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诞生日。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观世音菩萨全称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因此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菩萨,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后,观音菩萨的信仰开始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乃至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佛教人物,观音信仰大兴始于东晋,据说太原人郭宣入狱,心念观世音,遂被赦免,他出狱后为观世音菩萨造型供养。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观音成为仅次于弥勒的第二信仰神。唐代,观音信仰盛行,因避讳李世民,统称观音,并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形成了观音的道场。观世音的诞生日是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因此每逢阴历的二、六、九月份,佛教寺院都会举行法会,以纪念观音。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

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要从古译经典说起。东汉大翻译家安玄和吴支谦翻译经典的时候,把观世音菩萨译为“窥音”。到了西晋,翻译家竺叔阑与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的时候啊,又把观世音菩萨译为“现(见)音声菩萨”。中国古文献中没有“现”这个字,因为古代的“见”字有“看见”和“出现”两个意思,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就用“现”代替了“见”中“出现”这个意思。再后来,竺法护译《正法华经》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他翻译为“光世音”。“观世音”这种译法,最早出现在西晋聂道真的译经中,他精通梵文,在协助竺法护时,对“光世音”怀有疑问,因此在竺法护圆寂后,单独翻译时,就改为“观世音”,后来被鸠摩罗什大师和法显大师继承,至五世纪成为翻译经典的主流。至七世纪中叶,玄奘舍弃了翻译中的“世”,使用了“观自在”。

观音的造像是中国佛教艺术中最为丰富的题材。印度佛经中称观音为“善男子”,在古印度佛教艺术中,观音多为男性形象,随着佛教的中国汉化,逐渐变为了男身女相。佛教宣称观音随类化度,根据众生的不同身份和因缘,化作各类不同的身份度化,普渡慈航,所以,观音造像的种类和形象最多。隋唐以后,持莲枝或水瓶的观音菩萨像增多,并出现了十一面观音、多臂观音,曲线明显而且服饰华贵,形象妩媚。这些走访了诸多的博物馆和寺庙,常常与精美绝伦的观音造像相遇,年代从南北朝的北魏起一直到清代,有石雕、木雕、瓷雕、铜雕、玉石、彩塑……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很深的缘分。现按年代先后整理如下:

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为男性,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

1、莲花手铜鎏金观世音像,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

2、车安生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北魏延昌三年(514)(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9)

3、卢边之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北魏神龟元年(518)(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0)

4、石观音菩萨像,北魏,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1)

5、毛思庆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2)

6、铜观音菩萨像,北周保定元年(561)(首都博物馆)

隋到唐初阶段,观音造型面部丰圆适中,方额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为主,但开始逐渐演化出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髻,宝冠上还有双带下飘,身上的璎珞精细复杂,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脚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还由两肩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带如绅的样子,这时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发展为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来表现衣纹。到了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显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观音造型的温和与妩媚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3)

1、铜鎏金观音像,隋开皇十年(590)(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4)

2、刘广达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隋开皇十七年(597)(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5)

3、铜镀金观音菩萨像,隋仁寿二年(602)(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6)

4、观音菩萨石像,隋(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7)

4、观音菩萨石像,隋(上海博物馆)。

菩萨脸容丰满,眉目细长,嘴角略带微笑,表情慈祥温和。头戴高耸的宝冠,冠前饰一化佛,此为观世音菩萨之像征。菩萨身材匀称,腹部略向前突,似呈曲态而富有动感,由此,遮盖了无手的缺憾。菩萨的装束极为华丽,肩饰、胸饰都极为细致精巧,而挂在胸前、裙前以穗形饰物串连的璎珞带,更显其华美富丽。此件造像与大势至菩萨石像成对,在现存实物中,几乎没有发现同类作品,它为隋代造像中的珍品。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8)

5、常聪造铜鎏金杨枝观音像,隋(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19)

6、弥姐训造铜鎏金杨枝观音像,唐武德六年(623)(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0)

7、铜鎏金杨枝观音,像唐(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1)

8、十一面观音菩萨鎏金铜像,唐(上海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2)

9、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唐末(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3)

10、铜镀金观音菩萨像,唐代(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4)

11、铜镀金观音菩萨像,唐代(首都博物馆)

宋代观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服饰上较唐代复杂,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圆适宜、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辽代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5)

1、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宋(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6)

1、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宋(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7)

2、木雕观音立像,宋(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8)

2、木雕观音立像,宋(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29)

3、木雕彩绘贴金观音菩萨坐像,北宋(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0)

4、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宋(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1)

5、湖州铁佛寺铁观音像,铸于宋天圣三年(1025)。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2)

5、湖州铁佛寺铁观音像,铸于宋天圣三年(1025)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称,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宝。宋铸铁观音静静地站在倒扣的莲花座上已经千年。她体态呈“S”形,发髻高踞,面颊丰满,体态丰盈,侧身微转,赤脚露趾,低头含嫣,情趣内向,显得志圣高洁,是为东方女性特征。塑像铸造工艺极其科学精美,冶炼技术也相当高超。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3)

6、杭州烟霞洞石雕观音立像。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4)

7、铜观音菩萨像,宋(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5)

8、铜观音菩萨像,宋仿南朝(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6)

9、铜观音菩萨像,宋仿唐(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7)

10、木雕彩绘贴金观音菩萨立像,辽(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8)

11、铜鎏金观音像(一组四座),辽(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39)

11、铜鎏金观音像(一组四座),辽(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0)

11、铜鎏金观音像(一组四座),辽(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1)

11、铜鎏金观音像(一组四座),辽(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2)

12、铜观音菩萨像(一组二座),辽(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3)

12、铜观音菩萨像(一组二座),辽(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4)

13、铜镀金观音菩萨像,辽(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5)

14、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大理(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6)

15、木雕彩绘观音菩萨头像(一座两座),金(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7)

15、木雕彩绘观音菩萨头像(一座两座),金(故宫博物院)

元代,由于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为国教,中国的佛教造像也开始了两条路线的发展。一是以藏传样式为标准的官样造像,而民间的造像则是在继承宋代样式的基础上,越来越走向世俗化的发展。官样的观音造型多数为赤裸,仅有简单的璎珞、臂钏等装饰,这类密教造型多数形象是细腰,面相上鼻高且直,唇较薄,两颊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与唐代观音造型也有某种继承关系,衣纹质感不足、繁缛琐碎、面部缺乏内心传神的联系,总的来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明代的佛教造像延续了元代的传统,官样藏式与民间样式越来越分化,而且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民间的观音造型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凹入真实性很强;衣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能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明代观音像感人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她们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到了清代,观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观音造型主要特征:颊丰额满、额部平板有一种被绷紧的感觉,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在技法处理上,衣纹表现极为真实,服饰贴体,显得较为轻柔,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真实感很强。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8)

1、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49)

1、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0)

2、元准提观音菩萨铜镜(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1)

3、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明代观音菩萨塑像。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2)

3、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明代观音菩萨塑像。

摩尼殿正面基坛佛像后的墙壁背面,通壁塑有海岛观音彩塑悬山,山石玲珑剔透。正中为明塑观音菩萨自在坐于假山之中,菩萨通高3.4米,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向两侧翘起,飘带缠绕臂上垂于体侧,菩萨头微右倾,面容安祥恬静。左足踏莲,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右膝轻抚左腕,姿态优雅端庄,自在大方。观音菩萨两侧山石上分别塑有,上首为白象,代表普贤菩萨,下首为青狮,代表文殊菩萨。观音塑像在梁思成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被称为“山中观音”,在当今寺观艺术研究中也常被称为“自在观音”。自在观音的型态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不拘泥正襟危坐的佛像姿态,让人感到佛是可亲可近的。观音神态安详,微微右倾的头部和下垂的左腿使整个塑像更显和谐匀称。特别是观音菩萨的眼神和微翘的眼角,使你从不同角度去瞻仰时,会发现观音菩萨好似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在和你交流!鲁迅把这正定隆兴寺山中观音称为“东方美神”。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3)

4、平遥双林寺千佛殿主像自在观音

菩萨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陈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的感觉,出色地勾勒出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古代雕塑家既遵照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生动而自然,在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在艺术上高深造诣。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4)

5、平遥双林寺菩萨殿主像为准提观音,俗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仪容端庄而典雅,神态温柔而又安祥,二十六只手塑造的十分纤巧而富有有弹性,如扇面形排列几层,上下交叉,前后掩映。有的手心有眼,观世间万物;有的手持法器,慈祥中透着威严,真是参差错落,变化万千。若从人物结构之合理与表情刻画之生动来说,此观音像也是目前国内相同题材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5)

6、平遥双林寺天王殿弥勒背后的观音渡海壁塑。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6)

7、平遥双林寺释迦殿释迦像后面向后门壁塑渡海观音。

观音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神情安详自若,不仅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之美,同时又表现出普渡苦海的决心和毅力。与背景起伏的波涛和飘动的彩带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利用观者和雕塑作品在空间位置中的变化产生以动寓静,以动破静的艺术效果。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7)

8、镇国寺万佛殿后壁的倒坐观音造像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8)

9、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明(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59)

10、木雕观音立像,明(南京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0)

11、樟木雕水月观音像,明(南京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1)

12、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明(上海博物馆)

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栩栩如生。背面镌刻隐约可见“何朝宗印”印记。明德化白釉釉色稍偏黄,呈乳白色,质感丰润,曾很受欧洲人欢迎,美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等,明初德化瓷通常还呈肉红色,灯光下能透见,放大镜下呈现细腻晶莹的糯米光泽。何朝宗,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不施彩色,质感极强,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独擅瓷坛。其作品吸收历代雕塑的长处,特别是继承了唐佛像的艺术风格,塑造的观音、达摩像极具唐韵,形象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此观音像可称其代表作之一。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2)

13、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3)

14、德化窑白釉“何朝水”款观音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4)

15、白瓷观音像,明(南京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5)

16、鎏金铜观音坐像,明永乐(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6)

17、鎏金铜四臂观音菩萨坐像,明永乐(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7)

18、十一面观音菩萨像,明早期(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8)

19、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明,这种头戴观音巾的菩萨像在明代十分流行(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69)

20、铜观音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0)

21、铜观音菩萨头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1)

22、铜镀金观音菩萨像,明(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2)

23、铜观音菩萨像,明(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3)

24、铜送子观音菩萨像,明(首都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4)

25、“石叟”款铜观音菩萨坐像,明(国家博物馆)

石叟,晚明崇祯年时期的僧人,是明末清初伟大的艺术家,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冶炼高人,还是一位塑造艺术大师。他制作的铜佛像极具传神,栩栩如生,他运用的错银丝细而匀称,把佛像上的衣裙纹里装扮得生动活泼,这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艺术特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人难以掌握和仿制的。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5)

26、“石叟”款铜观音坐像,明(故宫博物院)

“石叟”款观音坐像,观音直鼻,小口,目光慈祥,庄重娴雅,衣纹随形体处理,简洁流畅,手、足、发刻划准确、细致,嵌银丝,背嵌“石叟”款。像原藏于清宫。“石叟”款铜造像区别于一般宗教造像,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性,对作品美的追求远远超出了供奉崇拜的实用要求,特别是对塑造对象神韵的把握,更非普通工匠所能企及。而造像所用铜质,系经过反复冶炼,剔除各种杂质而成,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6)

27、“石叟”款铜观音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7)

28、“石叟”款铜观音像,明(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8)

29、鎏金铜观音立像,清(国家博物馆)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79)

30、铜鎏金观音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0)

31、铜鎏金观音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1)

32、德化窑白釉观音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2)

33、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3)

34、德化窑白釉童子拜观音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4)

35、德化窑送子观音像,清(南京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5)

36、木雕金漆观音菩萨像,清,慈宁宫花园旧藏(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6)

37、木雕金漆观音菩萨像,清(故宫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7)

38、红木雕执卷观音像,清(南京博物院)

古代观音造像(观音诞观历代观音造像)(88)

39、青玉雕观音像,清(南京博物院)

,