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害死人。

备课中的形式主义是指教师在备课中,关注形式大于内容、关注表面大于实质。

形式主义的备课,除了浪费时间外,没有任何价值。

波哥归纳出备课中常见的四种形式主义。

01

教材分析中的形式主义

02

学情分析中的形式主义

03

学习目标描述中的形式主义

04

教学情景设计中的形式主义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1)

教材分析中的形式主义

教材分析案例1:

“平移与旋转”是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象。教材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体会它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案例2: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目的是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和温情。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百千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琢,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你会仔细阅读这两个教材分析吗?一般人是不会读的。

从这两个教材分析的案例中,我们看不出这种教材分析到底是谁写的?看不出是为谁而写?如果这两个问题都没搞清楚,那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对许多教师来说,与其说写教材分析不如说是抄教材分析,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教学参考书上抄来的。

教材分析写给谁看呢?教师写教材分析时,理论上是写给自己看的,但从写作方式来看,又好像是写给别人看的一样,好像是在做同行交流,感觉是向别人说课的口吻。

这样的教材分析对教学有用呢?这样的教材分析,基本上看不到学生,看不到教材分析与学生的关系,也看不到明确的学习结果,看不到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材分析对教学来说,价值是不大的。

为什么还要求教师写教材分析呢?很多时候是学校的要求,那这种要求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据我猜测,很可能是路径依赖造成的。

教材分析没有什么用,那怎么办?

把教材分析改为学习结果分析,分析教材中有哪些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之间关系是什么,哪些是学习的重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分析才是有效的。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2)

学情分析中的形式主义

教材分析案例1:

四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1-3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发展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综合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数学知识与操作经验。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教材分析案例2: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从这两个案例中,你能认为这样的学情分析到位吗?有价值吗?没有什么价值,就是形式主义。

从时间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分为:

一是受遗传影响为主的长期性特征,它又可分三个方面,人的先天学习品质、认知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学习风格;

二是针对学习目标的准备状态,准备状态又分为认知基础和动机。

长期性特征一般以学年为单位认真分析一次就可以了,分析该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到什么阶段等。学习准备状态分析,特别是认知基础分析,每次备课时都需要分析的。

从对象来看,学情分析分为:

以班级为对象的学情分析和以个人为对象的学情分析。真正有效的分析必须做到以个人为对象的学情分析。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上面这两个学情分析价值都是不大的。第一个学情分析是学习者长期特征分析,并且是一种普遍性的分析;没有做认知基础分析和动机分析,认知基础分析才是每节课学情分析的重点。

第二个学情分析只是纸上谈兵式的分析,只是想当然的说法,并没有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料做分析。

其实,上面这两个案例完全不是分析,只是想当然地说一些废话。真正的分析一定是有充分的信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所谓的分析无非是在自话自说,是臆想猜测的独白式表达。

真正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介绍一下认知基础分析的套路:

01

第一步:

研究新知,研究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主题新知。

02

第二步:

对新知进行分析,分析出新知的必知BCD,如有必要,需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必知金字塔图。

03

第三步:

找出新知学习时,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

04

第四步:

根据必知和错误认知,设计问题、编制题目。

05

第五步:

扫描旧知,通过提问、前测发现学生的旧知状态和错误认知。

06

第六步:

旧知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3)

学习目标描述中的形式主义

学习目标描述案例1: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得学生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2、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

学习目标描述案例2: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导过程和结论。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正确解释惯性想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和习惯。

2、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探究和分析,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3、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上面两个案例中,一节课有一大堆目标,不要说掌握目标,就是把这些目标看懂都要些时间。

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它是教学的依据,有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课堂教学应该围绕着学习目标来展开。许多时候,教师写了一堆目标,但课堂教学并没有按目标来,也没有实现多少目标,目标描写与课堂实施关联不大。

一节课,目标不能太多。知识、技能、策略等是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写多了,完不成,就是形式主义。

怎么减少学习目标陈述中的形式主义?

0

1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4)

要确保写的是学习目标,很多教师写了一大堆,很多是学习活动或者是学习任务,而不是学习目标。

0

2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5)

确保写的学习目标是必须要实现的,是要在课堂努力去完成的,而不是写来给别人看的。

0

3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6)

目标数量不要多,一节课认知目标不要超过三个。

0

4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7)

重建学习目标的表述体系,不要用三维目标作为目标的表述结构,因为三维目标本身就有很多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师们不知道怎么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0

5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8)

要学会科学有效地描述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有不同的描述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文学素养”,这样的描述就一点不科学,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要杜绝。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9)

情景设计中的形式主义

情景设计案例1:小学数学

教师创设这样的情景:

小张用15.5元钱去买5包牛奶,问每包牛奶多少钱?

然后教师先把15.5元分成两部分,15元和0.5元,15元除以5是3元。

那0.5元是5角,5角除以5是1角,1角是0.1元,

3 0.1=3.1,所以每包牛奶是3.1元。

然后教师再说,怎么用除法算式得出3.1元呢?

情景设计案例2:小学语文

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会唱吗?跟着一起唱。

(生纷纷随着熟悉的旋律轻声哼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生1:我想到公园去找春天。

生2:我想到野外去找春天。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也有一位古代的诗人写找春天的诗。(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1:儿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只知道往人多的地方去。

师:表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句)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出示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生齐读诗句)

在课堂上,情景设计很重要,能把干瘪的知识还原到一个场景中,让知识活起来。

有个词,叫过犹不及。在讲新知时,情景是工具,有用时才用它,不用时就不要用,情景不是课堂上非用不可的工具。

本来不用设置情景就很容易理解,还要设置情景;本来用简单情景就可以,非得用复杂情景。过度的情景设计,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消解学生学习兴趣。过度的情景设计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10)

备课中如何减少形式主义?

备课中除了上述的四种形式主义外,许多教师教案上明明写的是重难点分析,可实际上只列出重难点,并没有分析,这是有其名无其实,这也是形式主义;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也存在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这类形式主义另文阐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备课中的形式主义至少有两大危害:一是让我们形成不务实的态度、消解专业精神、养成说空话大话废话的坏习惯;二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学生的时间、浪费纸张浪费电费等资源。

如何减少备课中的形式主义?

1

重建备课的文本结构。比如,把教材分析改为学习结果分析。即使要教材分析,它也不是普通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教材编者或者教参编者的任务。

2

要用专业化的工具进行真正的分析和设计,而不是想当然的说法。

3

要有专业化的表述,不要说一些废话、空话、大话、错话。

4

改变表述方式,可以用表格式、词汇式、图像式等多种表述方式,让表述更简洁清晰。

5

整个备课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中心,要有用户思维,而不是以完成学校任务、给某个领导展示为目的。

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怎么把控(静波课堂第60讲)(11)

人物介绍 | PROFILE

刘静波巴德美际学校中学总校长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曾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原深圳市平冈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客座教授、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自2015年担任深圳平冈中学校长以来,凭借“高质量学习”理论实践让学校教学成绩迅速攀升,2018-2019年蝉联深圳市高考工作最高奖项“卓越奖”,2019年深圳市高考公办高中综合绩效指标第二,纯文化科高考(不含艺体)进步率第二。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高质量课堂,作者:刘静波。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