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文写作第一人,莫言,沈从文或是老舍?近代,现代作家还是不少有希望获得诺奖的,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先讲讲这些能得诺奖的吧。
1. 鲁迅
1924年的时候,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收到瑞典学院的一封信,请他推荐一位中国作家入围诺奖。高本汉1910年曾经到中国游学,因为奖学金用完了,就在山西教过法语和英语。而在1922年,他又到中国游学。
所以瑞典学院请他推荐一位。想了一下,高本汉认为自己并不认识达到诺奖级别的作家,于是,他转而推荐了刘半农。
刘半农还在法国,就转而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台静农。台静农想到了鲁迅,给鲁迅写了信。
鲁迅直接拒绝了,而且言辞很犀利,他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他甚至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定了调:“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其实是鲁迅谦虚了,鲁迅的文学水平还是很高的。像深深影响莫言的马尔克斯,其特色就是魔幻现实主义,而鲁迅早就玩过了,那就是孔乙己。
2. 沈从文
这是莫言之前离诺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人了。
在1988年时,他进入了最终评选的5人名单,而且是最被看好的。但是,沈从文在五月就去世了,最终结果要在十月才公布,所以沈从文是输给了时间,他离诺奖只有五个月。
当时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埃斯普马克说:“有些优秀作家没等我们来得及给他们发奖就去世了,世界读者还没有机会认识他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沈从文,我们在1988年想给他颁奖。但是很可惜,他于那年8月去世,距颁奖只差几个月。”
但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因为沈从文的真正身份是历史学家。我们都读过他的《边城》,但他最重要的作品却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像我们读过《围城》,却未必知道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
3. 老舍
很久以来,大家也一直在说老舍原本也是诺奖提名人。但在诺奖的资料公布后,却发现那一年,诺奖并没有提名老舍。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一年时,老舍早已经去世两年了。就算当时世界不太容易获得中国的消息,也不可能在没有求证人员是否在世的情况下,提名一位作家。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堪称巨擘,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他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尤其是老舍的语言,他的语言生动,下里巴人也看得懂,但又偏偏有一种雅在里面。这种造诣不是说有就有的。
除了这三名,还有林语堂、巴金、胡适等人。
可以说,民国时候的作家创作水平都非常高。
网上有一种比较,莫言跟鲁迅的水平谁更高。
有人认为,莫言得了诺奖,就应该是中国文学第一,其实不然。莫言能得奖,当然是其作品极为优秀,但也跟他的写法比较偏西化,又有很好的翻译,能让外国人理解他的作品有关。
是不是近现代作家第一,那得再等五十年,用时间来检验,看谁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有力量。
个人认为,近现代中文第一还是鲁迅,第二是沈从文或者老舍。莫言应该在五名到十名之间。
抛去莫言是否第一人,莫言鲁迅谁更牛不谈。现在的作家整体水平确实不如民国。
民国时好多随便写写的,都成大家了。比如沈从文,比如钱钟书。钱钟书的主业是搞古文研究,随便写点自己的生活段子,就成了《围城》,后来的才子韩寒写了一个低配的围城,就被惊为天才了。
当然,更让人痛心的是,现在的孩子还把一些抄袭的作者当成偶像,当成文学家来崇拜。
现在我们提到一些作家,想起的还多是民国时期的,张恨水、徐志摩、丁玲、萧红、赵树理、孙犁、老舍、巴金、矛盾、曹禺...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
像张爱玲,现在的女性作家里,有超过张爱玲的吗?我想不出来一位。
而这些年,作家似乎变成一种行将消亡的职业了。只有写手,没有作家。我们几乎有二三十年没有见到优秀的新作家出现,没有见到优秀的新作品出现。
民国的作家为什么这么多呢?
给大家看看三本民国时期的国文书就知道了。
第一本《文章作法》,作者:夏丏尊、刘薰宇
夏丏尊有多牛呢?他创办了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杂志,其主编就是叶圣陶。他是提倡“语感”培养的第一人,把“传染语感于学生”定为他“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
这本书就是给孩子传递这一理念的。比如书中教孩子写作,首页就讲到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真实和明确。
现在我们的作文课,教技巧的太多,比如教孩子修辞手法的,但像这样从根本入手,从真实和明确入手的作文法却不多。
再比如他认为作文不能过多用成语或者典故,这跟我们现在的理解又不同。我们现在看到用了成语的文章就觉得好,夏先生认为,成语要慎用,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他的这本书,讲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比如写游记,他认为游记不能光写游,还得做资料搜集,比如游西游,先要做西游的资料搜集,杭州西湖有什么历史,有什么地理特点,要把这些搜集起来,然后再是游记,把这部分进行结合,文章 自然就生动了。
读者点评:【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不得不说,它值得所有还在上语文课的学生看看,有点惋惜自己初中怎么不知道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文章类型,大概包括它们的定义,特点,组织文章步骤,写作注意事项等,内容涵盖常见的记叙文,记事文,议论文等等。而且每个知识点都包含很多生动详实,古今中外的例子,读起来不无聊,还有一些作文题可以用来练习。
说三个最值得一看的部分:
1.议论文 教你怎么写命题和它的证明,证明的方法,怎么组织论据。这个部分涉及很多逻辑学的知识,恰好是现在语文课本没有的。
2.小品文 一个练习作文的好方法,基本功,不会写作文的人和想开始练习写作的人都应该从写小品文开始练起。
3.附录评论小说文字篇 说出了中国历来记叙文和记事文的通病:总是在描写印象或者记事中加入一两句不相关的说明和议论,极大破坏阅读体验和文章流畅性。如果真想说明就加入注释,不要写入正文,或者在最后另起一部分单独写作者观点。
】
第二本《语文趣味》这本书的作者是姜建邦,他是上海缉槼中学的国文教员。
当时他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经常提不起兴趣,就干脆自己编了一本教材,在这本教材里,他对语文进行了很多有趣的解析。
当时教育界人士以为该书“不但打破了青年学生视国文为畏途的难关,而且予国文教师以许多趣味的教材,为今日青年学生低落的国文学习现状开了一帖对症良方”。
他的这个语文书,从内容深度来看,几乎是大学语文的水平,但是其语文,却又是小学生能够看得懂的。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深入浅出讲语文。
第三本是沐绍良的《读和写》
沐绍良是春晖中学的学生,他毕业后跟着老师夏丏尊到开明书店工作,当时在《中国儿童时报》上连载发表《读和写》,深受小读者欢迎。
这里面讲长短句的用法,讲什么是呆的文句,什么叫活的文句。而且全是从文章的本质来讲写作的。
这才是真正学语文的方法,是真正的学会表达,学会传递思想。所以民国的优秀作家那么多,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名家也推荐了这套书,包括朱自清、叶圣陶。
如果说数学要重视思维的话,这套书就是语文中的思维书,是一本真正让孩子理解语言,理解作文要义的书。
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学的语文是呆语文,就是考试可能成绩不错,但依然不会写作,不会表达。
可以说,上十节课外语文辅导课,可能效果还比不上看这套书。从这套书,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其实并不落后,甚至比今天还有一些所长。
如果希望孩子真正在语文上有所专长的,点下面的链接就可以购买这三本书,一共只要59元还包邮。
这本书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孩子阅读,让孩子真正理解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