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简而言之,就是建立自己的“人生一图知识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将知识管理、人生一表组合在一起,目标就是用云笔记工具将一辈子的积累通过一张地图或表格给它可视化的呈现出来。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1)


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将所有的知识沉淀在一张图表里面,你遇到问题就可以快速地查找、调用、来解决问题。它包含:家庭财富、时间银行、知识银行、作品、学科/领域/专题、通用技能、模板/清单/sop、人脉关系.....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2)

有了这张表,你就可以更好的检视你的知识资产,当你对你的知识资产都了然于胸的时候,你会更有创造力。

构建一个涵盖人生方方面面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知识管理系统,它存储的都是模块化的知识资产。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3)


关于模块化的知识资产,托马斯斯图尔特在《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力资本》这一本书中提到资产这个概念,他说资产是什么?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4)

资产是将原材料转变成价值更高的东西,仅仅有数据并不是资产。


同样的,就笔记或者是信息来说,它只是一堆原材料,如果不做一些加工、消化,那么就收藏即冷藏,一点儿涟漪都荡不起来,起不了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笔记进行一次提炼,将一条笔记中有价值的信息给它提炼出来,这样提炼出来的信息就是一个知识模块。这样的模块才算得上是知识资产把模块的设计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而不是笔记。


使用模块优先的方法,你的模块就像独立的原子一样,每个原子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但是随时可以组合成元素、分子和化合物,而这些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威力就要大很多。


我们要将模块思维运用到创作当中,你就可以像搭建乐高一样,将不同的模块拼装成任何你想要的一种笔记形态,并且组装完成后的模块随时可以被任意的模块所替换和组合。别人储存笔记,你提炼模块、思考范式的转移会带来创造力的提升。


建立一个图表,对收集的课程、书籍做知识模块的提炼,将提炼的知识模块汇总在一张图表下面,对于收集的零碎信息,把这些笔记给它提炼出知识模块,备注上原文链接,它来自于哪里?那同样的汇总在一张表格里面,这样的话管理的知识模块就变成了一张张的表格。以前可能要温习几百条笔记,现在只需要开几张表格,数量上压缩后,知识密度得到提升,在一张表格里面就可以组合、创造。


比如我们组织了一百多位小伙伴,精选了三十多本的知识管理书籍,共创了一千两百多张知识卡片,那这个知识管理的量级其实是很大的。假如我们将这一千两百张知识卡片给它结构化,汇总到一条笔记里面,通过一张表格给它呈现出来,这个时候数量上就下降了一个层级。那我们再创造新的知识,光看这个表格就会一目了然,可以更方便进行创造。


这一张表可以类比像是财务报表,从财务报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经营的状况、战略意图以及它的价值和未来。不管商业社会多么的复杂,我们基本上可以通过三张表,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来驾驭它。


同样的,知识管理也可以用一张表来驾驭,这张表就是将你的经验、教训、阅历、学习、生活、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资产给他汇总在一起,就像财务报表一样,你把它可视化的呈现出来,这个可视化呈现出来的这张表,我称它为“人生一张表”,这张表它既是一张知识地图,方便你检视自己的知识资产,同时它又是一个指南针,你确定了一个积累的方向,那你就专注在这个方向上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加工、内化成你的知识。


那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人生一张表,从“什么是知识管理?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以及如何做知识管理?”等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首先什么是知识管理?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部分,一个是知识,另一个是管理。只有先定义好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知识进行管理。


那说到知识,就不得不提勃兰尼布莱尼的一本书叫《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几十万字的巨著,强调了一个观点,知识是一种个人的信托或者是寄托行为。知识它不仅仅是对事实做出描述,他强调的是个人做出的一项负责任的承诺,就传达的是你自己的深层次的一个信念,也就是说你个人愿意为这一知识的正确与否做出担保,并为之承担后果。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5)

这是布莱尼对知识所下的定义,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柏拉图对知识也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知识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念。那谁去验证?如何验证呢?


那波兰泥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柏拉图这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验证的主体是个人,它融合了个人的信念和承诺,也就是说你生产和传递知识,你要为真实性负责,这样便形成个人与知识的一种契约关系。


定义清楚知识,我们再来看看管理。《创造知识的方法论》这本书将管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到管理是一种解决矛盾或问题的生活方式。所以综合下来,知识管理是什么呢?知识管理就是个人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用知识来解决,它就是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清楚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然而要做好知识管理先要从知识的分类开始,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知识。


布莱尼提出,我们知道的远远大于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我们很多的记忆它存储在大脑的深处,一般你是想不起来的,只有在某个特定场景需当你去应对的时候,我们才会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如果不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它隐藏在你的大脑当中。


大脑的存储库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提取能力就像是一个手电筒,你如果不打开这个手电筒,仓库是一片漆黑,你啥也找不到。


这跟玻尔的量子理论很像。提取它就是一种观察,你不观察大脑里的知识,知识它就不存在。比方说你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啊,名字都感觉到嘴边了,你就是想不起来,叫不出名字,他的名字虽然存储在你大脑的某个地方,但是过于隐秘了,你提取不到,那表现的结果呢就是遗忘。这时候如果这个人就告诉你说他是谁。你一拍大腿说:哦我想起来了。一旦你失而复得,重新把它提取出来之后,他在你的大脑中就会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你就很难再忘记他的名字了。


所以我们大脑里其实有两类知识,一种是暗默知识,一种是显性知识。这就像是一个冰山,在水平面的上方是显性知识,也就是说可以用文字、数字、声音等象征体系和外部载体来表示的知识。那另一种知识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表述,比如说使命召唤、个人热情,它是来自于个人行动与经验,它存在于价值观和情感当中。叫做暗默知识,也称作隐性知识。


两种知识在迁移和转化当中就形成了知识创造,又产生了新的知识。一般这种创造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是社会化也就是说从暗默知识到隐性知识,是个体到个体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等直接体验、分享和创造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式和技能。比如说师徒制,在师傅的示范下,你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那徒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种技能和一些规则。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就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比如我们对世界的洞察、对人性的判断、对事物的取舍,这种通过阅读书籍难以习得,但是你跟着师傅言传身教,经历之后呢,经过你的体会你就会知晓。

再比如说《穷查理宝典》这本书,芒格提到了一些思维模型,哪怕我们把这些思维模型全部背下来,但还是用不起来。如果你跟着芒格三五年时间观察他是具体如何做决策的,他也愿意和你分享他做决策的一个过程。我相信你学完之后也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从暗默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创造过程。这类知识的创造需要你躬身入局,它是很难进行管理的。


第二种是外显化也叫表述化,就是说从暗默知识到显性知识,就通过对话和反思来将暗默知识显性化、外显化。比如说人生一张表,你刚听到时,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拿财务报表做类比,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比如“见感思行”也是将写作技巧显性化一个写作框架,可以让大家更快地上手写作。知识管理系统,就是把知识管理的一些隐性知识给它显性化成一系列操作流程,来帮我们解决知识管理的问题。外显化是将个人暗默知识显性化。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入一个学习小团体,针对一个主题一起创作。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就是将群体经验显性化出来,这是知识创造很重要的一环。


第三种知识创造的形式是组合化组合化也叫联结化,是显性知识产生新的显性知识的一个过程,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从个人层面来讲,我们积累的一些知识卡片,我们对现有的卡片进行一个排列、组合,这只是改变知识的一个结构,但是就可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这就是从显性知识产生新的显性知识。

从组织内部来讲的话,大家对现有的知识进行一个加工和重组,形成新的、显性的一个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借助内部培训、组织学习、活动、交流和传播。那在组织内大家来共享这些知识,大家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查看这个知识库,这都是一种组合化的过程。将群体遇到的相关问题统一地组合在一个知识库里面,方便大家从各个角度理解某个知识,这也是一种显性知识产生显性知识的过程。


第四种知识创造的形式是内隐化内隐化的意思是说显性知识产生了新的隐性知识的这样一个过程。知识内隐化,它是行动的知识。比如牛人都在模仿牛人,芒格模仿的是富兰克林,马斯克的偶像是特斯拉、乔布斯和洛克菲勒、稻盛和夫,他是受到了王阳明和松下幸之助的影响。刘强东的京东理念也是来自于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吸收牛人的思想为自己所用,然后产生行动,取得了成功。

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人物传记、模仿牛人,再加上自己的刻意练习,产生隐性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总结,知识管理是个人解决矛盾的一种生活方式。知识有两类,一个是暗默知识,另一个是显性知识,两种知识的相互结合,它就形成了一个知识创造的螺旋。

我们搭建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的创造。社会化的创造需要我们耳濡目染,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来习得。但是不管是哪种创造,我们搭建的这个知识管理系统都可以帮我们将知识更好地沉淀在一张表当中,遇到问题可以快速查找、解决问题。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知识管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呢?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就是知识管理可以帮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我们的一切,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要养成习惯,比如说入厕训练呀、叠被子、刷牙、使用筷子,这些东西都变成了我们的习惯,并融入到我们自己的行为当中。就说一个人现在的样子其实是他所有习惯的集合.


知识管理、对习惯的塑造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比如说当我把每一天的计划,包括每一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包括每一天要做的这个运动,比如引体向上、俯卧撑这些运动,我都像例行公事一样给它罗列到这个印象笔记里面。那这种微习惯对我来讲其实并不难,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一两年下来之后我知道我过往的每一天都做了哪几件事,这就和以前形成了一个对比。就以前的岁月是模糊的,现在岁月就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知识管理对我的一个帮助。


进行知识管理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知识管理它是一个复利游戏,我们玩的就玩这种复利游戏。我们知道知识管理是个人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生活方式,那这种生活方式它包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人际关系、健康、爱情、学识、习惯、财富等等,那这些的积累其实都是可以产生复利的,生活中的所有好处都来自于复利。


复利是逆人性的,就意味着短期痛苦,但是长期受益,绝大多数人对此事毫无认知。我们每一年的计划呢其实都是有一个美丽的目标,但是当下的每一天却不愿意去付出。这样一年年的消耗、一年年的一无所获,浪费掉的时间就让我们失去了这个复利的机会。知识管理它是一个长期回报的事情,你当下开始构建、开始积累,和时间做朋友,那它可以帮你赚取复利。


进行知识管理的第三个原因:知识管理是个人可以从事一辈子的事业。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其实都是被一个组织所定义的,比如说你在哪里上班,你是哪个单位的?组织为我们赋能的同时又绑架了我们,我们需要用组织的一个title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身份,但是三十五岁之后,一旦你被迫的离开组织,你失去一种身份的定义,可能人就会变得茫然无措。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既可以将工作给他安排妥当,又可以创造一些作品,通过作品来重新定义自己,这可以极大地拓展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可能性。所以一个人只要还在阅读、还在思考、还在学习,你就需要把这些内容有序地沉淀下来。知识管理就是你的一种生活方式,除非说你就想躺平懒得动了,那么但凡是要追求一些进步的人都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如何把知识管理好既然知识管理是我们个人可以从事一辈子的事业,那么具体如何把知识管理好呢?主要有三点,一个是要有一个知识管理工具,另外要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的框架,最后通过这个超文本来打通所有的这个知识框架、知识环节,然后将知识组合在一张表当中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6)

首先是知识管理工具,关于工具其实有很多选择,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推荐的是印象笔记,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这四点:


首先它是一个存储体,你可以将觉得有用的的文章、网页、信息以及得到app上的笔记给它统一的收集到印象笔记里面。


其次它是一个索引体,这些信息收集进来之后,你可以对信息打标签、编码、分类、建立一个索引、表格,调取呢会很方便。


再者它是一个应用体,我们在印象笔记里面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sop,上手应用就非常方便。


最后它还是一个创造体,你可以创作卡片、文章。和一些视频作品,也可以共享笔记本、共享空间功能,来组建一个学习小团体,一群人进行知识共创。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存、拿、用、创,存进去、拿出来、上手用、创新知,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知识创造的螺旋。



做好知识管理的第二点是要有一个知识管理的框架。布兰尼在《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里面有一个观点,他说“一种语言如果是足够丰富,只会把我们自身完全毁灭,因为没有人能记住如此多的单词,而且大量的单词它是无意义的。”就像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按照语法排列起来的单词群,才能用有限的词汇来表达种类繁多的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贫乏率。这个知识我们可以把它迁移到信息收集上面,称之为“信息贫乏率”。就你在印象笔记里面收集几万条信息,不是说收集越多越好,而是建立一些框架,把信息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框架里面。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些框架,就可以管理所有信息了。


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芒格就讲到了,他说: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拼凑起来,那你是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的。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确实是这样的,任何一门知识中都有大量的细节、数据和事实,正如一个家庭里面有许多不同的物品、书籍、衣服和各种装饰物。知识中的各种细节是由框架统领的,它就像是我们想要让衣物给它整齐,那我们需要有一个衣柜。你想要衣服取放便捷,那你必须要有衣架。知识框架就是用来悬挂各种事实、数据的。有了框架就像有各种衣柜和衣架,我们可以整齐收纳各种衣物,而没有知识框架就只能随地乱扔,大量浪费了。


有了一个框架就像把握了树木的主干和枝干,那细枝末节才有悬挂的地方,才会让你的知识多而不乱,极大地增强你知识吸收和整合能力。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7)

比如说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按照金字塔的创作模型搭建的,我们的最底层是阅读、写、作、衣、食、住、行、家庭、公司等基础的这种通用知识。那上面一层是专门研究主题,或者说是一个领域,比如演讲、人脉、财富、营销等等。那最上面一层就是作品通过研究后产生的结果,我们要把它打包成一个作品向市场交付。


知识管理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知识模块化、清单化、流程化、表格化,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框架,这些框架最终汇总在一张表中,按照一个逻辑给它排列下来,方便你检视这张表。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只要坚持下来,最后都会收获自己的人生一张表。一旦这个表构建好之后呢,你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在积累。



做好知识管理的第三点就是要搭建一个超文本的组织

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框架(如何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并制作自己的人生地图索引)(8)

当你的整个知识管理系统通过这个框架组合起来之后,你可以给它嵌入超链接,形成一个超文本组织,让信息在多层文本或者是各个层级之间进行穿梭,在印象笔记当中你可以将每一条笔记插入不同的超链接,一点击它就会跳转到相应的知识页面。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统一的创建普通目录、建立项目索引,查看时一目了然。


把知识框架结合印象笔记的超文本组织,变成了人生一表,这张表会围绕着核心一件事儿,也就是产出作品来展开,完成之后放入知识银行这张表。

有时间银行,这里记录了个人思想成长史,就是让过往的每一天都历历可见;

有知识银行,储存写过的知识卡片,文章以及往期发表的一些作品;

有生活银行,个人的衣、食、住、行、娱、乐都汇总于此;

有财富板块,这里规划一些家庭财务,给家人提供一些物质保障;

有阅读资源、写作素材、生产力等通用技能板块,将素材的积累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有学科领域、专题板块,可视化想要研究的一些领域,还要着力的一些专题。

有复利版块,这里汇总了模板目录、清单目录、sop模板目录,将知识标准化、流程化。

还有关系模块,这里储存一些人脉、情感和一些合作关系。


总结一下,人生一张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系列内容主要是围绕建立"人生一图表"展开,了解了知识管理是个人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了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两种知识在迁移和转化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知识。

知识管理是一个复利游戏,它可以从事一辈子。

它可以帮我们养成好习惯。

最后我们主要通过印象笔记工具搭建知识管理框架、嵌入超文本组织来完成我们的人生一表。


构建这张表有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重新定义知识管理,我们可以了解大脑的工作、记忆组块原理,结合人生一张表来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第二模块是设计第二大脑,我们要优化笔记本、优化标签、优化标题,将信息结构化、存储、加工,降低信息的数量,提升信息的质量。

第三模块是聚焦专题,将研究的每个专题都变成一套标准作业程序,也就是sop,让知识产生复用的价值。

第四模块是知识共创,集合大家的力量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共创,将暗默知识显性化、共享这些知识资产,这四大模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然后我们将这个知识管理系统通过一张图表来展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