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昌乐一中2015级毕业生王淑娣,2018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已保研至武汉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很荣幸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我在母校昌乐一中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的经历。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1)

01

高中生活

时光荏苒,转眼间距高中毕业已近四年,纵然如此,高中生活各个难忘的瞬间还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2)

2015年的九月,我来到一中,正式开始了高中生活。

2018年的六月,我离开一中,正式结束了高中生活。

毕业后每次提及母校,谈到最多的便是学校的美食,特色食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热腾腾的火烧是冬日早餐必备,到现在还记得窗口叔叔阿姨亲切的问候:“同学,吃点什么?”初中食堂的卷饼、炒饭,学校门口的鸡蛋煎饼,各种能蹭Wi-Fi的奶茶店……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三年里的回忆、十五六岁的青春,甚至是高中快节奏生活里的解压神器。

高三那年,教室里拉起的“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红色条幅,侧墙上贴满了历次考试成绩单,黑板上每天都在-1的倒计时数字,课桌上、过道间堆满的书本试卷错题集,操场上跑操前低头背单词的身影,课堂上各位大佬和老师的“争辩”,夏天晚自习窗外的晚霞,还有四五月份,操场到餐厅一路飘香的槐花……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3)

一中有很多和我一样从外地来求学的同学,老师对我们特别照顾,尤其是高三的班主任王亮老师,我由于离家较远,学习也比较紧张,一个学期一般只回家一两次,双休或较短的节假日便留在学校,王亮老师担心我们想家,通常会带我们几个不回家的同学出去吃饭,陪我们聊天谈心,对当时十七岁的我来说,他更像是一位朋友、一位家人,不能回家的委屈和失落因为同学和老师的陪伴缓和了很多。

在一中的三年,我真的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学业上,性格上我也变得更加独立,不再是刚入学时那个青涩害羞的小女孩。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遇到的老师和同学,感谢这段“异乡”求学的经历,帮助我快速适应了离家更远的大学生活。

02

大学经历

大学期间,除了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和任务之外,我加入了院学生会,课余时间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组织学校的万国风情展、外语配音大赛、校运会等等。大学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拓展了我的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其实,并不是上了大学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玩了,学无止境,大学更加注重自学,考验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和定力。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4)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5)

昌乐一中名人(校友风采心怀感恩)(6)

03

学姐寄语

一、学习方面:

1.错题本!错题本!错题本!最好分类整理,更有条理,复习起来也更有针对性。可以买活页本,比较方便。

2.质量>数量。刷题的衡量标准从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是要注重从题目中总结反思。

3.永远不要怀疑自己!一次甚至连续几次的考试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不要轻易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这非常重要。每一次低谷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如果觉得最近比较压抑,一定要想办法缓解或发泄出来,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否则容易钻牛角尖,负能量也会越积越多。

二、生活方面:

1.要学习也要休息,学会劳逸结合,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的生活里不是只有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上大学后听说过一些同学身体变差、生病甚至患上较严重的疾病,不要因为学习搞垮身体,真的得不偿失。

2.戒骄戒躁戒攀比。学习一定要脚踏实地,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不错,但是戒骄戒躁之后你就会更上一层楼,这是真的。

3.穿着方面,现在大家都统一穿校服,可能会有同学觉得校服没有美感,但要记得这是青春最美好的象征,等到过了穿校服的年龄再回头看,你就会发现,那是青春啊!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

别贪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

也别灰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加油!!

来源: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