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的含义,内容和概念一直混淆,似懂非懂。查阅资料及结合个人日常工作计算,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统计口径三方面进行内窥伺对比、因素解剖性去理解,内容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提供给财务人员做认识、估计和测算的参考:

一、两者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1、商业增加值

概念:商业增加值,直接商业活动带来的劳动创造的增值,其它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价值按统计方法,调整增加值的范围。商业增加值等于商业收入-商业成本-中间投入 增值税。中间投入一般为当期从外部购入材料、当期投入并一次性消耗的费用;计算有以收入为起点顺算和净利为终点的倒轧两种方式,比如顺算是在计算三项费用时,只计算外部购入或当期直接投入的一次性消耗项目汇总;倒算是三项费用总额扣减职工薪酬、折旧、税费等并非属于当期外部购入且直接消耗的

财务分析负债增加(财务人管理日记)(1)

计算的项目大概内容列示

简化的方式,顺算可以理解为"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值-本期中间投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 到算"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税金 企业净利,后两者在类似国企里常称的实现税利 。

2、经济增加值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这个概念比较有概念,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理论。将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都纳入企业价值创造力的评价内容。权益成本是一种管理会计概念的机会成本,而债务成本是一种财务会计上实际成本,经济增加值EVA的科学性是将管理上的机会成本和财务会计上的实际成本同时考虑。

概念:从会计上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债务成本,但却没考虑到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其评价的价值不同是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他们的资本投入是有成本。仅有企业的盈利高于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财务分析负债增加(财务人管理日记)(2)

计算时,倒轧算等会计上的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减去营业外净收支、其他收入计算所得三块主要内容得到税后营业利润,减去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顺算是从财务报表上的收入减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EVA所得税。

经济增加值的亮点,将股东资本和债权人资本同样视为有成本,如果股东的资本收益低于对债权人的收益,那么即使企业有会计上的利润,其对于股东而言也是不创造价值的或说增值能力为0。

二、两者与财务会计利润的异同

  虽在财务报表项目上都有明细的数据内容,但两者作为企业贡献能力的评价指标,调整项目有较大的差异。

财务分析负债增加(财务人管理日记)(3)

在财务会计增值的基础上,调整各自口径的内容

  相同之处是:均可以营业毛利为起点和基础,进行增值计算,毛利是企业经营活动最重要的增值内容;

  不同之处是:商业增加值还需考虑税金、固定资产折旧、员工薪酬三大方面非当期从外部购入的支出,应为包含在其中,而不能像会计利润一样被减除;而经济增加值更多地是将股东权益成本和债权资成本作为调整项,让增加值回归对任何资本有同等的增值要求。

三、以管理会计的思难进行理解

  深入分析两个增加值的调整内容和评价对象,我们在其中均能发现管理会计的理念应用。

  对于商业增加值来说,它将可用来投入再生产、再分配的价值都被认为是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无论是薪酬、固定资产摊销的折旧还是上缴的税费,分别通过企业员工、企业资产更新、国家税收再分配等方式重新进入生产领域,被理解为企业创造的增值和对全社会的贡献;而扣除项是本企业直接外购的材料成本和直接消耗归零的物质。其中的薪酬、折旧都可被管理会计定义为固定成本来考虑,用作分析产品生产的弥补范围和量本利结合点;税金则被考虑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成本。

 对于经济增值加来说,更多地从股东和债权人给企业的资本,虽在在公司法上求偿权和管理权不同,但在资本的收益要求和增值需求是一样的。从管理会计的角度上,将两者同样视为有成本,用管理会计的理念解释,债权人的成本为利息支出,报表上显性表示,;而股东则付出机会成本,一种放弃获取其它收益的隐性成本。

财务分析负债增加(财务人管理日记)(4)

两者间的差异和产生的影响原理

 前者产生经营标杆,后者产生权益乘数,两者均有对企业盈利产生正负向的放大作用。

四、统计口径需求的反映理解

 两者满足不同管理者计算增值的需求。商业增加值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考虑增值的创造,以反映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因此其计算增值的范围更宽,从满足再生产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只有最终已消费并流出生产领域的内容才被视为成本。所以商业增加值计算时,在财务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薪酬、折旧、税金等视为企业给社会创造的增值进行还原,仅将材料、办公费用等完全消耗的内容计入成本。

财务分析负债增加(财务人管理日记)(5)

两者增值考虑和评价的角度不同

 经济增加值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反映资金通过债务和股金形式进入企业后,不同的求偿能力和价值增值需求,引起会计成本的考量。因此,其要反映的内容是企业真正从经营中获取的利润,并且要每一种资金的成本,能忽视股东成本视为无偿,真正的企业经济增加值是扣减所有资金成本的利润。这时候所有流出企业的利润都被计算到,所有与经营无关的偶然收支被扣除,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真正能创造的价值。

五、引伸和启示

  增值的经济意义:增值,从词的表面意思理解就是价值增加。简单地列式表示,购进一双新鞋80元,以100元卖,且无税费和其它支出,产生的增值为为100-80=20元。但当增值被赋予经济学的内涵时,有既深刻又隐秘的内涵,剖析其中的实质才能真正地理解含义。

  关于增加值指标设计的逻辑分析的启示,至少应该注意三点:

一是增值设计有系统性。所有的增值计算要素构成不是一个点上,而是前后左右紧密关联一条利益链,比商业增加值考虑到再生产、持续生产的关系时,薪酬和折旧就不再是成本,作为整条利益链上,薪酬和折旧是增值;

二是增值设计有对象性。亦是增值计算的主要诉求点,比如增值税就是对毛利额进行设计;每个环节只要有新产生的毛利就会有增值税,否则就不会有,以销项税和进项税的差额来计算;

三是增值设计有差异性。符合管理要求才有意义,比如经济增加值,有会计利润不一定等于为股东创造了增值,假如权益资本的利润率低于债权资产的利息率,从机会成本的角出发,股权资本是在为债权资本创造增值,而对自己的增值为负。

增值,不仅是一个净利概念,更多时候因管理对象、范围、考虑的角度不同,增值的含义就大相径庭。每一种增值的逻辑都为我们揭示一种有意义的经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