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1)


修醉酒业

提起,仅有“兜裆布”遮体,两位力士在环状土表里奋身相抵的激烈竞技运动,很多人便情不自禁地说:相扑!个别人甚至还会加上一个前缀,“日本”。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2)

实际上,相扑虽然被日本视为自豪的“国技”,但它的老家却在中国。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名曰“角抵”的带有武术性质的摔跤运动,这是相扑的雏形。《汉书·刑法志》有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滛乐中矣。”

而这项运动从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关于西晋历史的《晋书》记载:“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日:‘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相扑一开始跟武术是未严格分开的,但到了宋代,相扑从武术中分化出来,只扑不打,更不许踢脚,以将对方扳倒为胜。现代相扑的规则也跟这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645年,日本大化改新,从服装到建筑、从制度到文化,都向同一时期大唐学习,中日交往进入了频繁的时代,相扑也东渡日本[1],并一直流传至今。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3)

而在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除了里面各路好汉和官军将领等武艺排名外,书里提到使用过最多的技击手段——就是相扑了。比如“殿帅府太尉高俅”就是一位爱好广泛的“杂家”,书中这样写道: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当然,高太尉的相扑本领肯定不是专业的,他顶多就是打个业余赛的水准,没事锻炼身体活动下筋骨还行。不然也不会因为吹牛,被燕青放翻。

除了高太尉喜好相扑外,擎天柱任原、行者武松、浪子燕青、玉麒麟卢俊义等更是相扑好手,可见,尽管南宋已经覆亡近一个世纪了,宋代相扑之盛的流风余韵依然影响了作者,并且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为中国相扑的“黄金时代”留下了生动的记忆。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4)

宋朝人“疯相扑”到了什么程度?从当年相扑也和科举、参军一样,能够令普通人“鱼跃龙门”便可见一斑。史载,南宋理宗(1205-1266)景定年间,在杭州护国寺举办的“露台争交”大赛(相当于今天的日本全国相扑锦标赛)上,曾有一位名韩福的温州相扑手,"胜得头赏",得"补军佐之职"[2]。可见,相扑扑得好,确实也有前途。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5)

其实,相扑在中国最鼎盛时,还在北宋。几乎是每逢庙会都会,各地都有精彩的相扑对决。比如《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中这样描绘北宋末年泰安东岳庙会的“相扑挑战赛”:

话说有个好汉,太原府人氏,姓任名原,自号"擎天柱"。口出大言∶"相扑世间无对手,争交天下我为魁。'已连续两年在泰山相扑大赛中夺魁,拿了若干利物,今年又贴出招儿,"单据天下人相扑"。梁山相扑高手燕青闻知,决定去跟任原较量较量。三月廿八这天,东岳庙真是热闹非凡,"屋脊梁上都是看的人。朝着嘉宁殿、扎缚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银器皿、锦绣级匹,门外拴着五头骏马,全副鞍辔"——这些都是奖励给相扑冠军的礼物。

相扑大赛拉开序幕,只见"一个年老的部署,拿着竹批,上得献台,参神已罢,便请今年相扑的对手,出马争交"。部署,是相扑社的主事,也是这次相扑大赛的主持人兼裁判;献台,即播台。部署先请上届相扑冠军任原上献台发表讲话。任原说∶“四百座军州,七千余县治,好事香官,恭敬圣帝,都助将利物来,任原两年白受了,今年敢有出来和我争利物的么?”此时,有意参赛的相扑手便可登台向任原挑战。比赛之前,双方要签署担保文书,然后,部署从“怀中取出相扑社条,读了一遍”。社条,即相扑比赛的规则。从社条的名称,可以看出东岳相扑大赛应当是相扑社主办的。最后,部署“拿着竹批,两边分付已了,叫声'看扑'”,这时“露台争交”才正式开始。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6)

1127年“靖康之变”,淮河以北尽数被金国占据之后,相扑风俗在金占原宋国领土上依然盛行。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出土于今天渭南市的金代相扑陶俑浮雕砖浮雕上就有显示,两名相扑手上身赤裸,下身穿三角短裤、紧握双拳、圆睁两眼,正是一副准备登场相争的模样。而渭南在北宋是华州下邽,是名臣寇准的故乡,而在金国统治时期,华州建制继续沿袭北宋。

不但陕西渭南相扑之风沿袭北宋,就是金国许多地方也热衷相扑。比如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大德年间任翰林直学士的广平(今河北邯郸)人王德渊在一封寄给朋友的信上说∶"余幼从先大夫寓居磁州(河北邯郸磁县),避有灌府君祠。岁以十月十日社,四方乐艺毕来献其能,而以角抵之效殿。角抵中复择其勇且黠者殿,号曰首对。当时众人指在东者一人相语曰;'此人前年获胜于泰安庙下,去年获胜于曲阳庙下、今日又将胜矣。'"'[3]

可见,相扑并没有随着宋金易主而在金治区衰落。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北宋相扑运动的“群众基础”之好。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7)

事实上,在北宋全盛期,汴京的瓦舍勾栏中,相扑还花样翻新,出现了戾家(外行人)相扑、小儿相扑、乔相扑(一人负傀儡扮两人,乔者,乔装也。上图河南博物院藏的北宋“绿釉相扑俑”反映的就是“乔相扑”艺人“自搏”状态)、女子相扑等多种集竞技和娱乐于一体的形式,吸引了上至天子下抵庶民的各色人等狂迷。其中能够从侧面反映相扑之盛的,还得从北宋名相司马光任谏官时上呈的《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这篇流传千年的“建议书”范文说起——

右,臣窃闻今月十八日圣驾御宣德门,召诸色艺人,令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妇人相扑,亦被赏赉。臣愚窃以宣德门者,国家之象征,所以垂宪度布号令也。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旁,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陛下圣德温恭,动遵仪典,而所司巧佞,妄献奇技,以污渎聪明。窃恐取讥四远。愚臣区区,实所重惜,若旧例所有,伏望陛下因此斥去,仍诏有司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

篇幅不长,加今人所标句点,不过203字。但寥寥数语间,却在朝堂之上,细数了宋仁宗赵桢偷偷出宫,看女子“裸戏”的窘态。一方面可见当年官家情报系统对个人行踪掌控之严,另一方面,也可见当年的女子相扑场面的“火辣”、“劲爆”去今不远。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8)

如果不信,从这幅19世纪西方来日人士绘下的日本女子相扑简笔画(局部)就可知[5],当年日本女性也有女运动员和女裁判,且上身都已露出。据说,这也是日本一些娱乐场所当年招揽客人的“秘密武器”。而且,从图画上的女性身材来看,还是观赏性多过“竞技性”。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9)

相比之下,现代日本女子相扑更讲竞技性,且服装比起男子相扑和她们的先辈们,都“保守”了许多。从这两图可知,当年司马光劝诫宋仁宗,“使妇人裸戏于前”的把戏作为九五之尊的皇上要“非礼勿视”,还应该“诏有司严加禁约”并没有夸大事态“严重性”。

事后宋仁宗怎样了呢?史书并未记载。但女相扑也好像未被“有司”查禁。

因为南宋杭州就一直存在女相扑比赛。比如大宋遗民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就记载道:“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民间艺人)果集一等伴绍.以图手之资。先以女飐(女相补手)载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争交。"'这些收费的商业性相扑表演赛,通常都以香艳的女相扑热场、招揽观众人场、然后才是男相扑手的正式竞技。

《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还收录了杭州瓦含好几位女相扑手的名号∶韩春春、绣勒吊、锦物帛、赛貌多、侥六娘、后辈侥、女急快、赛关索。露三娘、黑四姐。这些女相扑手跟男相扑手一样、"俱瓦市诸郡争胜,以为雄伟耳"。

日本相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扑是日本国技)(10)

而相扑为何在宋后逐渐式微呢?这还得从元灭金并宋说起。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随着大元国里前南宋疆域里的反抗义军被纷纷平息,为防宋、金遗民借操习相扑反抗蒙古人管理,元中书省发文禁止习操相扑,而且被发现的练习相扑和枪棒者,“是实,教师及习学之人并决七十七下,拜师钱给告人充赏”[6],此外邻居和社长(相当于今天的社区主任)都要坐罪。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又禁止了东岳庙会,尔后,刑部和礼部又谕令禁绝一切庙会,这与大元国并金、宋后缺乏成熟法典,至原金、宋管理区社会乱象频生有关。而一些蒙古贵族在金、宋管理区任性妄为,又加剧了这些地方的族群矛盾。不得已,元仁宗即位后,采取了严明礼法的“儒化”政策,而禁绝庙会、倡导长幼尊卑就成了题中之义。

进入明代后,朱元璋建立的“洪武体制”又是“以农为本”,旨在通过更严格的编户齐民,以及世袭军户制度(唐府兵制)来管理统治区,挤占出更多资源防止漠北蒙古卷土重来。故元末明初还有踪迹的相扑运动也就在明朝后失传了。

注释与索引:

  1. 相扑最初源于中国,在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技”的?(卿慕南)

  2. 《清平乐》:宋仁宗也爱看相扑?宋朝相扑运动有多受欢迎?(小鱼历史馆)

  3. 《角抵说》(王德渊)收于《天下同文集》(周南瑞)卷二十六

  4. 《全宋文》(严可均)

  5. 赤身露体的日本女子相扑 曾是妓院招揽客人杀手锏(爱历史)

  6. 《元史》卷一百五《刑法四》(宋濂等)

  7. 《客座赘语》卷十(顾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