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丽(甘肃)

年前,在我的梦境中,突然出现了我儿时生活过的四合院。梦境中前院东、南、西、北房错落有致,西房和东房窗户外清晰透亮着温暖昏黄的灯光。

伴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心中滋生的那份对于儿时浓浓年味的追忆也越来越浓郁。久违的梦境突然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虽然时光流逝,岁月蹉跎,但是铭记于记忆深处,儿时成长的履历如成年佳酿历久弥香。

从我记事起就住在光明巷四合院的39号院。院子分前院和后院。前院东、南、西、北房住着四户人家,后院是一个小院,住着一户人家。我的家位于靠近大门口的南房。院子不大也不小,方方正正错落有致,花开四季,邻里和睦,特别温馨。因为院子北房余叔家门前种植着各种花草植物,有夜来香、红梅、夹竹桃、绣球花、金线吊葫芦、指甲花海莲等,以及院子正中栽植着一棵高大挺拔的紫丁香,还有靠近大门处墙角,攀缘在东房房顶上的那棵浓密茂盛的葡萄树。每当秋收季节,葡萄树枝繁叶茂,晶莹剔透,硕果累累。整个院子里,花红柳绿,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夏季来临之际,我们将自家的躺椅搬到花园旁避暑纳凉,嗅着淡淡的花香,将院中的指甲花海莲摘下放在碗里,加上白矾,用擀面杖捣碎成花泥,涂抹在指甲上,用布条分别将十个指甲裹紧一晚上,待第二天会有一双海莲花浸染过的漂亮红指甲就会呈现在眼前,令年幼无知的我们欣喜若狂。

尤其进入腊月年关,过小年祭祀完灶神爷后,大人们就开始忙碌着,采购年货,蔬菜肉品,糖果瓜子,年画对联,添置过年所需物品,忙得不亦乐乎。随后我的母亲会利用下班时间蒸馒头,炸油锅锅,炸丸子。父亲则炸江米条、高丽肉、里脊、煮熟肉,扣虾酱肉、粉蒸肉、蒸夹板肉等。那段时间里,整个院子里,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荡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醇香味。

大年三十晚上,打扫一新,窗明几净的房间里贴上了新一年的对联、窗花和寓意福禄寿喜的喜庆年画。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看着小方桌上父母为我们早已准备好的丰盛年夜饭和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和唇齿留香的美味佳肴,真是其乐融融,倍感温暖。

随后,我们姊妹五人在吃着糖果瓜子,喝着茶水,烤着炉火的说笑声中渐渐睡眼惺忪起来。不知不觉中,我们便在一声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爸爸燃放的鞭炮轰鸣声中睡眼朦胧地喜迎到了我们心之所盼的大年初一。

清晨,我们姊妹五人穿上心仪已久的新衣服,吃过早餐,我们四人在大姐的引领下,去给姑姑和叔叔们拜个早年。

给长辈和亲戚们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为开心的事,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父母和长辈亲戚会给我们小孩子准备压岁钱。而且,只有过年和端午节,父母才会给自己的孩子准备新衣服穿。

过年,我们家也是最为热闹的地方。因为爷爷和奶奶去世的早。虽然大姑和二姑的年龄比父亲大很多,可爸爸毕竟是长子,因此,每年过年或隔三差五,叔叔和姑姑都喜欢来我们家团聚。因为爸爸和妈妈淳朴善良,热情敦厚。爸爸作为长子,又仁慈公正,因此爸爸的姊妹们遇到啥不开心的或家庭矛盾就会让爸爸在中间调和。每当过年,我们家里最早的炕上、地上的椅子上都会坐满家里的亲戚,每次我们姊妹帮着父母洗的碗也是最多,整个屋子里洋溢着爽朗的欢声笑语和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打闹声,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和年的味道也是最为浓厚。

大年初三早上,我们姊妹首先就会跟着父母去上坟,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先给就近北山的爷爷、奶奶这边的先辈上坟。然后就去烟铺村给外公和外婆及先辈上坟。

时光如梭,转眼之间,我便步入了中学阶段。记得刚上初一,音乐老师挑选全年级为市上新春社火汇演活动打腰鼓的人选,我也有幸加入到了打腰鼓的行列中。寒假期间,老师带领我们在校园的操场上给我们大家教授打腰鼓的每一个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排练。在大年十二的清晨,天还没有亮,我们这些学生早早来到学校办公室,老师们给我们这些打腰鼓的学生化妆打扮,随着最后一个学生的妆容完成,天已大亮。我们在带队老师和手持学校横幅标语学生的带领下汇集到全市社火表演队伍的行列中。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是天水市秦州区社火表演的日子。天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同时还吸收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社火精华,可以说是民间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发展传承至今的天水社火,也叫“秧(烟)歌”,它是天水各种民间民俗歌舞形式的总称。天水社火民俗多姿多彩,堪称历代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内容上古今结合,与远古人类劳动、祭祀、军事等生活息息相关。

当天上午,秦州区主街道两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整个青年南路、民主路、工农路从两区五县及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扶老携幼,摩肩接踵,蜂拥而至,前来领略这场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热烈、喜庆、祥和、丰盛的新春文化盛宴和民俗文化大餐。

只听到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和伴随着一声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由远而近,只见这一行行、一列列身着节日喜庆盛装,彩妆妆容的社火队伍,在人们神情专注和孩子们喜笑颜开的关注及鼓掌、喝彩声中朝大家一一走来。城区主街道的舞龙舞狮、鞭杆舞、唢呐、秧歌舞、花伞舞、扇子舞、高跷(俗称“长腿子”)、高抬、杠老爷、以及与胡笳密切相关的秦州夹板,远古民族巫舞的余韵—武山旋鼓,元杂剧的活标本—武山秧歌,富有江南韵味的秦安蜡花舞,雅俗共赏的秦安小曲等,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俗节目使得今天的社火文化活动熠熠生辉。

我们的腰鼓舞在伴随着“咚咚跋咚跋咚、咚咚跋咚跋咚、咚咚跋咚跋咚咚咚咚跋咚跋咚”一声声铿锵有力,节奏感极强钗手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我们手拿鼓槌边走边打,或边走边跳,融入到这个划旱船、大头娃娃、骑毛驴、猪八戒背媳妇

以及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山歌小调、说唱艺术等社火队伍中。尤其“秦州夹板”和“武山旋鼓”,这两个舞蹈是天水社火流传很久的保留项目,如今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天水有着8000年的历史,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的出生地。自古民风淳朴,过年习俗特色浓郁。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开始,二十三小年祭祀灶神爷后,杀猪、宰羊、煮酒(自酿甜酒)、置办年货、扫房、三十贴春联,守岁、正月拜年、初九朝玉泉观、十二社火汇演、十五晚上看灯展,焰火晚会、正月十六朝人宗庙等。这一系列的大型春节文化活动又为浓郁的过年风俗锦上添花,营造出一个欢乐、祥和、喜庆、天水人红红火火过大年,祈福新的一年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家庭和睦,事业蒸蒸日上的惠风和畅图。天水的过年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特色。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唯愿癸卯兔年的第一天,让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与热爱,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唯愿生命中的每个人平安喜乐,万事顺遂。所愿皆成真,年年皆胜意!

南京过春节去哪里玩(春节回乡手记携一抹梅香)(1)

作者简介:刘亚丽,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并有作品获奖,著有散文集《渭水浅吟》。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