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1)

  这段文字来自乔布斯1995年的纪录片,那段时间正是乔布斯职业生涯的低谷。以后的时间里,这纪录片曾经被导演丢在车库里,整整十六年。一直到乔布斯去世后,才被人们翻找出来,公诸于世。

  由于是访谈性纪录片,整篇文章的章法相对不够连贯,又因为乔布斯是外国人,根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距,有些地方需要联系上下文翻译。为了方便诸位阅读,于是我把这段纪录片进行了整理,写出这篇文章。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2)

  一,20%差距的常理

  乔布斯根据人生经验发现的一个现象,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顶尖高手与一般人的差距通常只有20%。

  就拿打出租车来说,普通司机与顶尖司机比,顶尖司机最快也只能比普通司机快出30%。

  乔布斯说,普通汽车和顶尖汽车之间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也就20%。

  顶级的唱片播放机和一般唱片播放机的差别,也大概就是20%吧。

  普通人的百米冲刺速度一般情况下是14秒,而专业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平均也就比普通人快出20%,即使是世界冠军博尔特,那也是比普通人快了百分之三十多点。

  所以乔布斯说,在人类生活中,20%已经是很大的差距了。

  然而,就软件领域来说,顶尖软件与普通软件的差距就不止这点了。软件领域的极差特别大,可能达到50%,甚至一倍以上。

  软件领域比较特殊,与生活中许多领域不同。所以,乔布斯说自己很幸运,能将毕生精力放到软件领域。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3)

  二,如何管理A级顶尖人才

  乔布斯还说,自己大部分的成功,并非是自己非常天才,而是因为找到真正的天才。

  所谓天才,通俗点说就是天分极高的人才,乔布斯说的这些人才,并不是B级、C级,而是真正意义上的A级理科人才。

  当你手下A级理科人才足够多的时候,这些人才会有惺惺相惜之感,觉得很难得,从而会很融洽、很配合地一起工作。

  这时候的他们,并不愿意同次级的人才一起工作,他们总是希望,身边能够有更多相同的人才,一起合作,一起共事。

  对于这种顶尖人才的管理,老板大可放开手脚,让他们尽情发挥。切忌不要有任何不放心,因为他们可能比你做得更好,应该对他们怀有极大的信心。

  最好不要对他们的创意进行干涉,人类都有自尊心,尤其是顶尖高手,他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一旦被戳伤,老板的损失是惨重的。

  毕竟,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工作表现。

  对于一把手来说,能帮助这些人才的,重点就是告诉他们那里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而且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利弊,依此引导他们。

  在这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觉得,你并没有质疑他们的能力,只是在辅助他们而已。

  乔布斯对于手下人才的管理,向来都是这样,方法都很简明直接。虽然其他公司的老总并不喜欢这种方法,甚至讨厌,但在苹果的顶尖人才的调查中,这些人都觉得这个方法对他们很有益。

  乔布斯说自己有时候也会忍不住骂人,那是因为那些人实在太糟糕了,他们的工作简直连合格都达不到。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4)

  三,创意必须与现实紧密联系

  乔布斯离开后,苹果曾经遭受了一个巨大伤害,那就是当时苹果CEO史考利,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史考利认为,只要具备很高的创意,事情就有了九成把握。他觉得只要告诉手下的人才,自己有一个极好的创意,手下就会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毫不费力地把他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

  可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创意要想变成实际的产品,这期间不仅需要大量的加工,还需要对创意进行修改斧正。毕竟,在变成产品的过程中,许多想法是有冲突的,这就需要有所取舍了。

  比如说:有些功能并不适合用电子产品做,有些功能不适合用塑胶或玻璃材料来做,或者更无奈的是,公司根本没法做到,毕竟人类还没发展到所想象的地步。

  当创意不断改进,这时候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可能产品的结果跟起初的创意不尽相同,但我们已经获益匪浅了。因为,越深入细节,学到的东西越多。

  要想设计出一个新的产品,我们脑海中可能要记住五千件事,甚至更多。然后,把这些概念有条不紊地组合在一起,极力让想法或者创意,在一个全新的程序中良性运作,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

  这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以及新的创意。可能最终的组合与最初的想法会有所差别,这恰恰是真正的“流程”,就像人生一样,时刻根据现实调整状态,同时吸收知识,这才是人生的魔法。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5)

  四,对产品的直觉

  1984年,苹果公司从惠普公司那里聘请了一堆人,来设计图形界面电脑。因为这事,乔布斯还跟他们吵了一架。

  原因是,那些人认为最酷的用户界面,是在荧幕底部加上软体键盘,他们没有等比例间距字体的概念,也没有鼠标的概念。他们还对乔布斯吼叫,说鼠标要花五年来设计,成本高达300美元。

  最后,乔布斯受够了,就没理会这些人,在外面找了大卫·凯利来设计。结果,大卫·凯利在90天之内,就弄出了成本15美元的鼠标,而且功能可靠。

  这时候,乔布斯突然发现,目前苹果公司就缺少大卫·凯利这种人才。于是乔布斯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核心团队,当然,这个团队并不包括惠普请来的这些人。

  这和专业短板无关,而是与思维有关。惠普那些人思维太惰性僵化了,无法多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想的,只是一味复制惠普公司最初的成功,丝毫没有变革和创新的精神。

  这其中跟思维定式有关,许多人会认为,当初成功的过程已经包含了一切,于是就索性这种成功经验变成一种程序化的制度。

  这种制度可能会实用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会慢慢暴露出来,IBM公司的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IBM拥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员,但他们忘了,设计流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把产品做到最快,但并不代表可以把产品做到最好。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6)

  殊不知,人类在发展,公司也必须随着时代共同进步,一味墨守成规,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苹果公司也有类似情况,有些人很会管理流程,却不知道如何将产品做到极致。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的,是那些A级顶尖人才,不过这些人是最难管理的,不得不对他们有所容忍。

  把产品做到极致,关键因素不在管理流程,而是顶尖人才。

  乔布斯屡屡能够将上好的创意变成产品,他说,这是源于自己对产品的直觉。他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最适合人类?

  当然也可以说是自己的追求和品位吧。人类是世界之灵,非常奇妙,乔布斯毕生都在努力学习人类学,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人类精华,然后努力将这些精华融入产品,使产品更适合人类使用。

  最后,乔布斯还说:“毕加索有句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而人类的精华就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所以,我们窃取人类的精华加以利用,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乔布斯的经典语录感悟(乔布斯的一段语录整理)(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