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之后的中华大地就此陷入了好几百年的政权割据和战争动乱的年代,哪怕是西晋曾经统一了中国,但却仅仅只把这统一的时间维持在短短的37年。

这其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卷入了内乱之中,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过的一个名词“八王之乱”。这场内乱使得西晋政权走向了灭亡。

经济政权分崩离析,国家元气大伤,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国“的战乱漩涡之中,东晋王朝南迁江南,南北方长期对峙形成。

所谓的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的内斗,从司马家篡夺曹氏政权开始,一路的血雨腥风、铲除异己、拉拢世家,司马氏可谓把政治家的阴谋诡计玩得风生水起。

对外司马氏家族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们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巩固,对于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大肆褒赏,司马氏内部的功臣们也是嘉奖,赏钱赏权。

权力的登峰造极造成了两极分化,朝堂上结党营私腐败严重,各个世家大族在政权垄断下权欲膨胀,慢慢地司马氏家族内部的权贵们都不安分起来。

既然你可以做皇帝,我为什么不可以做皇帝呢?司马炎可以说是带头领着手底下的权贵们骄奢淫逸,根本就不注重休养生息,奢靡浮华之风盛行。

司马氏集团在这种高度的欲望膨胀中早已迷失了,国家披着浮华奢侈的外衣内里早已开始臃肿溃烂而不自知,司马炎并不算是一个优质的守成之君。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1)

他反而很快将司马氏多年的经营基础消耗殆尽,名副其实的败家子,虽然西晋政权经他一手建立,但也很快走向衰落和败亡。

东汉末帝“卖官”,司马炎也有样学样,把国家各种官职明码标价,这岂不是一点没有吸取东汉王朝政权没落的教训,还走起人家的老路来。

西晋王朝早期虽然出现了“太康之治”,但这是由于大规模裁军,消减了许多军费开支带来的经济增长,统治阶级上层极端的骄奢淫逸必然还是需要消耗大量金钱的。

那么这些财富不可能平白掉馅饼吧,毫无疑问这些财政压力就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拼命给老百姓加税,许多农民开始逃亡最后落草为寇成为匪患。

另一方面,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的没落是因为远离亲族,导致后期发生动乱没有力量维持统治地位,于是司马炎大肆册封宗室亲王,还让他们拥有军权。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显而易见会极大地威胁到中央集权,司马炎大大小小册封了27个诸侯王,有的诸侯王拥有5000人兵马,他们一旦想要作乱夺权,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内乱。

司马炎当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把这些诸侯王分散各地,力量难以集结自然也就不成气候,但是这些诸侯王们的军队总数已经达到国家军队的一半。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2)

这就很可怕了,一旦国家真的发生变乱,这些分散在各个诸侯国里的军队,很难在关键时刻迅速集结起来,更不要说拱卫皇室了。

司马炎在册封了诸多诸侯王的同时,虽然注意到防止诸侯势力尾大不掉,但是他又不断给这些诸侯王更多的政治特权,政治地位大大提升。

在中国日益走向封建大一统的趋势下,这样的分封显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反而会埋藏国家走向分裂和内乱的祸根。

西晋王朝的政权,在晋武帝在位的时候是非常稳固的,晋武帝苦心营造的西晋王朝的政治制度体系,短期之内确实能够实现一种高层权力的平衡。

在国家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上,这个体系几乎兼顾了所有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司马炎用高官厚禄,抬高世家大族的地位,然后再用册封诸侯的方式,将国家政权牢牢地把持住。

但是,这样的体系需要掌控它的人是位高端玩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否则,他是hold不住这样的权力平衡的。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3)

司马炎在公元290年过世,临终前他让司马衷的外祖父杨骏以及太子的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但是他的继位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三国时期刘备托孤,曹魏政权曹叡托孤,似乎都没能实现家族事业的持续辉煌,司马炎现在也开始托孤,可以想见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后人认为“八王之乱”的根本缘由在于司马炎立储不当,最终演变成司马氏家族内部大规模的内乱,其实纵观西晋的政权体系,实际的原因更为复杂。

这时的西晋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却是暗潮汹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诸侯势力尾大不掉,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内迁,势力迅速扩张,世家大族们骄奢淫逸,征发各族民夫做苦力。

诸侯王手握重兵,甚至还兼任要职,一旦皇权衰落,各路野心家们必定趁机而起,此时的西晋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司马衷是个傻子,那么国家的大权肯定只能由身边人把持,他的皇后贾南风就是一个很有心计和政治手腕的女人,她利用傻头傻脑的司马玮帮自己除掉了杨骏一族。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4)

在依靠司马亮和卫瓘共同辅政的基础上,国家局面还算稳定,但是这两人是个工作狂,只知道做实事不知道政治博弈的厉害。

很快贾南风就发现,这两人威胁到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且这俩人不听她的话,于是她又一次忽悠了司马玮带兵把这两人杀了,之后还反手陷害司马玮,说他残害忠良。

晋惠帝司马衷有一个还算聪明的儿子司马遹,小时候是个神童长大后却长残了,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不是贾南风所生之子,自然不受贾南风待见。

无奈按照祖制他是长子就成了太子,贾南风在公元300年趁司马遹正在卖肉的机会,将他囚禁,不久之后将其杀害。

西晋朝野震惊,虽然朝臣们知道贾南风把持朝政,但是已经嚣张到了可以随意杀害国家储君的地步就令人无法容忍了。

于是赵王司马伦起兵攻进京城,他的幕僚提早潜伏到了京城,里里外外的关系都打点好了,贾南风掌握的禁军也败给了司马伦。

这下好了,各地的藩王诸侯们就开始不安分了,你是诸侯可以打进京城当皇帝,我也是诸侯,那我也想当皇帝,再加上司马伦没有治国才干和政治手腕。

很快司马伦被另一路起事的诸侯杀掉,渐渐地各路诸侯相继卷入内乱,西晋天下一统后的“和平”局面,在这场动荡中已经荡然无存。

公元303年七月,司马越借口得到晋惠帝密诏,带兵入京讨贼,。他看到自己夺权的机会来了,但这次他出师不利,在汤阴被司马颖击败,伤亡惨重。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5)

恼火的司马越随即做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向北方的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借兵,帮助自己打仗。

这个决定等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从此开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中原内战中,并最终反客为主,占领了北方汉地。

参加八王之乱的诸侯们,最后或许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忙活一场,最后只是替别人做了嫁裳。在16年的八王之乱里,战争波及到了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平民死亡就有10多万人,在八王之乱的晚期,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蝗灾,中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内迁中原的匈奴人以及羯族人趁机起事。

西晋的政权,此时到了灭亡的边缘。公元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在山西起兵,大举攻略汉地,原本强大的西晋军队,早就在漫长的内耗中被消耗殆尽,根本没有能力抗击。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如何把西晋送上末路的)(6)

公元311年,匈奴“汉”政权攻克了西晋的首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公元316年,匈奴“汉”政权又攻克长安,将晋怀帝被俘虏后即位的晋愍帝也抓走了。

这一下子就是连锁反应,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起事,这段时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是中国北方一段痛苦的灾难期。北方人口大量死亡,原本骄奢淫逸的世家大族纷纷逃命,跟随东晋皇室南迁东晋政权建立,五胡十六国南北对峙开始。

这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对于当时的南北百姓来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而且是由西晋政权自己造成,又自己吞咽苦果的灾难。

END.

@文心粹原 坠梦九州四海,长谈古今中外,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关注、评论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