功,居然隐瞒不报,不顾百姓死活,继续征收赋税,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这次钱沣的弹劾,经过深入调查,准备充分,举朝为之震惊,乾隆不得认真对待。鉴于上次乾隆对和珅查办李侍尧一案极为满意,这次又派了和查案。不同的是,这次派了钱沣、刘墉同行。四月初四,乾隆下了谕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御史钱沣三人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查办国、于易简一案。

  钱沣身为御史,为官清廉。在打算弹劾国泰之前,钱沣预料这次凶多吉于是找到好朋友邵南江,对他说:“如果我家里有急事需要用钱,想跟你十吊钱,你能借给我吗?”  十也载是十两银子、在当时的场中秋不的小数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为了十两子借钱。南地借拾十道“你为什么要借钱、又只十、有用意做非说“这你不要间了。不过我事先说好、这钱我可能没办法直接还给你。如这么一天、你就去找我儿子要钱就行了。

  钱家里连十两银子的积都都没有、可见他到了什么程度。皇上令钱与和种、刘塘同为饮差大人,和见钱穿得破旧,就拿出华的衣服请他换上、遭到钱注的断然拒绝。

  国案件结束之后、都南江才知道钱为什么借钱。他钱律:“原来事先向我借十吊钱、是为了弹幼国泰有所淮备啊。”

  钱说:“正是如此。我弹劾国泰、就是冒着事情不成,被充军的风险如果查办国泰一案没有结果、我就会被治罪,发配边疆。我跟你借钱,就是为了在发配充军的路上用的。

  邵南江不解地问:“如果你真的充军塞外,千里迢迢,十吊钱怎么会够?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2)

  钱沣说:“兄弟不知,十吊钱对我来说,足够用了。我天生喜欢吃牛肉用其中五吊钱在路上买牛肉吃,其余五吊钱在身上备用,可以保证我安全地到达边疆的成所。”

  这件事一时之间传为佳话,被称为:“十吊钱扳倒山东巡抚”。钱沣查办国泰成功,有一个重要人物参与,没有这个人,钱沣就不可能成功,这个人就是刘塘。刘塘,字崇如,诸城县逢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刘塘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他曾经主持修坝建桥时,不顾身份,亲自上阵干活。乾隆派刘塘参与查办国泰,说明对他还是比较欣赏的。

  刘墉这样的人,与和坤这样的大贪官同朝为官,自然会有很多故事。说来也巧,国泰、于易简正是在刘墉的老家作威作福。这次事发的国泰贪污案,可以说是刘墉与和珅的一次较量。

  对和坤来说,查办国泰,与查办李侍尧肯定是不一样。和存心整倒李侍尧,因此格外卖力;国泰可是和坤的心腹,和坤心中着急,得赶紧想办法才是。从御史钱沣下手是不可能的,这个人清正耿直,名声在外,不好惹况且这事还是他挑头的。唯一的办法是赶紧给国泰通风报信。

  刚巧,和坤府里有个杂役叫马和,老家山东。和珅马上派他去山东,给国泰送了一封信。只盼望国泰的窟窿不要桶得太大,到时候自己掩护一下  这件事大事化小就好了。

  和这么精明的人、为什么这么痛快地就与刘塘同行,没有试图上书劝阻乾隆派刘城为饮差呢?

  原来,国泰的父亲、四川总督文绶,正巧是刘的老上级。刘对和绅国泰表面上一直也很客气,和坤认为刘城不会为难国泰,所以主要防范钱,没有把刘塘放在限里。

  刘塘接了圣旨、心中就开始谋划起来。他虽然性子直,但并非迁腐之,自然也知道国泰的后台。国秦的家世就不必说了,和坤与国泰的关系也不能不防。另外、于易简也不是好惹的。于易简的哥哥于敏中,乾隆三年就中了状元、历任兵部侍郎、刑部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位高权重,亲成朋友遍布朝廷内外,对时局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易简凭借这位哥哥的关系,地位也是相当稳固,想扳倒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查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3)

  钱沣、刘墉与和坤,这次的交锋是避不开的了。

  按照和坤的想法,国泰和于易简的案子,不好查。原因有三:

  其一,敌人很强大,国泰与于易简在官场上皆有根基,都不是好惹的,而且二人关系甚好。于易简与国泰的关系为何如此稳固?除了利益关系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最初于易简升任山东布政使,还是仰仗了国泰的提携。

  于易简也是“知恩图报”,对这个人情念念不忘。再加上于易简的哥哥于敏中早逝,于易简把国泰作为自己的靠山,两人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而且两个人有个共同的爱好,都非常喜欢昆曲,可谓趣味相投。于易简与国泰组成了贪污“联盟”,从外部很难人手。

  其二,三位钦差大人不能做到同心协力,和珅作为钦差大臣之一,早已存了蓄意包庇之心。

  其三,敌我信息不对称,通过和珅的通报,国泰已经事先得到京城的消息,有所准备,刘墉和钱沣对国泰一伙的动向却知之甚少。

  和珅的想法是没错,但是他忽视了刘墉和钱沣的决心。有决心的人,总会想到办法的。

  刘墉与钱沣此次早已下定决心,彻底铲除国泰这种无能又无德的贪官。

  两人事先想到,和珅不会坐视自己的人被查办,很可能会动手脚,事先给国泰通报消息。他们商量了一个办法,即刘墉在京城稳住和珅,以防有变,钱沣一个人便装先行出发。  和不着急动身,他已经安排了仆人飞马山东通报国泰,命令他小心安排好不不婴给知精、钱着出,和要在京城到国的同。

  能够放心地出京。

  蜂辉辅黄在后,一辈子玩弄阴谋计的和万万想不到,这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放。国泰接到和申的信后,连忙书封,派人送往京不料送信之人走到半路、被悄悄先行一步的钱速个正着。这封回信到了沣手里、和是永远也不可能等得到了一可惜他还蒙在鼓里。

  刘墉等在京城、见和坤总是不着急,怕其中有变,只是催促和绅出爱刘墉找个有乾隆在场的机会趁机说道:“既然有了皇上的圣旨去山东查案,和大人为何找借口一直推脱不去,莫非这其中有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和的口才真是不错,心中一慌,忙而不乱,连忙说道:“刘大人错了我并非找什么借口。现在我是吏部尚书,正逢今年官吏评级考选的大事到了关键时刻、不敢有丝毫怠慢。我奉皇上谕旨去山东查案,这几天一直忙于交接吏部的相关事务,只不过因为公事稍微拖延了几天,并不影响大局。待京城事情稍定,我自然起程去山东,丝毫不敢耽误。皇上都没说什么,你怎么能随便说我有见不得人的事情呢?”

  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乾隆听了,只觉得句句在理。和珅身兼数职一心为公,真是值得信任的重臣啊!

  刘墉还没说什么,乾隆就说话了:“你二人同为朝廷重臣,为了琐碎的小事计较,成何体统!你们都是为了朝廷,一片忠心朕都看在眼里。时间也差不多了,和珅你们这几天赶紧出发吧。”

  和珅推脱不得,只得与刘墉即日出发。不过,迟迟收不到国泰的回信总感觉心中不安,不能放心前去。国泰与自己关联甚多,刘墉诡计多端,钱沣又是个愣头青,万一把自己卷了进去,岂不是亏大了?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4)

  和珅越想越不对劲儿,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去了山东。所谓狡兔尚有三窟,得先为自己留好后路。这天晚上,和坤熬夜写了两份奏折,一份劾刘墉、钱沣用,一份劾国泰用,才迟迟睡下。第二天一大早,他亲自到苏凌阿府上,陈述国泰案子的利害关系,吩咐苏凌阿,如果国泰这次顺利过关,软差在山东查不出来什么,便把第一份奏折上奏,弹劾刘塘、钱沣二人蓄意栽赃诬陷朝廷命官,存心不良;如果万一国泰的案子遮掩不住,罪责难逃,和坤会提前派人回京报给苏凌阿,此时便用得上另一份奏折。一定要赶在钦差回京之前,毫不犹豫地弹劾国泰,撇清与国泰的关系。  准备完毕,和坤这才与刘塘一起出发了。

  常言道,无毒不丈夫。狡猾的和坤,早就把退路留好了,一看保不住国泰,果断决定丢车保帅。和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而且办案有功,再次受到嘉奖。真正的功臣钱沣却受到打压,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和坤与刘墉这两位钦差大臣赶到山东济南,与微服到此的钱沣会合。此时,钱沣的唯一收获是、悄悄查获了国泰给和坤的回信。和坤对钱沣并没有放在眼里,毫无防备之心。刘墉、钱沣悄悄地达成默契,对此事毫不声张,只看和珅这几天如何表现。待日后回到京城,再把查获的回信面交皇上,势必把和坤卷入国泰的这场贪污案子中去。如果和珅这几天有包庇国泰的行为,再一起禀告,必能一举扳倒和坤。

  和珅应该怎么办?他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国泰自恃有和珅的保护,静待钦差的到来。他和于易简把济南府里的物资变卖了一部分,又利用关系借调了一部分库银,靠“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筹措了不少银两,希望能补上财政上的窟窿,再加上和坤的帮助,最好能稀里糊涂过得了这一关。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5)

  ·和珅也与国泰秘密会面,国泰对和珅说,他已经筹措了不少银子,填补了一些漏洞。到时候,只要和大人照应一下,稍微抽查一下,不要查得太仔细,应该能够顺利过关。

  第二天上午,三位钦差大人把当地的府衙主簿传过来,命令他带领三人清查府库。这是个必经的程序,国泰、于易简是否贪污,只要查一查府库是否亏空就知道了。

  国泰、于易简,按例应该回避。

  府库的账目列表,历年的文件存档,都很容易调出来。主簿把相关的账册呈给了几位钦差大人。和珅对此并不担心——做假帐是很容易的,账目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和珅三人各有心思,认真地审查了半天。

  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和珅问道:“刘大人,钱大人,你们怎么看?”

  刘墉、钱沣对视了一眼,刘墉笑道:“账目没什么问题。下一步怎么做,还请和大人示下。”

  和珅装模作样地说:“皇上派我们来查账,我们当然要仔细地查看,不能辜负皇上的信任。帐面很清楚,库里的银子也得一一查看!”

  刘墉点头称是,于是三人到达库房,主簿、衙役等人搬来一个箱子开封。

  排官封的白银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  点了点头,招呼刘塘、钱津一起查看,发现没有题。然后》

  役搬出几箱,清点了一下数目,还是没有问题。

  不多了和建心中定么把商补美不多

  和间:“看起来国泰是没问题,两位大人怎么看?”

  有理。今日天色已晚、就到这里吧。待明日再检验一下其余的库银,记数目、我们有个凭据,就能跟皇上交差了。”

  和球心中很满意、表示赞同。于是三人各自同去息。钱心中频找到刘问道:“刘大人,今天库里的银子数目未必就对了,我们只看了箱、并没有全部查看。其他地方数目不一定够。另外,银子的成色也有问题根据我前几日的打探,这里的民间传言说,国泰、于易简筹措了不少民间的银子、充当库银。只要一箱一箱地仔细查验,一定能够发现破绽的。我们何不继续查验呢?”刘墉不慌不忙地说:“钱大人,对付这些狡诈之徒,万方不可心急。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库里的银子,最起码每锭数量应该差不多成色相近才对。这里面的银子,数目不等,成色乱七八糟,很可能不是原来的库银,而是临时凑来的。但今日天色已晚,再查验下去,发现不了实质性的证据也不行,反而会打草惊蛇。今日只不过走个过场,都是国泰事先安排好的,然而百密一疏,纸是包不住火的。待明天我们有了目标,专门查看成色,再仔细核对数目,一举发现问题。”

  钱沣会意。两人商议已定,安心睡去。第二天仍去查验库银,和珅命令衙役抽查出几箱,草草点了数目,吩咐下人记录下来,然后得意地说:“经过抽查,库银数量是没有问题了,基本没有亏空。下一步,二位大人有何高见?”

  钱沣高声说道:“皇上交代我们仔细盘查,我们怎么能随意抽查呢?按照皇上的意思,应该全部盘查一遍才行。”说着走到角落里,指着一箱封银,大声说道:“打开这个箱子查验。”

  和坤脸色一变,又不好多说话。下面的衙役只是当差的,不敢违背钦差大人的话,只好打开箱子。里面银子只有半数之多,一看就知道数量不对。

  钱沣不说话,回头看了和坤一眼。和赶紧表明态度,高声道:“国泰这个家伙,果然狡猾之至,本官差点被他蒙蔽了。来人啊,仔细清点,亏空多少银两,都要记录在案,不得疏漏!”

  刘塘走上前去,摸出一锭银子,对着太阳光看了下,只见色泽洁白,掂  起来沉甸甸的;又从先前打开的箱子里摸出一锭,只见上而有些暗色斑点,额色也不均匀、成色明显差了一些。他把银子递给和,口里说道:“和大人说得有理、国泰、于易简二人果然是狡诈之徒。这一箱不够数量的,是大清国库中的银两、一律都是五十两为一键,银色正常:其他的银子虽然够数量,质量却参差不齐、莫非是临时凑数的?还请和大人明察。”

  和珅没办法、只好接过两锭银子,掂量了一下,确实如刘塘所说,差别不小。和心中着急,无言以对、正考虑推脱之词,钱沣说道:“和大人,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啊!不如先将府库封存,安排人手逐一盘点。银子是不是官银、只要到民间查访一下,便知究竟!”

  和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银子有问题,那是肯定的,只是没想到国泰做得如此马虎,给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把柄。这种时候首先要表明立场,国泰自己不争气、看来是保不住他了,只能尽量减轻他的罪责吧。眼下最关键的是,不能让他们抓住自己祖护国泰的把柄,否则自己被卷进去,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心中计策已定,他正色吩咐道:“来人,把这府库封存,缺少的亏空逐一登记。”

  刘塘心中一动,连忙道:“和大人且慢,莫要被国泰这奸贼蒙蔽了。”

  和珅道:“这是何意?”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6)

  刘塘不急不慢地说:“这些银子既然有可能是临时筹措的,我们就要查他个水落石出,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倘若国泰、于易简果真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这些银子有一大部分倒有可能是勒索当地商人、大户,勒索强借来的。我们干脆派人布下告示,只要有银子被衙门借到库中充数的,可以把银两的数目和凭证据实禀告,我们如数奉还;过期不侯。

  “此计甚妙!这样也为当地的百姓做一件好事,还他们一个公道,不辜负了皇上对我们的信任!”钱沣连忙表示赞同。

  这一番话说得有条有理,只把和珅听得无话可说,只得慢慢地说:“好,好,只要真相大白就好!”

  刘墉道:“和大人明鉴。即日起布告四方百姓,如果官府借了他们的银子,限五日内来衙门领取,同时把当时的借款凭证记录在案。过期不来的,没收入库!”

  府衙主簿和衙役看了看和珅,和珅挥挥手,几个下人赶紧下去办了。

  和珅心中烦闷。看来刘墉和钱沣都是厉害人物,国泰、于易简一对笨蛋,这个案子窟隆太大了,看来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的人,可能会被他看重,也可能会被他抛奔。如果和坤如今之计,唯有丢车保帅了。

  人,此人就会加官晋,升官发财;如果和下决心抛弃他,那么此人死期就要到了,而日是于于净净地死去,不会对和坤造成一丝一毫的牵连。

  至于和,不会有损失,而且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政治资本。

  ,饮差榜的当天果然有不少百姓前府

  国泰、现在就而临着被和抛弃的命运。

  款。刘、钱津详细间询,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商人户前几天门突一舞款、每户都有排派、扬言过上十天半月就还。百姓受惯了官府的负、并不相信,包不借又不行。官府这么快归还了银子,版为意外,心中刘塘命令这些人写下证词,然后各自领了官府欠他们的银子就可以回家很高

  了。国泰的诡计已经很明显了,肯定是京城有人泄露了消息,这个人就是和、不过大家目前还没有证据一国泰听说朝廷的钦差很快要派人来查办自己贪污受贿、赶紧动手遮掩罪责。首先就是把府库里的银子亏空尽量补上所以就有了这场借百姓银子,补府库亏缺的闹剧。

  真是拙劣的计策。国泰这个不成器的家伙。要说贪污受贿,和珅更是大手笔,贪污的银子数量要比国泰多多了。但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也要讲究手段,有个名头。睁着眼睛说瞎话地谎报丰年,毫无来由地导致国库巨亏,这样的事情如何掩盖得住?上上下下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证人、证据找起来遍地都是,这不是明摆着往绝路上走!

  和珅与国泰有没有牵连呢?刘墉和钱沣都看到了国泰给和珅的回信,加上京城的传闻,和珅平日的为人,两人坚信和珅也参与其中。至于证据吗,就要看和绅这几天的表现了。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把柄,就能弹劾和坤,给这个贪官一点儿颜色看看!

  和也是聪明之人,当下想到了这一层,不禁暗自焦急。幸亏早有防备于是和坤不再为国泰说好话,也积极参与查案。同时,和找个空子,悄悄派人飞马送信到京城,嘱咐苏凌阿见信后马上把弹劾国泰的奏章呈给皇上,撇清和国泰的一切关系。

  很快,济南的百姓把银子领得差不多了。三位饮差大人重新清点数目库里亏空自银四万多两。和坤俨然正气凛然的样子怒声说道:“国库亏空如此,国泰真是妄为朝廷命官,简直禽兽不如!钱大人这次提业有功,真  是为朝廷、为百姓除了一个大害!”

  刘塘和钱沣都感觉有些奇怪,和坤的态度怎么转变得这么快。不再暗地里保护国泰、反而积极查案。看来和坤的把柄是抓不住了,这次只求把国泰的案子尽量查清楚吧。国泰欺瞒朝廷,导致国库亏空,当真是朝廷败类。更可恨的是、山东连续三年受灾,千里饥荒,穷苦百姓饭都吃不上,国泰、于易简居然向朝廷谎报丰年,纳捐收税一如既往。如此鱼肉百姓,真是败坏朝廷的名声,可谓罪不容诛!皇上对此震怒,我们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给皇上一个交代。

  和铁青着脸说:“待府库里的亏空登记在册,随后就审查国泰、于易简隐瞒灾情、贪污索贿之罪!”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和坤已经豁出去了。三位钦差大人都是办案高手,个人能力一个比一个强。钱沣是这起案子的举报人,办案更是不遗余力。刘塘懂得技巧,再加上和珅不再暗中使坏,这案子查起来顺利多了。

  和珅一行首先查证山东国库亏空四万余两,随后按照刘墉和钱沣的要求,开始查下面州县的府库。首先是章丘、东平、益都三个县的府库,结果都有不小的亏空。可以想象,山东省各州县的府库,必定隐患重重。

  刘墉命令把这三个地方的知县都押上来,三位钦差一起审问。刘墉厉声问道:“国库出现这么大的亏空,你们可都知罪?都不想活了吗?”

  这三个知县都是久居官场之人,心里都明白,此时朝廷是为了审查国泰、于易简,看这阵势,此次两人必定倒台,于是把罪责只管往这两个人身上推。

  他们似乎达成了默契,异口同声道:“钦差大人,我们知罪,只是这其中有不得已的苦衷,万望大人给我们做主啊!”

  刘墉命令他们有什么隐情,如实招来。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了原委。

  山东巡抚国泰只求政绩好看,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他调任时,济南知府是吕尔昌,两人沆瀣一气,国泰先后多次委派吕尔昌向各州县摊派苛捐杂税,甚至公然索贿。吕尔昌调任安徽按察使后,新任知府是冯埏,对下面的勒索有增无减。山东连年受灾,百姓穷苦,根本就没有余钱,下面的官员完不成“任务”,还要受到国泰的责罚。官员无计可施,除了挪用库银,实在是没有办法。

  这些话说的好像县官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了,不过倒也不是没有依据。和珅对此也不多加追问,让刘墉和钱沣随意盘查,显得和国泰毫无瓜葛。根据目前已经查实的材料,初步查明国泰摊派、勒索下属白银八万多两。   然后,三位饮差开始询问国泰。国泰见和坤在场,十分嚣张。钱沣问国府库究竞有没有亏空?从实招来!”国泰态度蛮横地说人,只不过小小的监察御史,你敢动我吗?”一旁的刘圳大怒,厉声道:“

  御史泰上的旨意查办你,难道你敢保驾大臣米人,掌嘴!”立待卫前来嘴。和伴作看不见,国秦不说话,这才老实了。在山东语山东查出这么大的事情,和知道是遮掩不住了。于脆来个反守为官员的对质下,不得不老实交代。

  他着刘塘、钱,连夜下令速捕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然后向乾隆皇帝写了奏章,火速报向朝延,说他现在已初步查明,山东府库亏空几万两银子把山东巡抚国泰与他的关系推得一干二净,向乾隆表明自已与国泰绝没有什乾隆闻讯大怒,命令将国泰、于易简、吕尔昌、冯埏等涉案人等一律革么私情。

  职审查。同时,另任直隶布政使明兴为山东巡抚,太常寺少卿孙士毅为山东布政使,立刻开仓赈济山东百姓。

  和坤等三位钦差奉命将国泰等人押解回京,交刑部进一步审查治罪。临行前,和珅瞒着刘墉、钱沣,偷偷探望国泰。

  和珅还是放心不下,生怕国泰把自己拖下水。两人见面,分外伤感。和珅首先稳住国泰,然后详细吩咐他,哪些是已经查实的罪名,就乖乖承认,不要过多辩解;其余的话不要多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能等回京后再作打算,只要有一点希望。和珅还是会救他的。至于国泰的家人,和珅会照顾周全的。

  国泰万万没有想到,正是和珅第一个下令逮捕了他。回了京城,和珅救不救国泰,那就要看情势如何了。

  和珅等人继续查案。由于主犯已经被捕,案子查得很顺利。经查,国泰刚到山东赴任,当时的济南知府冯挺,就向下属索贿八万余两白银,“借”给国泰,任其挥霍。国泰欣然受之。其他官员不敢落后,挪用了国库的十万两库银,为国泰购置豪宅居住,国泰很高兴地接受了。此风一开,就愈演愈烈为了讨国泰的欢心,山东各地随意挪用库银之事越来越多。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国泰四处敛财,为皇上搜集贡品,讨皇上开心(当然这一点不会禀报给皇上),同时为自己捞好处;下级官员也四处敛财。

  讨国泰开心,同时为自己捞好处。如此一来,再也没有人担心国库的亏空问题,他们只担心是不是讨了顶头上司的欢心。  财政的窟窿越来越大,终于无法收拾。最后查实,山东各地一共亏空白银达二百多万两,触目惊心。

  经过禀告给皇上,乾隆立即下诏,处国泰死刑。

  国泰的案子查完了,三位饮差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到京城复命。刘墉、钱想趁此良机,一举揭发和坤的真面目,为朝廷除掉这一个贪官。两人瞒着和、事先悄悄把钱沣截获的密信上报乾隆。这封密信是国泰亲笔所写,是给和的回信、和坤还蒙在鼓里。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7)

  隆接到密报,大为震惊,决定要好好问问清楚。等三人回到京城,面见皇帝。乾隆突然怒喝一声:“和坤!”

  和坤不知何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在!”

  乾隆怒容满面,厉声道:“你可知罪?”

  和坤从来没有见皇上对他这么生气,一时心中忐忑,慌了手脚,连忙磕头道:“皇上息怒啊!臣此去奉命去山东查案,一路上处处小心,仔细办案,生怕出了一点点差错,辜负皇上的信任啊!有什么不当之处,请皇上指出啊和坤脸上直冒冷汗,边说边想,这一路上哪里被人抓住了把柄呢?似乎没有啊,莫非皇上手上有证据?不管怎么说,心里不能虚,千万不能冒然认罪,自乱阵脚。等弄清楚怎么回事再说。

  乾隆不说话,冷哼一声,把国泰给和珅的信扔下来,大声说:“和珅,你胆大包天,竟敢私自勾结国泰。你自己看吧!”

  乾隆真的认定和绅与国泰有勾结吗?非也。乾隆只是有所怀疑,他自以为懂得帝王之术,就是要做出一副严厉的姿态,看和珅如何应对。如果和珅参与此事,一定心虚,难免会露出破绽。

  和一见密信,大吃一惊,非同小可。但和珅毕竟是贪官的“典范”,处乱不惊。他强作镇静,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慢慢打开信看着。他一边看,一边思考,刚才乾隆只是说话严厉,并没有举出其他的证据,看样子皇上手里掌握的也就是这一封信了。看这信的内容,大致是国泰已经知道了朝廷钦差会来查案,已经做了些准备,请和珅到山东尽量照顾,到时候一定报答大恩。如今之计,只有顾抗到底,来个死不认账。

  这么想着,和绅尽量镇定下来,作出义正词严的样子,大声对乾隆说:

  “这封信是国泰得知案发,特意向我求情而写的。臣并未收到密信,对此一无所知。臣若收到此信,一定会马上禀报陛下,严惩国泰。”这几句话说的底气十足,丝毫没有说谎的样子。和坤真不愧聪明过人乾隆本来就没有掌握实质的让据,这么一说。皇上也觉得和坤可能是无辜的。气有了妙的变化、乾语气不再严历,他问道“你当真不知?查国泰、这消息是谁泄露出去的?

  和连忙说:“皇上明察,臣确实不知。查案之前,臣一直在京城忙于部公务、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透露消息啊!京城人多眼杂,钱注弹劾国泰之事知道的大臣很多、说不定其中有国泰交好之人给他通风报信。国泰贪早就把皇上的教海放到一边去了,臣与这等国贼誓不两立!”

  和安排苏凌阿所写的奏章也发生了效用。乾隆凭和坤的奏章认定和与国泰并无私情、国泰乃一相情愿。乾隆定下心来,对和坤不再怀疑。他转而问刘墙、钱津:“此次山东查案,和坤有没有阻拦办案,维护国泰的情形?

  胶猾的和坤早就把退路留好了,办案中不但没有插手,案情明朗之后还首先下令逮捕国泰、根本没有把柄抓在刘墉手里。刘墉、钱沣没有其他证据、也不敢乱说话,只得实话实说,和坤并没有做出偏祖国泰的事情。此去山东,和办案得力,没有丝毫徇私之举。

  乾隆本来就没有认定和珅不会徇私,只是试探和珅而已。看来和珅是清白的国泰只是一相情愿,乾隆也颇为满意。和珅顺利地过了这一关,心中稍定。

  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和珅不但没有被惩罚,而且办案有功,再次受到嘉奖。和珅利用自己的沉着、聪明,顺利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给了和坤一个教训,以后选自己的党羽,一定要选靠得住、会办事的,千万不能连累了自己。

  钱洋弹劾国泰之后,国泰被查办,钱沣有大功,乾隆将他升职为太常寺少舞,表示嘉奖。但是钱沣与和坤之间仇恨的种子,已经深深结下。和坤对钱恨之人骨,但钱注为官清康,没有任何把柄,又深受皇上信任。两年后,和借故把钱沣调出北京,到湖南做学政,免得在京城碍手碍脚。

  和坤暗中吩咐湖南巡抚,伺机寻找钱沣在地方上的不法证据。但钱在湖南任职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清廉的作风,让意图报复他的和珅无计可施钱注在当地也很受士子欢迎,尊称其为“南园先生”。

  几年后,钱拌又被乾隆调回京城,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当时和绅在军机处的几位同僚有阿桂、王杰、董诰、福长安等人,其中领班军机大臣是大学士阿桂,阿桂德高望重,对和坤总是不理不睬,和珅有意上前套近乎,阿桂也不买账。大学士王杰刚直清廉,遇事坚持原则,始终与和绅保持着一定距离。尚书董谐正直敢言,和坤也排挤不动。只有福长安坚定地站在和绅一边。进入军机处的人,都是乾隆十分信任、倚重的国之栋梁。正邪不两立,最终在军机处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局面,每天人值军机处办公的时候,这五位军机大臣党然不在一起办公:阿桂一人在隆宗门内军机处值房。和绅有时候在内右门内房间办公,有时候在隆宗门外靠近造办处的房间办公。其他大愿也学着和的,分散办公:王杰与董谐在南书房办公,福长安在内务府造办处办公,下面的司员们遇到什么事情,需要来回奔走,分别请示这儿位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不和,并非现在才有。早在雍正年间,同受雍正重用的军机大臣鄂尔泰与张廷玉不和。张廷玉是一个以谦逊自居的人,但是与鄂尔泰同在军机处共事十儿年,竟然像陌生人一样。鄂尔泰认为张廷玉未免心胸狭窄,鄂尔泰偶有小错误,张廷玉必然出语讥讽,弄得鄂尔泰常常无地自容。一个酷暑天,鄂尔泰摘下帽子想凉快一点,但是环顾独小的军机处,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鄂尔泰自言自语道:“这帽子放在哪儿好?”张廷玉冷笑着说:“我看还是放在自家头上为妙。”鄂尔泰拿着帽子的手就僵住了,此后一连数天都闷闷不乐。雍正皇帝为此题写匾额:“一堂和气”,赠给军机大臣,挂在军机处的南窗之上。但军机大臣像现在这样分开办公,实属少见。

  钱沣专门为这个问题上奏皇上,奏请恢复以前的规矩,军机大臣集中在一处办公,遇事便于解决。否则这种做法违背常情。这件事的矛盾根源仍然在于和珅,乾隆皇帝认为钱沣说得有道理,朱批“所奏是”三个字,但也不了了之,军机大臣办公仍然不在一处。

  不管怎样,乾隆还是欣赏钱沣正直敢言的,于是,就让他兼任稽查军机处一职,协助军机大臣工作。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皇帝的这次任命,却给钱沣带来了灾祸。和珅越发把钱沣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想除掉他。无奈钱沣律己甚严,没有什么把柄。这天,和珅回到家生闷气,管家呼什图得知后,给他出了个主意。

刘墉怎么知道和珅有20箱金子(钱沣十吊钱扳倒和珅心腹)(8)

  呼什图本来是皇宫里的太监,儿年前乾隆赏给了和珅,和珅让他做了管家。和珅对钱沣无可奈何,呼什图建议道:“听说钱沣家中贫穷,身子骨也不太好,如今他年龄也大了,只怕更不如从前了。这种人都是一根筋,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投机取巧,想抓住他的把柄不好办。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大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的上司,可以把棘手的事情都交给他办,再时常派他出京办事,这样一来,即使不能能把他累死,他也没时间和精力与大人作对了。

  和一听、觉得甚好、遂依计面行。从此以后和申似乎对钱洋不再有意相关的公事也总是交给他来办。钱注不便推辞,应承下来许多教手事情、天天早出晚归,累得死去活来。殊不知,这就是和坤对钱洋报复的一步。钱洋本来就家贫,冬天没有御寒的棉衣,每天过度操劳,最后积劳成疾。几年后,和坤找个借口,怂恿乾隆把钱注降官,此后钱沣一直到死,也没有得到重用。

  在乾隆六十年,钱沣心志不改,暗地里搜集证据,准备弹劾和珅,和弹事先得到消息,就设计在京城云南会馆毒死了钱沣。事后,有人在钱沣枕下发现了奏本底稿,写了几千字,开列了和珅罪状二十多条。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对外都说是钱沣突发急病暴亡。就这样,一生忠君爱国的钱沣被和珅害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