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

战国至汉代,是玉器史上独树一帜的错觉艺术时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创造出动态的错觉。这种变化莫测的身形,使视觉如同处於现实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惊讶。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2)

战国至汉代玉器追求动态错觉的目标儘管一致,身形也依循相同的蜿蜒体态,但作品的错觉效果却截然不同,如战国玉龙是足爪错置、动静互见的平面形式,而汉代玉兽则為身形扭转、张驰各异的立体形态。

动感十足的玉器时代

战国和汉代的玉器虽然都在追求动态美感,但两个时代玉器给我们的感受却又明显不同,例如同样是龙兽身形,战国呈现飞扬灵动的平面感受,汉代则透出张力饱满的立体美感,其间差异的原因何在?是否和人们的视觉特性有关呢?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3)

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 玉剑首

大家是否想过,分明是静止不动的圆形剑首和椭圆形玉杯,為何会让我们感受到大小不一的力量感以及各不相同的运动方向?又如尺寸相同但顏色不同的两件玉璧,為何互换位置后,整体平衡感也就不同?又如只是一段长弧玉料,為何乍看之下会误以為是蛇呢?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4)

西汉 玉耳杯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5)

战国早期 玉龙佩

战国至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

战国以及汉代玉器最主要的艺术目标都是动态感,而战国以蛇為设计原型,汉代则以兽為依据。由於视觉会将蛇辨识為2维平面的形体,将兽视為3维立体的体态,為了创造出各自的动态效果,战国多以曲线在平整的玉片上勾画蛇身轮廓,藉由蜿蜒身形创造出灵动效果。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6)

战国中期 玉鸟佩

汉代则多以具体积感的玉料刻划出浮雕扭转的兽身,以此形成饱满的力量感。所以战国和汉代的玉器风格可以概分為:2维剪影蛇身原则以及3维扭转兽身原则。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7)

西汉晚期至东汉 玉鳩

因為原则不同,相应配合的鏤空也就各有调整,战国鏤空的面积较大而规整,汉代则细长而尖锐,虽然只是些微调整变化,视觉却有极為不同的感受,从而形成两个时代分明的艺术风格。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8)

西汉早中期 玉舞人佩

感知世界的对话

换个角度,若参考爱因斯坦於1919年获得证实的广义相对论,得知感知世界其实只是大脑凭藉错觉虚构而成,真实的物理世界,是时间快慢不定、空间弯曲变形的4维时空。因此,你我感知中难以接受的扭转变形和平版单元化的神兽,可能更接近於真实物理世界中的形体。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9)

西汉晚期至东汉 玉神兽

為了创造如幻一般的错觉艺术,战国至汉代的玉器使用了很多感知难以体会的设计形式,但若改以动态错觉的艺术目标来观看它们,则都是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十足的作品。而且细细观察其中不合常理的特殊设计,也可作為理解其他科学理论的缘起。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0)

西汉早中期 龙凤纹玉角形杯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1)

西汉早中期 兽纹玉剑首

引人入胜的错觉艺术

无论我们以為是真实的感知世界是错觉,还是以為错觉的物理世界是真实,错觉只存在感知中,因為它们需藉由视觉才能被感知。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2)

战国中期 玉龙佩

战国玉器在各式蜿蜒的蛇身造形加上隐而不显、数量不一的足部,在观者的视觉自动将头部搭配了不同方向的足部时,就会创造出张驰交替、动静互见的动态错觉。汉代兽形玉器的兽足位置,则需符合前足在胸、后足在腹的生理结构,否则会不符合视觉原则。因此,以扭转兽身,使胸、腹各转向不同方向,相连的兽足便能顺势调整,以达到富有动态性的错觉效果。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3)

西汉早期 神兽玉剑摽

战国和汉代玉器各以蛇、兽為原型,採用了不同的技巧,但都完美以错视的效果,达到动态错觉。这与现代摄影中以极短时距重复曝光所拍到的连续动作,即「频闪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处。观者视觉在观看此类作品时能自动将不同方向的头部和四肢相配合,从而產生富有动感及速度感的错觉。

汉代四大古玉(战国到汉代高古玉里的神秘过往)(14)

西汉中晚期 龙纹玛瑙剑璏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别忘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有彩蛋:

馨雅集珍—重要私人旧藏古董珍玩专场(九)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彩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